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注定》剧照
《天注定》剧照
贾樟柯与赵涛夫妇在戛纳
《天注定》顺利过审
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截至北京时间5月24日已经有三分之二的电影亮相,在已经亮相的15部电影中,场刊《SCREEN》给予贾樟柯《天注定》的评分多日来仅次于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而《醉乡民谣》虽然令北美观众很有认同感,但它明显不是戛纳的“菜”,在亚历山大·佩恩的《NEBRASKA》评分揭晓之前,贾樟柯的《天注定》始终最具有冠军相。日前,贾樟柯率《天注定》剧组亮相央视电影频道主办的“中国之夜”,对于这部犀利之作在国内已顺利过审,他表示“不意外”。
本报记者 周昭/文
这部电影不是在重现新闻
而是在探讨人性
广州日报:对于《天注定》媒体的反应是非常有意思的,媒体觉得这或许是中国当代电影第一次如此尖锐地直面社会现实以及人性的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它就是新闻事实的拼凑并没有创意。您自己怎么看?
贾樟柯:我承认这部影片是取材了一些新闻事件的,但所谓取材,只是用它作为一个由头,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编的。我的确曾经前往那些新闻事实的发生地采访过。我希望能够了解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选择了用暴力来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暴力的事件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会发生,所以我想要探讨的不仅仅是暴力事件本身和原因,我更多关注的是人性。对于一个弱者来说,或许暴力是他能够挽回尊严的最直接的办法。
广州日报:有人认为你在影片里只是陈述了一些暴力事件,但并没有给出解决办法,这会不会导致电影最终演变成对于暴力的一种传播?
贾樟柯:我很惊讶媒体会有这样的疑问。暴力绝对不是一件你、我、他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问题。我相信不论是我还是媒体都没有可能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我从不认为电影会变成对暴力的传播。因为看过电影就知道我是不赞成以暴制暴的。我只是希望通过电影把这些暴力事件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艺术中理解暴力,光有新闻是不够的。
广州日报:媒体看片的时候一看就会知道片中的人物原型是谁,但为什么你说所有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贾樟柯:这部电影包括了四个故事,其实我个人更愿意说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由四个段落构成。这四个角色与所谓的新闻原型是完全不同的。我是看到了很多的故事,但我想探讨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些暴力事件发生。姜武的故事,讲的是高速经济变革下产生的问题,这绝对不是哪个国家独有的问题,而是每个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是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导致了暴力的产生。我努力把这个角色做成一个类似鲁智深的人物。第二个是王宝强的故事,他演的是一个杀手“三儿”。可能有人觉得他并不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产生暴力,而是纯粹喜欢暴力。但我想说的是,你看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在三儿他们生活的村庄对面就是繁华的都市,仅仅一河之隔,环境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而人的一些行为是不能与环境割裂开的。精神世界的孤独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是非常大的。像王宝强演绎的角色三儿一样,生活在一个落寞的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庭之间没有必要的沟通,人物处在很大的精神焦虑和空虚寂寞里面,这是导致人物行为失常的一个原因。赵涛的故事也是关乎尊严的,但她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出于一个情感缺失的状态,她的爱情破灭了,她的家庭也同样是破裂的,父母各处一地,没有人关心她,当她在情感上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要被剥夺仅有的尊严,这是暴力会发生的根源。最后一个故事讲年轻的工人跳楼,我想说的是暴力来自于无形的压力。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镜头里出现工厂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冷漠。在宿舍里工人之间不仅不交流,同居一室连对方是谁都可能不了解,而工作也是冷漠的,流水线上的机器……一切都是冰冷的。我虚构的这些故事表达的是我对于暴力的观察。可能不到特定的环境,你不会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变成他们的可能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暴力的可能性。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是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去面对暴力,然后才谈的是去消除那些令暴力产生的根源。
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数都在闯江湖
广州日报:看完电影觉得这部电影是你在暴力的呈现上具有强烈的北野武的风格。
贾樟柯:我很惊讶,很多媒体都这么说。事实上,我跟北野武的合作不止一次。从我的第二部电影《站台》开始,北野武就一直有投资我的电影。这次《天注定》的日本地区的版权也是由北野武的公司获得的。但在这部影片里我并没有借鉴北野武导演的风格。我的创作灵感主要还是来自于胡金铨和张彻。拍这部电影之前我正在忙《在清朝》的拍摄,但是陆陆续续的这些新闻事件打动了我。我想要做一部关于这些事件的电影,但是一开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拍,但有一天我突然就觉得,其实这些故事如果放在古代,放在民国就完全是一部好看而经典的功夫片,所以我就想到了胡金铨和张彻的电影,而我尝试拍的是一个当代的武侠片。
其实对于武侠片很多人是有误解的。并不是从头打到尾才是武侠片,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胡金铨和张彻的电影其实打的地方并不多。很多时候他们都在讲个人的危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武侠片里很多人都感叹逼不得已闯江湖。但现在的中国人基本上都在闯江湖。大家离乡背井,去到大一点的城市。在火车站、在飞机场随处可见人们走来走去的为了生存在奔波,事实上他们都在闯江湖。
广州日报:看片的时候有人认为赵涛的部分动作太夸张了,是特意这么做的么?
贾樟柯:我们的武术指导来自香港。赵涛的部分是较多借鉴了胡金铨导演的风格,胡导的武侠片特点就是动作少,不到必要时候不拔刀,但只要有动作武侠感就很强。我很喜欢这种节制的态度。
广州日报:关于人物角色,也有人好奇为什么四个人物里最终只特意交代了赵涛饰演的角色的结局?
贾樟柯:我个人认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前三个故事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想到结局,姜武和王宝强饰演的角色一定是要被绳之以法的,罗蓝山的角色已经交代了跳楼死了,唯独是赵涛,她饰演的角色是唯一一个被无罪释放的,所以有必要交代一下她最终怎样了。
“重回地下”是说我希望创作过程不受干扰
广州日报:这部电影能够过审,很多媒体都觉得意外,你本人觉得意外吗?
贾樟柯:不意外。坦白说,我以前也跟大家一起说过审查制度的种种不好。但是我觉得从我们这部影片过审就可以看出来,本身我们的审查制度就在进步。这是值得鼓励的进步。我希望媒体能够看到他们做出来的努力。
广州日报:之前你在博客上说可能要重回地下,很多媒体解读为你是在担心这部影片过不了审,是这样吗?
贾樟柯:当然不是。那个其实是因为我朋友的电影遇到的事情而发出的感慨。看来以后真的不能在网上乱说话了。坦白说,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从未考虑过能不能过审的问题。这从来不是我创作的目标。我觉得现在很多电影一开拍就得配合各种市场的运作计划、配合宣传,导演真正能够放在创作上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这样很不好。我说重回地下指的是希望以后拍片能够像我从前一样,一直到拍完大家都不知道,创作的过程不会受到干扰。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