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火动漫社成员现身展览现场
“非凡10年·中国动漫金龙奖”的巡回漫画展北京站现场
蔡志忠为“金龙奖”挺身而出奔走疾呼
敖幼祥和金城同甘共苦共创“乌龙院神话”
黄玉郎走在全球首设动漫星光大道上
国家领导人为金龙点睛
金龙奖创全国动漫公益事业先河
金龙奖设立首个全国性行业峰会.
文/羊城晚报 刘朝霞
实习生 卢 沁
5月31日这一天,300多幅金龙奖获奖名家原画、近200部的获奖动画作品、60余位海内外名家的贺图,以及人来人往的人群,以及装扮穿越的漫迷们,把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陷入”漫画世界的梦幻海洋,这样的场景让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也备感兴奋,和其他漫迷一样,他今天最高兴的是能见到传说中的漫画界巨匠——蔡志忠、敖幼祥和黄玉郎,而昔日新锐,如今大叔的姚非拉、颜开、聂俊、本杰明齐齐现身会场,和三位大师共聊“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赢得了漫迷的阵阵掌声。漫画家寂地用一年的坚持为“瓷娃娃”捐助,更添“非凡十年”温情几许。
巡展北京站虽已落幕,但即将启程的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站,让金龙奖将在全国掀起一轮“漫画潮",也许在这一时刻,更应来揭开金龙奖选秀十年的秘密档案。
日前,一群追求漫画梦想的“中国合伙人”齐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共同拉开“非凡10年——中国动漫金龙奖”2013全国巡展序幕。
来自宝岛台湾的乌龙院四师徒,《爆笑校园》男主角、永远喜感的呆头,风靡中日两国古风大作《长歌行》女主角李长歌,这些长期以来被片面理解为仅供低幼群体消费的“小儿科”动漫人物,突然集体出现在素来给人庄严肃穆感觉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大感意外之余是否让你重新审视十年漫画的历程?正像中国漫画合伙人之一的金城所说“曾经心怀梦想、曾经跌落谷底、曾经拼尽全力,十年后与结下累累硕果的金龙奖一同重返北京,感慨万千”,这次巡展即是十年“漫画中国梦”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中国漫画合伙人”对自身创作之路的回顾以及众多漫画家的一次集体“致青春”!
听一听漫画大师的尘封往事
谁是“一代宗师”?
《老子说》《乌龙院》《龙虎门》填充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童年,蔡志忠、敖幼祥、黄玉郎也成为中国漫画界公认的元老级大师。在5月31日的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报告厅,这三位漫画大师对着满堂的学子讲述自己的漫画青春,他们的真诚,对漫画的痴和专一,在创作中经历的苦与乐,令人唏嘘钦佩。
蔡志忠:
非一般的蔡氏哲学
当代国学、漫画双料大师蔡志忠让人想到“仙风道骨”这四个字,说起话来低声细语,但语出惊人,“一岁开始读圣经,三岁开始学画画,九岁时就立志要当漫画家,15岁就成为职业漫画家”。他的漫画人生有着非一般的哲学:睡得少,吃得少,一天吃一餐,因为他认为“肚子饥饿,智商高;肚子饱了,就变猪头”。他调侃画漫画“屁股要很好”,他曾经58小时屁股没有离开过凳子,42天没有出过门。穿破衣有何所谓,从不在意物质的表面,“当你进入你的最爱,什么都不存在了。”他对台下满满当当的观众说,“你有像我这样的劲头,你一定会成为漫画家!”
如今蔡志忠作为杭州市引进人才,在当地有一座上千平米大宅,但他基本上窝在几平米的小工作间,白天画画的长条凳,就是晚上睡觉的床。目前,他正筹备将诸子百家漫画的电子版免费授权给全国中小学校用于“第二课堂”。“如果教室像电影院,如果课本像漫画书,那该有多好!”“学生将在寓教于乐的情况下,通过漫画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思想,将学习变成一大乐事!”蔡志忠已行走在这新的梦想征途中。
敖幼祥:
“画一张是一张”
的拼命三郎
同样来自台湾的敖幼祥是个高高大大的“帅大叔”,对于自己在漫画上所取得的成就,敖幼祥自嘲要补充几个“第一”——漫画家中身高190排名第一、近视眼1250度排名第一、著作近300本排名第一、画稿总页数超30万张排名第一、助手拜拜比率排名第一、动画合约做烂做黄次数排名第一……30多年漫画从业的酸甜苦辣,起伏跌宕,被敖幼祥轻描淡写一笑而过,尽显大师风范。
他十七岁时曾是蔡志忠旗下的干将,可他一边干着公活,同时创作自己的私活,正是这种“画一张是一张”拼命三郎的精神,使得他出名很早,勇敢在大陆闯荡的经历,使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乌龙院》系列作品至今已创下全球总销量突破5000万册的市场奇迹,2012年更是藉《乌龙院大长篇》总页数4868页登顶中国幽默漫画最长纪录。这次亮相北大,敖幼祥带来了一套由乌龙院师徒演绎的知识漫画——刚刚推出市场的“漫画中华成语”系列,意欲再掀乌龙旋风。
黄玉郎:
从骄傲到谦卑
同为“一代宗师”的“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参与了讲座的对谈环节,曾任金龙奖评委会主席的他,近年逐渐将事业重心自香港转向内地,他的作品《龙虎门》曾经风行长达30多年,他的漫画作品在影响力上遍及全世界华语地区。他在回忆中感慨,自己曾经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当了老板之后,心态开始变了,市场的指标无不影响着自己的创作,他也独创了漫画流水线作业的产业模式。
与蔡志忠、敖幼祥的想法不谋而合,黄玉郎也认为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动漫拥有的最大宝藏,而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动漫从业者都应致力于打造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灵魂级中国动漫。
姚非拉、颜开、BENJAMIN、聂峻等中国最老的画家,在金城的带队下,坐镇讲堂,共议“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他们回忆青春所走之路,都曾经历青春的迷茫和失落,但伴随着中国漫画界的崛起,他们各自收获自己的喜惊。
什么是一代宗师?漫画家在论坛中给出了答案:从事漫画创作如同一场修行,认清自己,走出二次元的空间认清世界,然后反哺世界,才算得上是“一代宗师”。
金龙奖十年
中国漫画合伙人
齐心协力终铸今日成就
2004年,娱乐圈的选秀节目“超女”横空出世,同年诞生的中国动漫金龙奖,就好似漫画界的“选秀”节目,至今已持续10年,堪称中国动漫选秀第一品牌。中国动漫选秀第一品牌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时间退回到2004年,彼时“动漫”完全入不了主流社会的法眼,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漫画家根本称不上是一个职业,市面上充斥盗版日本漫画,报摊上的动漫杂志清一色以海外资讯志为主,原创漫画渐成边角料,漫画出版社、漫画作者还是看漫画的读者,都感觉原创动漫前途黯淡。在一片悲观和失望之中,《漫友》杂志创办人金城毅然吹响了原创漫画的集结号——创办中国动漫金龙奖,其后十年间感召了无数的动漫名家大腕,加入到“中国漫画合伙人”的队伍中去。
所谓万事起头难,在倾尽自己企业的全力投入运营了两届金龙奖之后,金城屡屡萌生退意,结束这一赛事——因为品牌打造时间长,人才挖掘见效慢,资金投入一去无回,这些无不与企业经营相悖,团队的生存压力让金城陷于焦头烂额中。然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多志存高远的从业者纷纷挺身而出,站到了金城身旁出谋划策,他们合力将动漫带进人民大会堂、创办国内唯一漫画家行业峰会中国漫画家大会、走出国门举办欧洲推介会,使华语动漫创作气象为之一新。
金龙奖为年轻的漫画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历任金龙奖评委的庞邦本概叹:“金龙奖在中国动漫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作为当前创意成果和人才推介的重要平台,必将在中国努力实现从动漫大国到动漫强国的转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下面一组数据,揭开金龙奖十年之路的成功一角。
参赛作品遥遥领先
数据显示,不含目前正在征稿阶段的第10届金龙奖,前9届赛事组委会共征集到37797人次的参赛作品,其中居历届之首的第9届赛事征得8544份作品,这一征稿数在国内同类动漫赛事中位居前列,金龙奖以其专业性和国际化,受到了动漫创作者的高度认同。
造富能力令人瞠目
中国动漫金龙奖的造富能力同样令人瞠目,仅以2012年为例,在由《华西都市报》发布的“中国漫画家富豪排行榜”上,曾获第2届金龙奖最佳多格漫画奖的周洪滨以1815万的版税收入高居榜首,而居于次席的则是获第3届金龙奖最佳多格漫画奖的朱斌,版税收入同样过千万。同样进入这一排行榜的,还有历届金龙奖的获奖漫画家寂地、夏达、口袋巧克力、十九番等,中国漫画业第一次以一个大有“钱途”的行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