《威尼斯商人》 回归话剧本体--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威尼斯商人》 回归话剧本体

2013年05月06日09:51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威尼斯商人》中最深刻的寓言是求婚者挑选匣子这一出戏。参透了这个寓言的人才有可能求索到最珍贵的东西。

鲍西娅、巴萨尼奥一见倾心

文学经典中四大吝啬鬼之一夏洛克

  十三号剧院“英伦演出季”上周末开演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威尼斯商人》上周末在十三号剧院开演。在已经30年没有演过莎士比亚戏剧的广州舞台上,该剧受到了话剧迷的热捧。看完该剧,不少话剧迷表示:“《威尼斯商人》回归了话剧的本体,让我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莎翁戏剧。”而该剧导演王筱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排演的《威尼斯商人》很接近欧洲戏剧的特点。据悉,该剧将于5月3日~5月26日(逢周五、周六晚8时,周日下午3时)连续上演。

  文/本报记者 张素芹

  向莎士比亚致敬

  在广州的话剧舞台上,已经有30年没有看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了。所以,当上周末,十三号剧院的《威尼斯商人》甫一开演,便立刻吸引了大量的话剧迷。

  莎翁笔下的人文主义光辉在历经五百多年的岁月沉浮后,仍旧灿烂无比。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亘古不变的美学价值。正如导演王筱頔所言:“透过《威尼斯商人》那一张契约,我看到了人性当中善恶美丑之间的对比、较量。我希望无论是善与恶、美与丑都达到同等摄人心魄的力量。”当善良正直的安东尼奥为了朋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夏洛克借了3000元钱并签下冒险的魔鬼契约时,观众为他的义薄云天、侠义精神叫好;当安东尼奥因商船触礁而破产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拿着契约咄咄逼人地要割下安东尼奥胸口的一磅肉时,观众也对他的阴险、狡诈和凶残恨得牙痒痒;而当鲍西娅在法庭上击败夏洛克,说出“按照契约,你可以割下他一磅肉,但不能流一滴血”,“这块肉正好是一磅,不能少,也不能多一根毫毛”时,观众也为她的机智与胆识大喊“痛快”!

  《威尼斯商人》有三条主线,其中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当公爵、亲王分别选了金匣子和银匣子懊恼离开后,巴萨尼奥来了,看着面前的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他说:“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庸俗的黄金、下贱的银子我都不要,可是你,寒碜的铅,你的质朴,更能打动我的心”。台词振聋发聩、充满哲思、发人深省。而作为莎士比亚着力描写的女性形象,鲍西娅在见到心仪对象巴萨尼奥时,为了帮助其选到装有自己肖像的匣子,甚至不惜作弊,也让观众莞尔一笑。这一幕,被不少观众认为是除“法庭争辩”之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另一场戏。有观众甚至表示:“原著中有这么一段戏吗?怎么没有印象呀?这部名著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喜剧意味更浓烈,真是太棒了。”

  去除包装,回归话剧本体

  不少话剧迷表示,和自己曾经看过的很多话剧比较起来,《威尼斯商人》更像一部话剧,它不追求奢华美服,也不追求绚烂灯光,舞台背景简单,只出现了三个匣子、一个秋千,还有一个有时慢慢旋转的舞台。它去除了所有的延伸和包装,回归了话剧的本体。但是,就在演员们时而激越、时而舒缓的台词中,在这种流畅自然的表演中,观众们都入戏了。

  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位观众,其职业是编剧,她表示:“这部《威尼斯商人》,从它的舞台、到服装、到演员的表演,完全把观众带进了莎士比亚笔下所描写的那个年代,那个国度,氛围营造得相当成功,完全没有中国人在演外国戏剧的感觉。”

  不过,也有观众认为,这部戏,好则好矣,但在一些细节上仍然可以做得更好。比如,鲍西娅假扮法学博士在法庭上击败夏洛克,作为酬谢,她从巴萨尼奥那里骗回了结婚戒指,并和假扮博士书记的侍女尼莉莎商量好戏弄夫君的“阴谋”。尼莉莎此时要去夏洛克家里让他签字画押,说再见时,尼莉莎对鲍西娅大喊了一声:“大哥!”这一声中国式“大哥”,就让一些观众瞬间感觉出戏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不应该这么喊吧?”

  导演王筱頔:

  着力于人性冲突 展现古典戏剧魅力

  广州日报:和很多话剧加入多媒体效果、追求华丽舞美不同,《威尼斯商人》回归了话剧本体,只用台词就打动了人心。

  王筱頔:是的,我们排演的这部《威尼斯商人》很接近欧洲戏剧的特点。广州这座城市接触戏剧的面相对比较窄,广州舞台上,已经有30年没有演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了。对于莎翁的这部名剧《威尼斯商人》,我们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也不加以改编。我们不想把它做成中国式的戏剧,我们想让它体现原汁原味的古典戏剧的魅力,体现话剧本体的魅力,这也很符合广州这座城市的内涵、特质和审美追求。

  广州日报:您说没有对原著进行改编,但不少看过原著的观众还是表示与印象中的《威尼斯商人》有很多不同。

  王筱頔:我们做的最大的改动,就是将契约引发的宗教冲突改掉了。我们考虑,即使夏洛克不是犹太人,契约引发的冲突仍然存在,丝毫不影响戏剧的张力。夏洛克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弱点,在人群中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我们着力于人性的冲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解读。

  至于有些观众认为的,和以前读过的原著有所不同,我想,应该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的。从书本上读《威尼斯商人》和在剧场里看《威尼斯商人》,艺术表现不同,有些书本中不太引起你注意的情节在舞台上会被强化,这只是不同的艺术体验罢了。

  广州日报:排莎翁的名剧,作为导演,您有压力吗?

  王筱頔:莎士比亚的戏剧,没有任何舞台提示,只有大段大段的台词,需要导演用很大的气力,费很大的工夫。不过,我们中心的这些演员真的都很棒,所以在排演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

  在广州本土做高层次戏剧

  广州日报:十三号剧院虽然比较偏僻,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像已经有不少文艺青年文艺中年都知道这个地方了。

  王筱頔:是的,现在出租车司机都能找到我们这里。我们希望在广州本土,在比较高的层面上做戏剧,给剧迷们带来心灵上的滋养。目前,我们的“话剧之友”会员已经有4000多人。每年的剧目,我们都是从三个方面来抓:一个是中国的或者是世界的经典名著,可能是莎翁的作品,也可以是曹禺的作品;一个是很现代的都市剧;另一个就是欧美当代的著名戏剧。我们希望十三号剧院成为广州话剧发展的中心,成为广州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今年10月至11月,是十三号剧院的国际戏剧演出季,我们将邀请国外剧团来演6~8台戏,拓宽观众的眼界。

  网友说不停

  老斋舍下樱花:《威尼斯商人》几乎满足了我对一部好话剧的全部期待: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故事自然是扣人心弦的,人物自然是个性鲜明的,最难得的是徐凡、李贺等广州本土的实力派演员,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为这部经典加分不少。戏剧土壤虽然贫瘠,但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收获希望。

  Ludwig的猜想:带着中学时代主演《欧也妮与葛朗台》的回忆,观看中文版的经典话剧《威尼斯商人》。第一次感受莎士比亚,台词无比诗意与震撼。除了讲述人性的冲突,那一种对契约精神的坚持,绝对值得法律同行欣赏。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