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丽一辈子就生了三个女儿,她与前夫离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没生儿子,而她的丈夫却是两代单传。离婚是王雪丽自己主动提出来的,离婚后她还帮比她小5岁的丈夫张罗了一房新媳妇,然后才改嫁他人……
□江文胜
1
童养媳的幸福时光
王雪丽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6岁时便被送给人做童养媳。母亲尽量替她选了个好人家,她的小丈夫陈山林比她小了整整5岁,但是个独生子。
丈夫成年后,两人拜堂成亲,夫妻俩一直颇为恩爱。王雪丽勤劳顾家、任劳任怨、孝敬公婆。陈山林则学了一门泥工手艺,除了干手艺活外,只要有空,就帮妻子打理农活。一家人相处得十分和睦。丈夫年满20岁那年,王雪丽也25岁了,他们生下第一个女儿。一家上下欢喜得合不拢嘴。老人虽盼儿子,但这小夫妻既然能生女儿,儿子便总会有的。毕竟王雪丽的公公兄弟三人,到王雪丽丈夫这一代,却只有陈山林这一个男丁,老人们都指望着王雪丽能给陈家添男丁、续香火呢。
不料,在接下来的14年里,王雪丽偏偏只生了两女儿,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公婆颇有些微言,但王雪丽多年来做牛做马地侍候,让他们无法指责过多,更何况她与陈山林夫妻俩依然恩爱如初。陈山林对三个女儿也一视同仁,从不另眼相待。
1987年时,陈山林的父亲去世,临死前依然念叨着“香火”的事,这让王雪丽内心相当纠结。此时的王雪丽已经40岁出头了,就算她能再生,也难保是个儿子。看着正值壮年的丈夫,这个已自认“命好”的童养媳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后,作出了一个决定。有一晚,她对丈夫说出忍了好久的话:“山林,我们离婚吧。”
2
提出离婚只为续后
“啥?你说啥?!”陈山林怎么都想不到这个平时温顺善良的妻子会主动提出离婚。但王雪丽的态度更让他吃惊:“山林,你听我说。我这年纪,再给你添个儿子恐怕也不太可能。可你爹兄弟三人,就你一根独苗,你如果再没儿子,陈家不就绝后了吗?你爹临去之前还对这事耿耿于怀,陈家对我那么好,我不想做陈家的罪人……再说你还那么年轻,我们离婚后,你可以再找一个能生育的女人,兴许能帮你生个儿子。”
陈山林坚决不同意妻子的提议。他说:“你不要再提这事。是不是我哪里对你不好,你便用这个借口来虐待我?你的心情我懂,但你也知道我绝无二心,怎会舍得了你。”
那次的劝说虽无结果,但王雪丽不死心。她之后反复地提出这个想法,要陈山林好好考虑。而且她把这个想法跟婆婆提起,婆婆很快便动了心,也开始给儿子施压。婆媳俩商量好,先离婚,再帮陈山林物色合适的人,但新媳妇一日未过门,王雪丽都不用离开陈家,就算新媳妇娶进了门,要是她不是真心为这个家好,或者对三个女儿不好,王雪丽也可以不走,这个家还是她说话算话。
耐不住母亲与妻子的软磨硬泡,本来就耳根软的陈山林让步了。他同意了妻子的提议,也表态同意“如果新媳妇不好,王雪丽不能出家门”的条件,最终与王雪丽手拉着手去办了离婚手续。
3
主动张罗前夫“二婚”
两人离婚后依然住在一起,王雪丽依然像从前一样该干活就干活,该休息就休息。一晃又过了三年,新媳妇依然没有合适的人选。一来别人看不出他们是已离了婚的夫妻,而且知道娶新妻的理由也不敢来;二来陈山林并不想离婚,也不急着去挑什么新媳妇。
可王雪丽很着急。她打听到邻县有个很穷的村子,那里姑娘很多,挑一个应该不是问题。她便让陈山林到邻县去碰碰运气。
果然,陈山林去了不到一个月,就带回一个比他小5岁、时年刚满34岁的女人。当着新人的面,陈山林管王雪丽叫“姐”。新人来陈家住了一个月左右,王雪丽很满意。她帮陈山林操持了一场热闹的喜事,就带上4岁的三女儿离开了前夫的家,暂时住到了娘家。
第二年,陈山林的新媳妇果然为陈家生了个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的,陈山林还特地跑来向王雪丽报喜,王雪丽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俩的关系并没有瞒着新媳妇,陈山林还带着新媳妇一起管王雪丽叫“大姐”,后来彼此也一直像亲姐弟一样有往来。有时陈山林见王雪丽孤零零地一个人带着女儿,也会到王雪丽家帮她干农活,并跟她聊聊天。
4
嫁入新家继母难当
王雪丽并没有与丈夫藕断丝连。离婚两年后,在亲友的关心下,她很快也嫁了人。
王雪丽的新家也是个大家庭。男人的前妻因病在几年前去世,丢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男人的爸妈,老老少少共七口人住在一起。如今王雪丽带着小女儿来到这个家当继母,便挑起了操持这个大家庭的重担。
新任丈夫叫张光一,比王雪丽大一岁,是个庄稼汉,平时种地,农闲时便出去打短工挣钱。他几乎没什么时间管孩子,好在家里其他几个孩子都算懂事,只有张光一的小儿子、16岁的张大力脾气不好,常常四处寻衅滋事,村里不少孩子都对他避而远之。张大力对亲生父亲的话也常当耳边风,更不听后妈王雪丽的管教。
王雪丽眼里,却觉得这孩子只是有些个性而已。虽然也常会有很闹心的时候,但她从不责骂张大力,只是尽心尽力地去照顾好家,尤其关心这个小儿子的日常起居。比如张大力以前经常洗冷水澡,王雪丽怕他洗久了会落下什么病,总是提前烧好热水,提醒张大力洗热水澡。刚开始大力是爱理不理,有时就算王雪丽放好热水,他也晾在一旁,坚持洗冷水。有一天傍晚,王雪丽又特意烧好了热水喊他去洗澡。张大力依然充耳不闻、自顾自地躺在竹床上看书。王雪丽坚持把水热了四次,也耐心地喊了大力无数次,仍不见大力动一下,她终于生气了,走到张大力面前,一把夺过他手中的书甩出去老远。她心里其实已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等着挨这个儿子的揍。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这个惹不得的儿子,却一骨碌从竹床上翻身下来,没有顶撞她一句,低着头就去了厨房,自己打上热水,径直洗澡去了。王雪丽愣在那里,站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王雪丽不仅把几个儿女都调教得乖乖巧巧,还把公公、婆婆也当成亲爸、亲妈一样照料,公公、婆婆后来逢人就夸,说王雪丽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亲。
嫁入张家八年里,王雪丽帮着丈夫把两个女儿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把两个儿媳娶进了家门。后来家里两位老人相继去世,王雪丽也开始做起外婆和奶奶。她又帮着儿子带孩子,为儿子和儿媳分挑了不少的担子。
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把女人该享的福都享到家了。”
5
晚年收获诸多情谊
2009年,王雪丽的老伴患了病,多方治疗仍不见效,结果瘫痪在床。两个大女儿都嫁到了城里,两个儿子跟儿媳都在城里工作,小女儿也赴外地上大学了,家里就只有王雪丽照顾老伴。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服侍着,常常把老伴张光一感动得泪湿枕巾。
一年后,张光一终告不治离开人世。张光一的四个儿女并没有弃王雪丽不管,他们对这个继母依然特别孝顺。两个儿子每年除夕都回家,还会孝敬王雪丽1000元压岁钱。两个女儿更是没事就回来探望王雪丽,帮王雪丽种田、种地。
老伴去世后,王雪丽耕种了一亩水田,栽种点水稻供自己食用,再种了一点蔬菜卖点钱,供小女儿上大学。一到农忙季节,几个子女都是抢着出钱帮王雪丽请人耕田、下种。而前夫陈山林听说王雪丽又独自一人过了,也时不时会带着妻子、女儿一起过来帮她干干农活,陪她聊聊天。王雪丽就这样过了几年安宁、平静、轻松的日子。
直到2012年,王雪丽不小心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她身边没有少人照料,张光一的四个孩子轮流提着营养品到医院来照顾她。二女儿一家人还劝她说:“妈,从现在开始,你什么活都不用干了,我们兄妹几个给你钱养你。你干农活都干了几十年,还没干够吗?该享一享福了。要不是你在农村住惯了,不愿住到城里去,我们早接你进城了。我们别的不能保证,但总能保证你过个安稳的晚年。”王雪丽摸着11岁的小外孙的头,轻声感叹:“现在外婆这样都不能动了,还要连累你们,我就想一死了之。难得你们都这样孝顺……”
王雪丽的前夫陈山林特地到医院来看望了王雪丽。陈山林和妻子一人拉着王雪丽的一只手,要她多保重。陈山林说:“大姐,要不是你当年作出那样的决定,我们哪有今天的幸福日子。如今你都一把年纪了,几个孩子又孝顺,你就听孩子们的话,享享清福算了。你对我们夫妻恩重如山,我们也会报答你的,你就把我当亲弟弟,有啥需要的随时唤我。”
王雪丽感动得老泪纵横。她笑着说:“这日子越过越好,我还想活个一百岁、一千岁呢!”
(本文人名均为化名)
《私生活》栏目每期均向读者诚征“观后感”,部分精彩点评将于下一期《私生活》版面内刊登。
内容:对本周讲述《离婚后,她帮前夫办喜事》进行点评,可褒可贬,畅言各自观点。
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300字。来信请注明“私生活观后感”,并附通讯地址和真实姓名,以便见报后支付稿酬。
发送地址:
angel9413@vip.sina.com或广州市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晚会编辑部,邮编510085。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