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市场不缺少物质,而缺少品牌;不缺少一般顾客,而缺少忠诚顾客。而缺少品牌,缺少忠诚顾客,关键是缺少诚信
从长远来看,决定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基础是诚信。企业有了诚信,就可以给人以信任感、亲近感,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进而提升其竞争力。相反,企业失信,必然众叛亲离,在竞争中理所当然被出局、淘汰
诚信,从伦理学角度讲,是一种道德资源。从经济学角度讲,是一种无形资产,“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实守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企业诚信建设是指企业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工商业道德规范,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营运中确立和执行自律性理念、制度和行为的过程。企业诚信建设包括信用道德、信用法制、信用网络、信用队伍等建设,重点是信用制度建设。企业诚信建设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消极地服从信用道德,即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要限制在道德与法制许可的范围内,以免给消费者带来损害,同时也避免因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而导致的报复与制裁。第二层次是积极地树立企业道德形象,利用自己的道德形象为企业赢得利润,也就是企业要把自己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社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关爱生命,关注人类未来的前提下获得利润。河北保定的早点摊经营者刘洪安即是人心向善的最好证明,在反复用油十分常见的餐饮行业,他不随波逐流,有勇气、能坚持,市场最终会选择优胜劣汰,大家都叫他“良心油条哥”。他的做法有三点:从正规油料、原材料公司购买原料;保证每天都用新油;废油倒进专业环保机构的回收桶里。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用了好油,提了点价,卖了贵的油条,顾客却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这些谁都可以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我做的只是一件普通正常的小事,那就是用良心经营。”刘洪安的成功让许多人相信,诚实经营,付出就有回报。他的诚实守信做法是比较典型的第二层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企业诚信建设的原则
诚实无欺、信息公开对称原则。“诚实”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货真价实”。“货真”,即生产者必须给消费者提供合乎规格的产品,商品的经营者也必须给顾客提供符合规格的产品;“价实”就是要明码标价,合理定价,等价交换。广告宣传中要给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商品信息。企业的信息披露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公开和对称。
讲求信用、有诺必践原则。讲求信用,是企业在职业交往中对于交往的对象要做到言而有信,有诺必践。注重维护企业、单位、行业的信誉。一个行业、一家企业能否讲求信用最终还是要通过全体员工的职业行为来体现,人人都讲求信用,整个企业、整个行业的信誉才有保证。
主体平等、信义一致原则。交往的双方,都要遵守市场规则。企业应该对所有的股东、消费者一视同仁。诚信作为经济生活的道德原则,同时具备道德和利益两个因素。如果只讲道德,不讲经济效益,人们就不可能维护它,也就无法普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中求利”正是道德和功利统一的通俗表达。
信守合同、如实履约原则。信守合同就是要在订立合同、执行合同的全部过程中,以诚待人,注重讲究信用。要做到立约以诚,如实履约,违约赔偿。
企业诚信建设的方法
牢固树立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生产力的观念,整合有形与无形资产,实现“双赢”发展目标
诚信这种无形资产从资本的意义上讲就是生产力。在当今社会,诚信是企业的第一品牌,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无形资产。现在的市场不缺少物质,而缺少品牌;不缺少一般顾客,而缺少忠诚顾客。而缺少品牌,缺少忠诚顾客,关键是缺少诚信。作为现代企业就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整合有形与无形资产,进而实现企业的“双赢”。
以德治企,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要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深化为以诚信为本,将诚信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贯穿至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宣传之中,成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企业中树立契约意识,契约本身是一种信用的象征,它在双方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信用约束机制,约束人们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信用教育
首先,企业应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标准,不仅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而且要保证产品的外在质量,把产品质量看成企业的生命。
其次,要做好售后服务,在消费理性化的今天,售后服务是取信消费者的重要一环。
再次,价格要合理,在同类产品中,本企业的产品要力争具有价格优势。
第四,切实加强对企业全体员工的信用教育,只有全体员工都讲信用,才能构建起企业的信用。同时,企业应重合同、守信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守信用,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赢得交易对方的信赖,这时的信用就转化为信誉,就能为企业创品牌、创名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石
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之根。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与环境不停地进行产品、资本、信息等交换活动。这些活动能否成功有效,其根本前提就在于企业的诚信度。如果一个企业言而无信,那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成了沙滩上的楼阁,迟早会坍塌。
诚信建设是企业的竞争之本。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根本的出路就是提高其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决定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基础是诚信。企业有了诚信,就可以给人以信任感、亲近感,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进而提升其竞争力。相反,企业失信,必然众叛亲离,在竞争中理所当然被出局、淘汰。
企业诚信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是以信用为链环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过: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因此,坚守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能够进行、社会经济能够运转的基本前提。”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的社会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本质特点,利益成为决定资源配置流向的主要因素和动力。如果信用缺失,资源就会流向能够获取暴利的非法领域。尽管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这种外在的硬约束加以规范,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道德约束的力量十分重要,而诚信则是道德的内在核心。
企业诚信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诚信在企业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内在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它代表着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承诺。诚信原则是一种时时刻刻起作用的准则,它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加以约束并形成监督机制。有了这个前提,企业在研发产品中就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在原辅材料采购中,就不会滥采滥挖、破坏环境;在生产过程中就要严格把握质量关;在营销过程中就不能夸大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在售后服务时就要热情周到等等。这种诚信意味着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与各种公众之间持有“共生”关系的态度,各方的利益都在保证不伤害他方利益的前提下获得,这种关系扩展到企业与社会的层面上,就可能与社会建立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使企业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方面双丰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企业靠信用才能赢得商机,靠信用才能占领市场,靠信用才能获得发展。信用无价,诚信是金,广大民营企业一定要认识诚信,重视诚信,实践诚信。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