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6月1日电(记者刘彤)早晨3时刚过,东方已经出现一道白亮,杨东为起床穿衣,准备做今天的第一次礼拜。他套了一件外套,虽然已是夏季,但当地的夜间低温仍接近零度。
这是位于北纬53度上的中国最北清真寺教长杨东为一天的开始。38岁的杨东为目前主持黑龙江省漠河县200多名穆斯林的教务工作,当地穆斯林叫他杨阿訇。
位于大兴安岭北麓的漠河县是中国最北的县城。夏天的时候,白天最长可达17个小时以上。按照伊斯兰教义,每天第一次礼拜时间在黎明开始到太阳初升之间,这意味着,到了夏至,杨东为凌晨2点左右就要起身。由于高纬度地区日出时间变化大,杨东为需要每天估算出日出日落时间。
这座清真寺建于上世纪80年代,金顶蓝拱白墙,寺的上方镶有“中国北极清真寺”几个金字。一圈木制篱笆将清真寺围成一个小院,杨东为一家四口就住在小院内。
礼拜堂内部布置比较简单,杨东为每天在这里做礼拜。每逢古尔邦节等节日,寺内就会稍显拥挤。
漠河人口不到15万,其中有200多名穆斯林。杨东为说,当地穆斯林基本上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大批山东、河南民众到东北和内蒙等地参与修建铁路、开发林区等支边活动。
杨东为也是山东人,他早年在河南郑州的伊斯兰经学院学习,随后到内蒙古自治区图里河等地做教务工作,2009年接替上一任退休的老阿訇来到漠河。
每到漠河的旅游旺季,杨东为就又多了一项日常工作,向外地来“找北”的游客介绍清真寺。
“大兴安岭林区空气好,是养身、养性、养心的好地方,游客来的自然多。”杨东为说,其中既有慕名而来的俄罗斯人,也有从山西、四川等地骑行几千公里过来的“驴友”。
出了清真寺,路的对面是一片棚户区改造成的住宅楼,沿着公路往北可以到达正在扩建中的北极光广场。
在杨东为的记忆里,县城的变化是随着旅游业的兴旺渐渐发生的,几年前,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棚户区,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而今,除了2008年落成的漠河机场,县城还建成了中国纬度最高的冻土实验公路连通机场和景区。“深山老林也人丁兴旺了。”杨东为笑着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