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
沈晨娴
记者手记
曹军说,不是大家看不见盲人,而是盲人根本出不了家门。盲人有很多被忽视的需求,比如聊天、读书、看新闻,甚至上网玩游戏。
曹军说,他后来发现,唯有科技才能真正给予盲人另一双眼睛。在虚拟的世界里,盲人获得了与健全人平等的地位,这不仅改善了生活,更赢得了自尊。这是伟大的改变。
虽然曹军告诉我,多数盲人都不善言谈,可他却像个天生的演说家,自信、乐观、充满激情,不抱怨自己的缺陷。采访中,我常常会忘了他其实看不见,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他总在微笑,“如果自己都不乐观些,还能指望谁来帮我们?”他相信,只要不间断地飞翔,梦想总会实现。
临走前,我拜托曹军的助手给我发一封邮件,曹军笑了:“我自己就能发。”次日打开邮箱,未读邮件显示为:零点57分、发件人曹军。这一刻,我们实现了平等交流。
“上天给了我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就是曹军,也是沈晨娴,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努力的盲人。有梦想,永远不会“盲”。
曹军:科技是真正的眼
本报记者 王梦纯
·梦想档案·
想用科技这双“眼睛”,帮助他们和自己走得更远
曹军 38岁 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公司创始人
带领团队开发出盲人专用地图、聊天工具等手机软件,已有8万多人从中受益
在这个工作和生活节奏如此快的社会,大多数人都来不及关心盲人的世界。
38岁的曹军是一个盲人,他说,“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理解盲人的痛苦。重见光明并不现实,但我们也想正常地享受生活。”
曹军并不只是想想而已,他身体力行地做了起来——他是北京保益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的团队研发出可应用于智能手机上的盲人软件,通过语音导航,让盲人无障碍地读书、聊QQ、发微博、使用地图等,已有8万多盲人享受到这些科技带来的便利。
曾有8家按摩店,十几年后开发盲人手机软件
创立公司以前,曹军是一名按摩师,“这并不是我喜欢的职业,但当时更迫切的是解决生存问题,我需要先养活自己。”1995年按摩店开张,刚开始没有生意,他打出免费按摩两周的广告,每天接待20来个客人。两周下来,积累了30多个回头客,生意慢慢好起来。2007年,曹军已经拥有8家分店,“做按摩这一行不愁吃穿,可离我的梦想还很遥远。”
1999年,电脑还未大规模普及,听说电脑无所不能,曹军毫不犹豫地花1万多元买了一台。可拿到手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打字虽然快,可根本不知道打出来的是什么玩意。我知道拼音怎么念,可同音字那么多,要选择时就犯难了。读书就更别提了!”曹军花了一年多才学会打字,因为他必须记住区位输入法中每一个字的4位代码。
虽然电脑并没有真正改变曹军的生活,但他明白了,原来科技可以帮助自己走得更远,他的心里,有了更大的梦想。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曹军看到了科技和盲人需求的结合点。2008年,他萌生了开发盲人专用软件的想法,可他并不懂技术,于是挖来当初在一家互联网企业任职的程序员冀冬,帮他把想法付诸实践。
开头总是很不容易,可曹军谈及时,淡淡地一带而过:“为了开发盲人版QQ,我给马化腾写信,告诉他我是残疾人,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一个月后,与腾讯合作的盲人专用版QQ上线。“当时不少盲人都流泪了。盲人在网上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不少人和健全人成了朋友。还有不少盲人和健全人结了婚,网恋的成功率很高。”如今,盲人还可以使用社交工具比如微博进行聊天,使用新闻工具比如UC浏览器了解社会事件,用保益地图工具出行、定位,甚至还能给自己就近订餐。
“我小时候有一个梦,就是自己读一本喜欢的书,虽然当时可以听收音机和电视,但不能主动选择内容。现在通过盲人读书软件,我每晚都可以选择性地‘听’书,再不会与知识失之交臂。”曹军说,很多盲人对独立学习的渴望,超乎健全人的想象。这些,都能让他们获得自尊。
曹军相信,未来盲人会像健全人一样,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拒绝接受捐款,摸索盲人就业新模式
在全国1100多万盲人群体中,曹军的团队拥有8万多用户,从比例来看,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一个盲人手机最便宜也要900元,运营商也没有针对盲人的特殊优惠套餐。对没什么收入来源的盲人来说,没有政府或运营商提供的特殊优惠,恐怕难以负担智能手机的使用成本。”
曹军目前最大的心愿是解决识钞问题。虽然纸钞上有盲文,可只有崭新的钱才能摸出来。“我们做过测试,拿一张人民币,10个盲人有9个摸不出面值。”曹军苦笑着说,坐出租车,司机找回了多少钱,心里根本没底。自己的笨办法是把不同数额的钱放在不同的兜里,可用着用着还是混淆了。以前在识钞上做过一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个难题解决了,盲人花钱就不愁了”。曹军计划着用3—5年的时间,解决盲人的用钱问题。
公司现有40多名员工,其中20多位是盲人。针对盲人员工,曹军制定了包括网上签到、工作量考核、邮件发送、语音会议等一整套的标准化管理流程。他还有一个心愿:寻找盲人的新就业模式。“盲人可以在家负责销售及售后工作,主要任务是接听电话,完全有能力胜任,2000多元的工资也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这是盲人未来很好的就业方向。”他期待着有更多公司愿意接纳盲人。
公司从2008年创立至今,经营上从略亏走向了持平。有不少公益团体和个人与曹军接触,希望把公司改造成纯公益性质,以捐款作为收入来源,但曹军都没有同意。他认为,依靠捐款会让公司缺乏上进心,而好的商业模式才是公司持续向上发展的最好动力。
2012年底,曹军的团队在微软云加速器扶持计划的招募活动中脱颖而出,不仅得到6个月的免费办公场所,还获得了持续性的技术支持。“这将成为团队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曹军信心十足,“我看好这个市场,因为盲人使用智能手机有着比健全人更加深远的意义。这不只是一个智能终端,而是盲人的另一双眼睛。我想用这双眼睛,帮助他们和自己走得更远。”
沈晨娴:黑暗中“用心创世界”
本报记者 王有佳
·梦想档案·
希望社会把单纯的同情心,转化为给盲人就业机会
沈晨娴 32岁 “用心创世界”盲人网店创始人
公司为近20名残障者提供了就业岗位,对500多名盲人开展网络培训
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电商
2003年,大学即将毕业的那一年,因为青光眼复发,沈晨娴的世界从此陷入黑暗。
“在此之前的22年,我似乎从没有见过盲人,完全不了解他们的世界。”沈晨娴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在家里。
2004年,沈晨娴不经意间得知,有专门供盲人使用的读屏软件。她决定跨出家门,到浦东学习电脑。在之后的系列心理培训中,沈晨娴认识到,长期宅在家里不是出路。“我在武装自己的道路上重新认识了自己。武装自己是为了就业,获得社会的认可。”瘦小文弱的沈晨娴忽然间变得强大了。
当时,大多数人觉得按摩似乎是“盲人唯一的出路”,可沈晨娴决定不走寻常路。“我努力学了这么多年,就是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她不想只做按摩师,也不想呆在家里靠社会福利生活。“电话营销、英语翻译、心理疏导等,这些盲人都可以做啊。”
2008年,沈晨娴遇到了同样在求职路上碰壁的4位盲人。在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的张伟康老师建议下,大家发现开网店是个不错的选择。2009年,“用心创世界”网店开张,这也是全国首家完全由盲人自行经营管理的网店,沈晨娴和她的团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电商。
第一笔生意等了39天
操控电脑对于盲人而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常人的视野是一个全屏,我们只能借助软件一格一格地切,每切到一格,语音会告诉我们上面的内容。”沈晨娴说,最难的还是店铺的更新、商品的上架,健全人做起来简单的流程,对于团队来说都极其复杂,每个步骤要十几次、几十次地训练。不过,经过训练,他们操作起电脑来,也照样是“键指如飞”。
从开张到首笔交易,整整等了39天。“当时我们有5个人,每天轮流值班14个小时。39天×14小时的等待,卖掉了3瓶怀炉油,我们激动得不行。”沈晨娴说,创业很难,第二个半年,团队成员每个月也只能拿到100—200元的工资。她非常感激张伟康,“张老师是个执著的人,他给了我们坚持下来的勇气。”
为了节约成本,“抠”成为沈晨娴的习惯:洽谈项目,能坐地铁就不乘出租;到外地出差,能坐动车就不坐高铁。“我们经常把要外出办的事都放在一天,毕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太方便”。有一次,沈晨娴和同事从苏州到嘉定,从嘉定到青浦,一天兜了几百公里。
经过苦心经营,网店不仅做到了自负盈亏,而且专职客服人员的月收入也达到两三千元。
“我们也遭到过质疑,有人认为盲人不能开店,应该是助手在开店。”沈晨娴说,对于这些评价,团队也很无奈。“我们只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事情”。
与更多人分享就业机会
“我们和上海市残联合作,开展视障者电子商务就业培训”,沈晨娴说,自己变成盲人后,才发现盲人在生活和社会中是多么困难。“在就业群体中,盲人是弱势中的弱势, 我希望社会把单纯的同情心转化为给盲人的就业机会,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在税收和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
“我对来参加培训的盲人伙伴说,能出去就业,就能融入社会。工作既能自食其力,也能了解社会,让自身有价值感。”在沈晨娴的带领下,目前公司业务已逐步拓展到在线客服外包、远程呼叫中心,以及视障者电子商务购销培训等。人员也从初创时的5名视障者,扩展到包括盲人及肢残者在内的近20名成员。
团队成员唐祥说,当初没有工作时,每天能做的就是吃饭、睡觉、无所事事。“培训时我觉得这份工作很难,但当我发现团队里全盲的伙伴都能应对自如,非常受激励。”
他们设立了一个QQ群,与网友们分享盲人开店的经验,目前入群人数已接近200人,不少盲人在他们的指导下也开了自己的网店。公司还为全国用户开展在线网络培训,为上海用户提供线下实地培训,为更多残障伙伴提供就业创业的知识技能。目前,培训人数已经超过500名。
2011年,沈晨娴获得上海市第二届微型创业十佳新秀称号,她的团队获得“淘宝大学最具成长力网商”;2012年,沈晨娴又获得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
“信心不是每天对着镜子说上100遍就会有的,而是从每件小事中得到的。成功是经验,不成功也是经验。”历经10年磨炼,沈晨娴觉得看到了光明。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