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三妈祖诞热闹大巡游--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三月廿三妈祖诞热闹大巡游

2013年05月11日07:0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五一期间,众多妈祖信众前往南沙天后宫拜祭妈祖。记者黎旭阳 摄

五一期间,南沙天后宫举行妈祖祭祀活动。记者黎旭阳 摄

  广州有段古

  ●文/ 记者 廖靖文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妈祖(又称天后娘娘)是备受民间尊敬的守护神。在广州的很多地方,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正诞当天,都有非常热闹隆重的巡游等民俗活动。位于南沙的天后宫,就有一连八天的盛大庆典。作为海神的代表,妈祖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林默娘被褒封为海神

  相传,妈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莆田县湄洲岛人,传说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在世28年,妈祖本是我国宋代一位普通的海滨姑娘。但是,在她死后的1000多年中,尽管岁月流逝,她的名字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被民间奉为“千秋不朽”“万古流芳”的“娘玛”。

  相传在她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生得异常奇特,也就倍加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唤她为林默,人们尊称为林默娘。长大后,她立志终生行善济人,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不断为乡亲排难解纷,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称她为“神女”、“龙女”。

  因林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尊为妈祖,立庙祭祀,最后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自福建传播到广东、浙江、台湾等沿海省份,并向日本、东南亚等地传播。

  南沙天后诞持续八天

  广州南沙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天后宫。石雕天后圣像高达14.5米,屹立在占地1.5公顷的天后宫广场上。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据载,明代,南沙鹿颈村曾建有天妃庙一座,为南沙天后宫的前身。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夷炸毁。一九九四年,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今年妈祖诞期间,南沙天后宫举行了盛大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有数十万市民游客参加,热闹非凡。用1053斤面粉制成的寿面亮相天后宫广场,该寿字造型独特;而用传统的布袋逢制而成,内装1053斤平安米的大米袋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寓意市民游客多福多寿,福寿安康。

  龙潭“娘玛诞”神像巡游

  而在海珠区的龙潭村,对妈祖有特定的敬称,称为“娘玛”。每年三月廿三的“娘玛诞”是村里最热闹的日子。当天早上8时30分,神轿、仪仗等准备停当,由230多名乡亲组成的巡游队伍鸣锣开道,众人抬着“娘玛”神座,开始浩浩荡荡环村巡游。

  巡游乡亲穿着颜色鲜艳的古装,由头牌、锣鼓、仪仗、彩旗、金猪、鲜花、果品等簇拥着的神作,内坐神态安详的“娘玛”,一旁女子捧着花篮一路撒花前行。队伍绕行全村,依次到各宗祠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幸福富康。

  巡游至中午,乡亲与前来道贺的兄弟村亲友一道赴宴,筵开三百席。该村老支书何礼谦告诉记者,大巡游也承袭传统形成敬老活动,凡男子66周岁、女子55周岁以上者,全被邀请入席。

  相传,龙潭开村之初,河面漂浮着一块木头,徘徊数日不见离去。有好事者走近细看,发现它酷似女子模样,乡亲们认定这是圣物,于是请来能工巧匠,把木头雕刻成娘玛神像。

  龙潭村老支书何礼谦记得,自己还是小孩时就跟着妈妈去向“娘玛”祈福。龙潭村传统不设天后宫,由掷圣杯的方式决定圣像轮流到哪家宗祠供奉,到了“娘玛诞”,村民就会把娘玛抬出来游乡。去年乡人们决定恢复这项凝聚乡亲感情、寄托美好愿望的传统民俗活动。村里特别订做了神轿、“十三太保”仪仗,重漆了光绪年间制作的头牌。今年还增加了“妇女旱地龙舟队”表演。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