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对乞丐的温情帮助他们找回了失散十五年的母亲--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那一刻对乞丐的温情帮助他们找回了失散十五年的母亲

2013年05月14日14:1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老人失踪前在黑龙江老家与儿子的合影

  失散十五年,老人的两个儿子从黑龙江赶到广州,感谢帮助他们团聚的好心人张健

  5月8日,在广州太和购物广场外,一个蜗睡在地上、衣衫褴褛的老妪让河南小伙子张健动了恻隐之心。连日来,张健一边四处联系帮老妪寻亲,一边给她买饭、买衣服,不求回报地付出。13日,在他的帮助下,身患精神病的老妪终于在15年后与远在黑龙江的家人团圆。

  “这是我活了27年的生命里,做的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张健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时觉得她挺可怜的,本能地想帮她做点什么。

  瞬间的决定

  身材矮小的张健是河南信阳人,27岁,此前在东莞做废品回收生意。最近,在自己一名表亲的介绍下,他来到广州白云区太和镇,帮助老表经营水果生意。

  5月8日,张健见到流浪在外的老妪纪玉香。“她头发蓬松,衣衫褴褛,蜗睡在菜市场旁一个很脏的角落,像一名乞丐”,张健说,“第一眼看到她,觉得蛮可怜的,出于本能,第一反应就是要为她做点什么,起码给她买个热饭吃吧,这是一瞬间的决定。”

  随后,张健主动上前与老人搭话,“我尝试着跟她聊天,询问她关于家庭和身份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帮她一点什么,那时,还不知道老人患有精神疾病”。

  事后回想,张健也觉得幸运:“对话中,我能听懂她的说话,她也会写字,把她的老家住址写在纸上,事后证明,这是最关键的线索,虽然她在写自己的姓名时,把原本姓“纪”错写成姓“金”。

  于是,这让张健觉得,或许能帮老妪找回家人。

  寻亲24小时

  当天下午,张健开始尝试着各种办法帮助老人寻找她的亲人。他先是想着找媒体帮忙,希望通过媒体曝光让老人亲属看到,后来,他又琢磨着,地址是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的,远在千里,家人也未必能看到。于是,张健又向网络上的一些寻人网站咨询,对方建议他把当事人的资料、照片发送过去,再挂上网碰碰运气。

  显然,此举效果不佳。9日,张健开始试着联系黑龙江省的公安部门,希望能有所收获。大半天里,张健打了好多电话,找了好多部门,上午,他打电话找到当地的市公安局,对方按着张健所提供的姓名资料,却并未查到有关的失踪人口信息。

  心有不甘,张健又在网上查找到了老人写下的当地乡镇(罕达汽镇)派出所的电话,“那时下午两三点的样子,我给接电话的那位民警讲明情况后,这位民警立刻答应帮忙核实”。下午5时,张健接到了远在黑龙江的长途电话,话筒另一端是老人的儿子刘红新。

  刘红新激动地向记者回忆说,“我们镇上的派出所首先找到我们的村长,问村里是否有这样一个失踪的老人”。村里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我们,再对比,我们确定真的是自己的母亲。

  失散十五年

  5月11日晚,刘红新和哥哥刘德新从哈尔滨赶到了广州,经过十五年的守望和等待后,他们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兄弟二人紧紧握着张健的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在他们看来,正是这位27岁的小伙子看似平凡的一个举动,令他们失散十五年的母亲“失而复得”。

  刘红新说:“想不到广州有这么多好心人,这几天,这位小伙子给我母亲买饭、买衣服,不求回报地付出,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可能今生今世都无法与母亲相见,太感谢他了。”

  此外,他们还从附近的街坊口中得知,老人在太和购物广场附近一带流浪已经好长时间,终日露宿街头,捡垃圾为食,饱一顿饿一顿地过。“附近档口有好心女街坊不时给我母亲送些饭菜,我们也都已当面道谢”。

  据刘红新介绍,他的母亲名叫纪玉香,1950年生,老家在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镇小沟村,母亲是从1997年12月中旬出走失踪的,事后他们在当地报警,寻遍各地却一直没有母亲的踪迹。

  据儿子们介绍,母亲纪玉香患有精神疾病,她曾是村里妇女主任,年轻时当过代课老师,即将转正时,编制的名额被人为剥夺,因受不住打击,自此落下了精神疾病。加上丈夫在家里喜欢酗酒,这让纪玉香在性格、脾气上容易受刺激,情绪不稳定。1997年12月,纪玉香自己出走后失踪。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魏新颖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