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构建城市立体交通新格局--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湛江构建城市立体交通新格局

2013年05月08日08:28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湛江目前已建成水路、公路、铁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立体交通网络。资料图片

湛江市“三环四通”规划图。资料图片

  湛江是4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的南海之滨,位居粤桂琼三省交界,内联“三南”,外连五洲,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在湛江投资兴建港口、铁路和民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水路、公路、铁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立体交通网络。

  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支持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钢铁、石化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进驻、加快建设,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湛江交通“全而不强”的“短板”逐渐凸显。面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机遇,湛江充分意识到:加快发展的瓶颈在交通,五年崛起的支撑在交通,工作成败的考验在交通。

  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湛江正在推进实施雄心勃勃的交通建设大战略:斥资1100亿元,实施43个重点项目,打造“三环四通”,构建城市交通新格局。

  “湛徐速度”、“三环四通”、“一月一报”,伴随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在热火朝天的交通建设大会战中,湛江这座美丽的南方海湾城市的交通格局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巨变。

  大产业呼唤大交通

  湛江,这座老地级市,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发展大潮中发力赶超,焕发青春,闪现光芒,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苦干实干的作风赢得外界的信任和尊重,赢得了投资者的厚爱和青睐!今日湛江,资源优势独具,重大机遇叠加,迎来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用一个个重大项目、一个个实际行动擂响了“五年崛起看湛江”的战鼓!

  首期总投资近500亿元、年产钢1000万吨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今年3月启动设备上网招标,5月启动开工建设钢铁主体工程,计划2015年建成;

  投资590亿元的中科炼油项目今年上半年完成场地平整,下半年动工建设炼油主体工程,计划2015年建成15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2016年建成100万吨乙烯项目;

  投资150亿元的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已于2011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已动工建设,计划2015年建成;

  投资150亿元的中国纸业东海岛高端纸种项目计划年内动工建设;

  大唐国际火电项目、京信热电联产项目、广东鹏尊能源项目……这些高投资、高效益的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一个个大项目纷至沓来,精彩不断。世界看好湛江,投资者垂爱湛江。去年至今全市开展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三讲三评”活动签约了254个项目,在上个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广东)—东盟华商交流会上又签约了银亿、新浦化工等23个项目,这些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到了2288亿元。

  湛江,迎来了大工业发展时代。按照《湛江市产业与产业园区布局规划》,湛江规划重点发展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大旅游、大物流,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特色农业、特色家电、特色家具、特色食品、特色文化等“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

  然而,大产业与“小交通”的矛盾尖锐地摆在了湛江市委、市政府面前。其实,早前的湛江,交通是领先的。为了充分发挥湛江交通枢纽地位,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湛江交通发展,把湛江作为中国大西南重要出海港口规划建设。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投资建设了湛江港口、铁路和民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湛江交通早已建成水路、公路、铁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全国45个公路枢纽城市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后湛江交通建设更新的速度缓慢,远远落在时代后面,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至今日,湛江每百平方公里国道密度是2.6公里,仅为全省的70%,市域高速公路23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才1.8公里,不及全省的一半,不及珠三角的三分之一。目前,湛江市区上高速需要40分钟左右。走高速,湛江到广州等珠三角城市需要5个小时,到南宁至少需要4个小时;与此同时,始发或经停的火车班次少,飞机航班更是又少且贵。交通“短板”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湛江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对于湛江交通的落后现状,湛江市市长王中丙曾作了一个精辟概括:骨架未成形,公路未成网,港口未成群,空港是“空”港。他指出,湛江的优势在海洋,劣势在交通。湛江的欠账主要在投资上,投资欠账主要在交通上,交通欠账主要在陆路交通上。

  湛江的决策者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交通的落后是湛江落后的主要原因,湛江加快发展的瓶颈在交通,五年崛起的支撑在交通,工作的成败在交通。

  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志辉去年年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掀起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在产业巨擘陆续进驻湛江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其迫切!而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建议、提案,要求加快高铁、跨海大桥、机场迁建等高等级交通建设步伐,推动湛江早日走出区域边缘化的困境。

  强化“海陆空”交通大动脉,营造畅通的出行环境,以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来支撑钢铁石化等重大产业发展,推动湛江五年崛起——成了湛江全市上下的共识!

  大手笔营造“海陆空”

  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指出,要按“五年崛起看湛江”和“未来十五年左右湛江发展成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成为区域性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来编制交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要在五年内大见成效!

  坦途非易事,精诚始得来。如今,湛江正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精神和干劲掀起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湛江“十二五”后三年建设重要交通基础设施43项,其中续建10项,新开工33项,总投资约1100亿元。

  港口:拥有悠久历史的湛江港面对内外重重挑战,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湛江港集团董事长张翼告诉笔者,集团从去年起正式启动“退老建新”战略,即部分退出霞山港区、完全退出霞海港区,新建宝满港区二期工程、东海岛港区,其中宝满港区二期工程预计2014年开工,投资约95亿元,建设规模为10余个7万—15万吨级集装箱及多用途泊位,以及登陆舰码头、港作船停泊基地等,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工可报告,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专项评价工作;东海岛港区目前已开始建设杂货码头工程(一期),并已完成东海岛港区详细布局研究,4月起编制二期工可报告,港区总投资为53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开工,建设内容为2个7万吨级杂货泊位,二期预计在2015年开工,建设内容为5个2万—20万吨级散货码头;霞山港区散货码头工程30万吨级码头、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两个5万吨级码头以及湛江保税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年内都将相继建成投产。

  机场:湛江机场迁建项目规模远期按4E规划,近期按4D建设,投资约60亿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选址,预计2015年动工建设,2017年建设成为粤西地区共享的国际机场。

  铁路:茂湛铁路湛江段总投资32亿元(全线总投资46.2亿元),今年底竣工通车,待广东沿海西部高铁深圳至茂名段2016年建成通车,届时湛江与珠三角将形成“两小时经济生活圈”;东海岛铁路全长57.3公里,总投资41.6亿元,计划年底动工建设,2015年建设完成;合湛铁路广东段总投资43亿元(全线总投资108.4亿元),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规划建设45公里东海岛至霞山主城区轨道交通项目和湛江地铁项目。

  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间,动工建设34公里东海岛至雷州高速公路、92公里汕湛高速公路湛江段、53公里廉江至吴川高速公路,建成后,高速公路里程将增加179公里。

  随着交通重点项目的相继建成使用,预计至“十二五”期末,湛江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89公里/百平方公里。国际机场辐射人口将超过1200万。港口将拥有生产性泊位179个(其中深水泊位59个),综合吞吐能力达到2.7亿吨/年(其中集装箱为112万TEU/年)。

  “海陆空”交通大动脉正在悄然成形!

  大力度建设“三环四通”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给大产业发展搭建广阔平台,湛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强化“三环四通”交通大动脉的宏伟战略:大力实施市区成环、海湾成环、半岛成环,市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村村通公路的大交通工程,推动交通骨架成形、公路成网、港口成群,形成大港口阵容、大交通格局、大城市框架、大开放气势。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基本实现“对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在市交通、规划等部门,笔者看到了“三环四通”的规划方案——总里程:公路116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8公里),铁路223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其中湛江市投资将超过600亿元;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完成公路总里程6000多公里、铁路140公里,完成总投资400多亿元。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交通建设给予全面支持,将原定在“十三五”建设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提前到“十二五”实施,并在项目用地、资金匹配等方面给予倾斜。抢抓难得机遇,湛江及时调整“三环四通”建设规划,全力加快建设步伐。2013年建成27公里湛江海大路口至蔚律港疏港公路、53公里海湾大桥西连接线;2014年建成海东大道;2016年建成调顺跨海大桥;启动实施调顺岛至海东新区横跨主城区的海底隧道工程等。

  在湛江海湾大桥西连接线黎湛铁路跨线桥施工现场,伴随着隆隆的机械声,一条长达35米、重约125吨的小箱梁在架桥机的运送下缓缓放到盖梁上,随后焊接湿接缝、安装钢筋模板、进行小箱梁之间的浇筑,处处都是繁忙的施工景象。现场督促施工的湛江交投集团负责人杨敬选告诉笔者,建设者加班加点施工、市领导现场督办、多方协调沟通,想方设法攻克难关。在各方努力下,海湾大桥西连接线建设全面提速,西连接线路基桥涵的关键工程黎湛铁路跨线桥预计可在5月上旬完成架梁,6月起可实现从疏港大道以东、椹川大道向西两端的路面铺设,整个项目年底可实现通车。

  海湾大桥西连接线工程仅是湛江“三环四通”雄伟战略的普通缩影。长期以来,缺乏一条连贯的环岛公路,是湛江交通之痛,也是推进雷州半岛整体开发的瓶颈,“半岛成环”成了数十年来沿海群众的热切期盼。如今,湛江已经开启圆梦之路。作为“三环四通”大交通重点项目的环雷州半岛公路已在去年开工建设,这也是国家重点交通战略项目,是省、市“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环雷州半岛一级公路是一条真正意义的惠民公路,公路全长325公里,沿线途经4个县(市)、24个镇,惠及250万人。线路起点为廉江市安铺镇晨光农场,经廉江、遂溪、雷州、徐闻,终点为湛江海湾大桥,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总投资100多亿元。其中徐闻段长119.92公里,首期动工的启动段从南山镇那涧村起,途经龙泉森林保护区、大汉三墩旅游区,跨过粤海铁路、通港公路,直到前山镇和家村,聚集了徐闻最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当地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也将成为祖国大陆最南端一道独特亮丽的滨海观光带。

  除了强化对外交通的“大动脉”外,湛江“三环四通”建设同步安排了大批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道路改造与建设项目。在湛江市区,围绕“三纵五横”的框架(“三纵”指海滨大道、人民大道、椹川大道,“五横”指体育南路、龙潮路、乐山大道、机场路、解放东路),全力开展市区道路改扩建工程,先后完成了体育北路东段、体育南路、北站路、人民大道等10多个市政道路项目的升级改造,并改造小街小巷165条,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整个湛江市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15至20分钟生活圈,整个雷州半岛内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便利。

  近日,家住赤坎区德祥花园的老李发现,康顺路、海北路等小区前后两条主干道顺畅多了,出门“打的”方便很多。老李高兴地说,这一带路况的改善,得益于今年春节前完工通车的海北路改造工程,新建道路既宽又靓,很多出租车都愿意往这边跑了。近期,湛江加快对市区三条主干道之一海滨大道进行扩容改造,预计上半年建成通车,绿塘路、海北路改造工程也在抓紧施工,康宁路、康顺路、跃进路、中山一路、椹川大道的改造工程正开展招标。

  与此同时,一批连接城市内部各关键区域和组团、推动城区扩容提质的重点工程,在交通建设“大会战”中全面提速。

  为了分流交通,缓解湛江市区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充分拉开城市框架,以湛江大道、疏港大道为轴线,加快麻章至东海岛大桥区域及湖光片西城新区建设,湛江第四条南北主干道——湛江大道“呼之欲出”,该项目已经立项,设计方案已经完成。

  可以预见,在未来3至5年,湛江将实现通珠三角包括省城2小时,雷州半岛内1小时,通高速公路出口15分钟的目标。如今,湛江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广东的区位优势正在提升,未来“广东第三大城市”的骨架逐渐成形,作为粤西和我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巩固和突出,湛江开始进入重化工业发展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兴建期和城市化提速期。

  专题撰文:崔财鑫 路玉萍 编辑统筹:杨和平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