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3小区试点“楼长制”半年,楼长都说效果不错
试点经验成熟后将在全桂城的社区铺开
本报讯 (记者廖银洁) 现代化城市中,人们习惯生活在水泥森林的建筑里,邻里之间隔着冰冷的防盗网、防盗门,住了很长时间却不知隔壁邻居姓甚名谁,“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果遇上噪音扰民、房子漏水这些麻烦事,需要不停地与物管交涉,就更加心烦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个楼长帮你跑腿沟通,你又是否接受呢?记者了解到,目前桂城3个社区试点“楼长制”已达半年,日前相关负责人和几位“楼长代表”上线某电台节目,也畅谈了楼长制推广的种种问题。
网友
话“楼长”
@跳舞的倒影:如果有一个楼长来调解小区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是多好的事。
@大眼妞妞:居委会或者物管可适当给楼长一些补贴,各小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制定标准。
@佛山天使:每个楼盘小区必须有楼长,最好是在居民之间通过网络海选楼长。
现状:
推广半年有小区覆盖率为60%
据悉,桂城目前有三个楼长试点社区:万馨社区、怡翠玫瑰园社区和海逸社区,各社区仅有一个小区作为试点。万馨社区居委会主任吴镇华介绍,今年年初试行“楼长制”,金色家园仅有5个骨干楼长,通过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探索,至今已经发展到17个楼长,在小区楼层的覆盖率为60%。楼长与业主委员会有何不同呢?吴镇华介绍,以金色家园为例,业委会才5个委员,但小区住户却达1600多户,因此业委会委员在居民中比例是很小的,而每一栋楼他们都通过推选1~2名楼长,日常生活中,居民有问题可以直接找楼长,楼长可以收集问题反映给业委会的成员。
难点:
无偿服务,遭遇“无人报名”
当楼长有报酬吗?吴镇华介绍,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个靠热心的义务活。吴镇华说,目前人选的产生,都是通过自荐或者他荐,由于是无偿服务,没有人报名也是个很现实的情况和问题。
此外,桂城各试点社区的管理处,目前正在制定楼长培训制度,成立楼长关爱基金等,让邻里探访,以及公共设施小修小补,都有资金支持。
计划:
桂城各小区都要陆续推广
记者了解到,其实“楼长”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一些商品楼、单位的宿舍楼都有楼长。
不过,吴镇华补充解释,现在的楼长与之前的职责不同。现在的楼长制度,因为有了物业公司的服务,主要起着以协调为主的纽带作用,因此减轻了楼长工作量的同时,使居委会和物管服务中心能更好、更集中地倾听居民的意见,真正起到良好的纽带作用。
据了解,桂城目前有三个楼长试点社区,接下来,桂城打算在楼长试点的经验成熟之后,在全桂城的社区铺开。
楼长趣事:
“八卦”
关心邻居被居民误会
刚刚退休的萍姐,就在今年5月份刚刚当上金色家园某栋楼的楼长。她表示,自己以前工作太忙,接触社区比较少,看到邻居都不认识,希望通过楼长这个平台来认识更多的邻居。她坦承,以前在小区内生活,楼上楼下的住户见面也没有心思打招呼,最多礼貌性地点个头。但现在借着楼长的身份,可以更多关心邻居。不过一开始,她也被一些住户认为太“八卦”。
萍姐说道,一开始在楼层内遇到住户,她都会问问:“阿姨,你下楼买菜啊?住几楼?”当时这位阿姨的表情很奇怪,用好奇又有些芥蒂的眼神打量着她。她的眼神就像在说:“为何这么八卦,问这么多问题干什么?”
萍姐说,当她向其耐心解释,自己是这栋楼的楼长,街坊有事情可以找她,这位阿姨就放下了戒心。慢慢地解释得多了,跟左邻右里就熟悉起来。
“和事佬”
帮忙管“闲事”调解纠纷
慢慢地,试点小区的一些住户也体会到了楼长的好处。据另一栋楼的楼长燕姐介绍,自己就从这样一次纠纷协调中,体会到了楼长比物管还管用的道理。
据她介绍,“我们是一层4户居民,记得当时在我们那一层,有一个居民的鞋柜放在公共走廊,另一个住户就跟物业公司反映了两次,但都没有效果。”燕姐说,她已经做了半年楼长,跟住户都比较熟悉了,她就负责做“和事佬”跟双方沟通,好在两方的住户都是通情达理的,第二天该业主就把鞋柜收进去了。
吴镇华表示,试点半年来,楼长主要的职责是了解该楼宇的基本情况,协调解决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
像燕姐遇到的这种事情,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楼长进行第一步梳理。“有时候未必是很大一件事,但是楼长知道居民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物管,也不大好沟通,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小事,但对于上班一族处理比较麻烦,而有了楼长就很快解决了。”他说。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