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家医院的女实习生前日被卡电梯身亡,引发了市民对电梯安全的担忧。记者昨日在广州走访调查发现,有正在运行的货梯既无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救援电话,也没有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此外,小区、地铁站均存在不文明使用电梯现象。
赞
商场酒店客梯标志齐全
据了解,《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电梯使用管理人应该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显著位置张贴有效的登记标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维保标志,标明应急救援电话,并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放在乘客容易注意的地方。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客梯基本能达到上述管理要求。记者先后走访了摩登百货、天娱广场、四季酒店等地,发现客梯的各种标志均比较齐全。
应急救援方面,除了电梯公司的维修电话之外,还另外张贴了单位的维修电话及96333广州市电梯应急监控电话。而一些人流量较大的电梯,管理方还配备了专门的电梯管理人员维持秩序。记者随机选取了几个应急维修电话拨打,均很快可以接通,电梯里的电铃也给予了及时的反应。
弹
货梯管理不善
百脑汇电脑城商场区域的货梯除了张贴一个维保标志外,并无其他任何安全标志。
位于五山路的一家写字楼也不乐观,该楼的电梯隔绝电话信号,正接通的电话,电梯门一关就断了,手机显示无信号,不仅电话拨不出去,连短信也发不了。万一电梯故障,只能依靠电梯的电铃呼救。
超重却没提示
市民张先生向记者抱怨,他上班的写字楼电梯超重,但警报形同虚设,往往电梯里面挤满了人,都快变成了“沙丁鱼罐头”,但电梯不会提示。记者紧随张先生体验了一次。虽然标着限载15人,上限为1000kg,但是电梯里满满当当地塞了近20个人,直到人实在进不去了,电梯的提示音也没有响起。
电梯“不听话” 乘客粗鲁对待
在珠江新城地铁站,记者发现车站的封闭式电梯遭遇“暴力使用”。
列车一到站,一大群人就来到门口等电梯。电梯到了,乘客一拥而入,刺耳的超重警报响起,站在门口的两位乘客走出电梯,但警报还在继续,又一位乘客走出电梯,警报还是没有停。此时限重1000kg的电梯里只剩下八九个乘客了。一位乘客说了一声“站均匀点”,大家分散到电梯四周,但警报还在继续。见此情景,一名男乘客开始用力跺脚,希望可以让电梯重新感应重量,几位女乘客也跟着跺起脚来,有一位乘客甚至在电梯内跳起来。一时电梯摇晃,“砰砰砰”的声音不绝于耳,将近半分钟过去了,电梯才终于停止了警报,关门上行。
广州大道北金碧雅苑小区也存在不文明乘梯的情形,一中年男子往电梯里搬东西,由于物件比较多,他用一个箱子堵住电梯口,防止电梯门合上。中年男子来回搬运时,电梯门自动合上,但碰到箱子又弹开,电梯轰轰直响。
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一位专家说,电梯故障主要由两大原因造成:使用不当和维修保养不及时。该专家表示,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性相当大。“电梯确实有一个载重量,也能承受一定压力,如果你在里边跳,不断地给电梯加压,很容易造成损伤。”电梯的维修保养必须15天做一次,一年之内主管部门必须检测一次。
广州一天内发生15宗故障
来自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的统计显示,5月14日,该中心接报15宗电梯故障,原因包括软件锁死、层门或轿门撞坏、安全触板或光幕故障等。故障地点既有商业广场,也有住宅小区、政府机关、工厂。该中心自去年12月试运行以来,已接报故障信息1191宗。
专家介绍,电梯常见的故障主要分为三类:
门系统故障多为门锁及触点问题,故障产生原因包括:维保电梯时对门锁触点未能正确调整,开关门限位开关调整不到位,门锁回路发生短路,层门、轿门地坎有异物卡阻,层门导轨未清理,重物敲击导致门变形摩擦等。
电气安全保护系统故障多为变频器故障,故障产生原因包括:输入电压不稳定、电脑主板通讯发生干扰、控制回路失效、门机发生过载保护等。
而外部和使用故障多为电梯故障保护恢复和停电保护,故障产生原因包括:用户误报、变电站限电、电梯动力电路失电、电梯总开关保险丝熔断、故障累计停机保护等。
被困后
别强行扒门
打96333求救
发生困梯事故怎么办?拨打96333寻求帮助!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通过试运行后,目前已经在全市铺开运行。
电梯在出现故障时,门的安全回路方面,会发生失灵的情况,这时,电梯可能会异常启动,如果强行扒门就很危险,有可能导致剪切,这种剪切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由于同样原因,被困乘客也禁止从天窗自行爬出。只有在轿厢门暂时无法打开,电梯断电停机并在专业救援人员协助下,被困人员才可以从天窗逃出。
据悉,为尽快定位每部电梯的位置实施救援,每部电梯贴有“96333”标签,标签下方有唯一对应的六位数“身份证号码”。被困人员报上六位数,话务人员5秒钟内便能查找到该台梯的具体位置。据统计,维保单位、应急救援站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1.2分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0分钟到达现场的时间。
不过,由于96333标签并不是强制张贴,不少单位并没有此提示,尤其是一些特殊装潢的宾馆、酒店,因为标签与装潢特色不符。
据了解,救援站人员均为电梯维保单位维保人员。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主任张巍解释,如果救援站工作人员对非本公司维保的电梯实施救援,所产生的救援费用统一由监控中心进行补贴,“每成功救援一例,一人补贴一百多”。而对于到了现场但未实际参与是否补贴的问题,张巍表示,目前正在制定细化的规定。
南方日报记者 黄伟 李春江 实习生 曾晓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