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6月8日电(记者白林)8日,河北省科技厅重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泥河湾人类起源、地质及环境背景研究”项目在河北阳原县正式启动。
据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泥河湾研究中心主任谢飞介绍,这个项目为东方人类探源工程的基础研究课题,主要从古人类文化遗址、遗物分析、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演化过程。项目具体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担,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合作研究。
这个项目以马圈沟、侯家窑遗址为重点,开展相关的调查、发掘、研究工作,研究探索早期直立人起源、现代人类起源与发展两大重要科学问题,通过泥河湾盆地内古人类及其文化的发生、发展及石器工业技术研究,来探讨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和现代人类的出现过程及演化之路,力争在早期人类化石发现上取得突破。
据谢飞介绍,探源工程首先要跨区域考古调查和发掘,计划扩大考古调查、发掘的规模和区域,查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泥河湾地层的分布范围;其次,将对130余万年前照坡遗址疑似人类石砌地面遗迹进行解剖,争取在寻找人类起源和人类活动的线索上取得重大突破;还将继续对110余万年前麻地沟遗址进行发掘,推断泥河湾遗址群的年代序列;发掘10万年前侯家窑遗址,解决侯家窑遗址文化层分层、年代及其与泥河湾层的关系;发掘1到3万年前的蔚县三关遗址,解决新、旧石器时代过渡和人类文明起源问题。同时继续开展综合性研究,探索人类生存的古气候、古环境。
据了解,工程启动以后,还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中外有关人类起源的考古研究动态;建立泥河湾网站,搭建国际网络交流平台等各方面的工作。
泥河湾遗址群主要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境内,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泥河湾盆地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被誉为“天然地层博物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