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俗称“汽车三包”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今年将正式实施。国家质检总局昨天(31日)发布近期对汽车售后服务暗访结果显示,企业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及强制消费等现象严重,汽车三包施行先天条件并不理想。
据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2个省区市的部分企业的汽车售后服务的专项调查,汽车三包施行先天条件并不理想。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陈传意:“根据对103家汽车4S店暗访发现,有17家汽车4S店在维修、养护过程中不使用原厂配件,31家汽车4S店掺杂使用非原厂配件,这类情况达46%。根据对1000名消费者问卷调查,反映有39%的汽车4S店有隐形消费或强制消费问题。”
据质检总局提供数据,目前,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利润率已达40%,汽车维修、养护业务初步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但仍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经营模式。对此,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也有所耳闻:“一到汽车修理厂好多都是招的临聘人员,学了几天徒也就能修车了,修车的概念就是换件;汽配行业鱼龙混杂,我都听人家讲修车都明码标价,你是要原产的,还是要那个(非原产)的,因为价格不一样,你们去修车大家心理都明白,这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三包规定从白纸黑字到付诸实践,无论对厂家还是质检部门,质疑不会少于肯定。刘兆彬表示,最后四个月,围绕着汽车“三包”规定和上位法的规定,监管部门将尽快完善相应的标准、实施细则和一些规范性文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来源:中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