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抱裙
图为:黄梅挑花的针法
图为:戴头巾的女孩
图为:木屐上的挑花
图为:挑花图样构成
图为:黄梅挑花多采用藏青布为坯布,用藏青颜料配茶叶水染布。
图为:大幅挑花制品
图/文:记者熊唤军 通讯员王政 潘百佳
编者配诗
针挑十字图青布,
明月临窗看样迟。
新品半成心忐忑,
镜前试过再穿丝。
晨曦中,或是夕阳的余晖里、静夜的灯下,挑花女从藏青色的土布上取一个原点,挑出第一针,此后的数天、十几天及至一个月里,她手上的针线将在多个繁复的迷宫中穿行,留下一串串密布的十字叉,一个个写意抽象的图案呈现在布面上……
这样的场景在今天的黄梅依然多见。5月14日,在蔡山镇,黄梅巾帼挑花有限公司经理刘素芬告诉记者,蔡山目前在家的妇女有三四千人会挑花。她的公司就是依托这些妇女,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黄梅有女皆挑花,这句话在几十年前绝不含有夸饰的意味。记者在蔡山镇见到黄梅挑花省级非遗传承人胡德稳,她告诉记者,她今年62岁,11岁开始学挑花。她说,以前当地女孩子一般从六七岁开始,就要在家里女性长辈的指导下学习挑花,在出嫁之前,要做好多套头巾、汗巾、腰带、围裙、鞋底、枕巾等作为嫁妆和礼品。不会挑花的姑娘,被人叫做“整巴掌”(意谓笨女孩)。她认为成为一个技艺好的绣女,一要人聪明,二要执著专注。采访中,她翻开一本本证书讲述自己获得的各种挑花奖项和荣誉。因视力原因,两年前她已不再挑花了,好在女儿陈柳珍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她学习,现在已是当地有名的挑花能手。
在黄梅县福利院,记者采访了在这里安度晚年的另一位黄梅挑花省级非遗传承人梅意清。80多岁的老人一辈子与黄梅挑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4岁就开始跟妈妈和外婆学挑花,漫长的一生中的大半时光里,她以挑花、织布谋生或贴补家用。在她有关挑花的往事记忆里,既有日军侵华时期她和母亲从黄梅逃难到长沙,母女俩靠挑花手艺生存下来返回黄梅,文革中因挑花遭批斗全家下放的痛苦经历,也有两度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挑制饰品的荣耀。
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最晚在明代嘉靖时期,黄梅挑花就已产生。
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黄梅蔡山乡宝山村发掘了一处古墓,墓志铭记载为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墓中出土了一条“福寿双桃”的挑花方巾。在同时发掘的清代康熙二十六年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相同纹样,上书“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的骨牌挑花方巾。可惜,这两件文物由于出土后炭化,没能保存下来。
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凝聚沉淀无数女性的聪颖和智慧,黄梅挑花形成了题材内容丰富,品类繁多,构图繁复精巧,布局匀称妥帖、色彩明丽绚烂的特征,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文化韵致。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传统上,黄梅挑花多以藏青土布为坯布,挑制时,以白线挑出纹样大的骨架。兼用少量的桃红、朱红、鹅黄、粉绿、湖蓝等彩色丝线充填纹样。运用深色坯布,衬托五彩缤纷的图案,对比效果强烈,耐看实用,这是黄梅挑花的显著特色。
黄梅挑花图案有动物花卉、戏曲人物、文字诗词、日用器物等大类,想像丰富,寓意多端,如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坚贞爱情的歌颂,表达祈福镇邪的愿望,等等。
自1938年黄梅挑花艺人王鲜花的作品《凤追凤》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梅挑花屡获荣光。
1954年参加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1958年黄梅挑花艺人陈引娣出席中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宋庆龄、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接见。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挑选黄梅挑花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1979年,黄梅挑花再一次被选中装饰湖北厅。
1987年 9月北京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黄梅挑花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艺术节结束后,黄梅挑花随“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赴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利比亚、美国、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本世纪以来,黄梅挑花多次参加境内外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赞赏黄梅挑花:“有幻象性与真实性所显示的豪放与活泼的美,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稚拙美与清新感的相互作用,流露着人民卓越的智慧和健康的趣味性,仿佛是读富于幻象的楚辞”。
黄梅县将保护黄梅挑花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了可喜的局面。
县文化局搜集黄梅挑花的历史传承、艺人信息、挑花图案等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建档存放,出版了《黄梅挑花》一书。
黄梅挑花走进校园。2010年,黄梅县在部分中小学试点教授黄梅桃花知识,2012年试点范围扩大到6所学校。该县海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常海军致力于黄梅挑花人才培训,自编教材,2004年以来,共主办挑花培训班65期,参训学员达6000多人。
黄梅桃花文化产业得到初步发展。黄梅挑花工艺有限公司2002年注册,目前已在全国设立180余家代理机构,2000余家品牌专卖店,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全县现有黄梅挑花公司6家,均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从事挑花工艺人员达 5000多人,年产值过亿元。为了规范生产,黄梅县有关部门发布了《黄梅挑花工艺技术规范》。
黄梅县已成立黄梅挑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拟引资建设黄梅挑花产品一条街、黄梅挑花传习馆、黄梅挑花艺术展示中心,并大力发展黄梅挑花文化旅游业。
老拍说话
绣出花样和年华
老拍
一根针,一根线,线分七色,针挑十字,一幅黄梅挑花作品得以生成。
俗谚说“黄梅有女皆挑花”。女性的刺绣和编织活动,在改革开放之初仍很普遍,日常生活离不开它们,诸如孩子的鞋帽和秋冬的毛衣等生活用品,大多是从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得来。
关于黄梅挑花,美学家王朝闻在《无声的诗歌》中称其为“稚拙美和清新感的相互作用”。除了作品的美,那些细细密密的针脚,穿过布料经纬的彩色丝线,无一不寄托着浓浓的亲情和深切的关爱。
那些针脚和丝线,像深入了生活的质地和纹理,在尘埃中开出花来,人性的美因之得以升华。
现在,十字绣等手工活动,也在都市女性中广为流传。作为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活动像那些彩色丝线一样,赋予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亮色。
只有手工,才能留住手艺。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