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也能玩摇滚创意闪耀毕业展--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菜鸟也能玩摇滚创意闪耀毕业展

2013年06月08日07:0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有了它,乐盲都可以开心玩音乐了。

  近日,一年一度广美本科毕业作品展开始后,前去观展的人络绎不绝,记者在现场发现,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自己四年间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信息设计等领域中设计出了许多新颖有趣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的杰作吧。

  文/张映武

  摄影/曹景荣

  “菜鸟吉他” 来者不拒

  在展厅里搭建的一个小舞台上,摆放着两把外形酷炫吉他,奇特的是这两把吉他上面并没有弦,但玩家却能通过它们“弹”出动感十足的音乐。你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曲目,选择单人或多人演奏模式,就可以拿起吉他上台表演摇滚了。这两把没有弦的吉他主要依靠上面的触摸感应器发出声音,玩家根据音乐节奏的轻重去拨感应器区域,就可发出不同的音效,即使你完全不懂音律,都可以“弹”出非常逼真的音乐,玩家们若保持节奏一致,还可以共同合奏多首不同的曲目。

  设计者陈洪武告诉记者,学习传统的吉他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想尝试通过电子传感器技术来让音乐的演奏更加简化,为喜欢音乐又不懂乐器的人设计一款操作简单的吉他。为设计这两把吉他,陈洪武前后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他原计划制作吉他、鼓、大小提琴、钢琴等多种不同乐器,让不懂音乐的人拿着这些乐器,可以随时组团合奏曲目,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但最后因人力和成本问题,最终设计了这两把不同风格的吉他。

  “一蚊鸡”手信设计:广州方言中的“鸡”文化

  在展馆里,一款名为“一蚊鸡”的VI设计作品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一蚊鸡”是粤语中“一块钱”的意思,两位设计者在此将它作为广州手信的品牌名称,她们在包装手信的纸盒、木盒上创作了多种不同的小鸡形象,每个图案都对应着不同的广州方言词汇。

  设计者之一的杨阿娇告诉记者,一次她去菜市场买菜,觉得非常好奇:为什么用粤语说“一块钱”后面要加一个“鸡”字呢?她开始搜集粤语中跟“鸡”字有关的方言,发现广州方言中有数百个的跟“鸡”字有关的词汇,并且在广州的方言、饮食、电影、吉祥物文化中常可见到跟“鸡”有关的现象,如称呼“小学生”为“小学鸡”,逃脱也可说是“走甩鸡”,管“大队长”叫“三划鸡”,用“二撇鸡”来形容“胡须”等等。

  为什么不把这些有本土特色的方言展现出来呢?她和陈茵茹决定结合广州的粤语文化特色,提取粤语中经常出现的“鸡”字,做一个展现广州特色文化的作品。她俩在走访广州的大街小巷时发现,很多商铺或地摊都有卖各种各样的广州手信,大多数包装简陋、分布零散,并且大多都没有牌子和统一的专柜买卖,“我们觉得手信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而且手信产品的传播范围比较广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从手信这方面入手,提取广州方言中常用的‘一蚊鸡’作为本土手信品牌的名称,进行包装和设计。”她们在街边小巷里找到了很多广州本土的手信,最后挑选出鸡仔饼、鸡公榄、老婆饼、马蹄粉等10种手信产品,并选取了“小学鸡”、“大眼鸡”、“三划鸡”等10个带有“鸡”字的常用方言,两人根据词汇背后的意思,加入了广州传统的一些元素,设计出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小鸡形象。

  “中山博古架” 马路也“上架”

  在地图上寻找和辨认错综复杂的城市道路,本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更何况要从中发掘出富有美感的线路图,雕塑系的伍蔚蔚以城市道路的脉络为基础,设计了富有美感的博古架,让许多人从另一面看到了城市道路的迷人之处。

  这个类似书架的博古架,架子每一层的空格形状不一,前后均敞开,无板壁封挡,远观就像是一个别致的书架。但走近一看,你会发现这个架子的模型原来是某一区域的线路图,并且每块木板的边沿上都刻有对应的道路,架子上摆放了许多外形奇异的书籍,书的封面是由当地特色的小吃、传统药材等材料压制而成的,放在对应的架子上。这样的作品既可以拿来当地图看,又可以作为精美的书架摆放书籍。

  伍蔚蔚选取了中山市起源较早的商业圈区域,那一带的道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初步勾勒出的博古架模型进行美化,“博古架的线条构造通常是那种不拘一格的美,我觉得很适合用来呈现一些区域的道路脉络。”她告诉记者,仅仅在地图上研究这些道路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去实地走访,“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就多次到中山实地走访,几乎走完了书架上的所有路段,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和文化气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确定了创作方案。”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用来展现许多城市的路段和主干线情况,而且还可以从这个作品理念中欣赏到城市道路的美。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