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上)--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上)

2013年06月08日14:40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本期登场:《听不完的历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邵鲁 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

  指挥作为音乐的诠释者在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在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指挥的责任就是打拍子。在职业指挥家出现以前,最早的乐团指挥这个权力并不是集中在一人身上,而是由首席和坐在键盘乐器旁的“指挥”分享,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初。当然在演出大型歌剧或管弦乐作品时只能由一个人来发号施令,这个人一般由作曲家亲自担任。从蒙特威尔第开始,维瓦尔第、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都指挥乐团演奏过自己的作品,尽管他们中间有些人并不是优秀的指挥家。

  德国学派的第一位完美的指挥家是门德尔松。历史上最著名的记载是1829年3月11 日他指挥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当然是根据当时的审美标准来演绎的。在他之后,瓦格纳将指挥艺术推向了高潮。他上承韦伯、门德尔松的传统,向下则发展了德奥指挥学派的庞大势力。李斯特和彪罗都是瓦格纳指挥学派中的伟人,而更为重要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拜罗伊特出现的汉斯·李希特、赫尔曼·莱维和费利克斯·莫特尔三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指挥巨人,他们都不是作曲家,从而使指挥这一领域更加职业化。以瓦格纳为首的浪漫学派始终保持着对音乐诠释的主观态度,在风格上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本来瓦格纳的音乐就是富于变化、注重乐句线条而不受小节线限制的。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指挥家是尼基什。尽管他出生在浪漫主义时期,但他对音乐的诠释与今天相差无几。更为现代的指挥家随即涌现出来,穆克、魏因加特纳都以完全理性地直译作品而著称,当然也不乏像富特文格勒那样的浪漫主义者和克纳佩茨布什般的老派指挥家。

  现代管弦乐团的发展也有着相当长的历程。在最早的乐团里,弦乐器的比重和今天相比要小得多;直到十八世纪的乐团中,木管乐器的音量还是远比弦乐器大,当时乐团中的小提琴数量只有八把左右,却拥有大量木管乐器。在现代调性木管和铜管乐器发明之前,古乐器的音准也是困扰乐团的一大因素。随着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的现代化改造,在乐团中数量大大增加,带阀键的管乐器也逐渐解决了音准问题。到贝多芬去世后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管弦乐团已经具备了现代的形式。

  在德国和奥地利,乐团水平提高得非常快,其中水平最高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于1842年成立,不但作为职业的歌剧院乐团举世瞩目,而且也广泛演出交响乐;成立于1887年的柏林爱乐乐团则是最职业化的交响乐团。

  早期重要的录音大部分都是声乐,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在1900 年前后也开始录制唱片。而指挥家和乐团的录音要复杂得多,1925年电气录音发明之前,大部分乐队录音都是大幅缩编后才能录制的。第一位完整录制交响曲的指挥家尼基什的那个1913 年“命运”的录音并不能说明当时柏林爱乐乐团的真正音色;到1926年富特文格勒再次录制这部作品时仍然没有大的提高。即便如此,唱片公司还是为许多指挥家和乐团录制了交响乐,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电气录音发明以后,交响乐的录音水平才有了质的提高,1928 年前后的一些录音,质量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水准。

  5

  为日渐式微的唱片界注入一剂强心针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