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新设研发机构661个,是2008年之前总数的73倍
文/单辉强 图/王俊伟
作为直接服务于内外贸市场的全国性展会,也是我国唯一直接服务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博览会——2013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下简称“加博会”)将于6月19日—22日在广东东莞隆重举行。
据悉,本届加博会继续由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6部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外经贸厅和东莞市政府承办。6月19日-21日为专业采购展,只接待专业买家,22日为公众开放日,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博会组委会将为中国加工贸易企业打造“网上加博会”,助推加工贸易产品内销。
大规模
1213家企业报名参展
据悉,目前全国共有1213家企业报名参展,申请展位3098个。其中,广东省外共有天津、上海、海南等23个省市的271家企业报名参展,申请展位544个;省内(不含东莞市)共有493家企业报名参展,申请展位1265个;东莞共有449家企业报名参展,申请展位1289个。
加博会组委会表示,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秘书处目前已与全国21个商协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到会采购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将好于去年。其中,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等全国性的商协会将组团参展;武汉、天津、湖南、厦门、安徽、河南等9个省市的商协会将发动当地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参展;省批发市场协会、商业联合会、酒店业协会、连锁协会的会员企业将联合组团参展。此外,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采购巨头,以及阿里巴巴、e-bay等世界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将在采购区设置展位。
另外,本届加博会展区数由10个精简至9个,设置家电电子、礼品饰品、家居用品、服装鞋帽、食品饮品、文体玩具六大消费品展区,另设置精品馆、设备及元器件展区及采购洽谈区。
齐配套
打造“不落幕加博会”
据了解,除产品展示展销外,组委会秘书处初步安排了近20场配套活动,主要是有六类:一是开幕式暨“加博会电子商务平台”开通仪式。加博会组委会将为中国加工贸易企业打造“网上加博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电子商务平台(下简称“加博会电商平台”),助推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加博会电商平台将使加博会通过实地展会与网络营销的有效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无缝对接,成为“永不落幕的加博会”;二是辅助企业进行讲座论坛;三是电子商务的平台推广,主要包括加博会电子商务平台推介、3场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市场系列讲座;四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区域合作。将举办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接会(新疆专场);五是零供对接专场。其中,大麦客专场是东莞市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创品牌、拓内销的大胆创新,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目前面临的通道成本过高、配送难以及货款回笼难等问题,将大麦客的功能由商品“卖场”提升为加工贸易企业产品内销“代理商”,力争在东莞建成一个集中全国加工贸易转内销产品的市场平台,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新的经验;六是加博会成果新闻发布会。
重服务
参展观展全免费
据介绍,组委会秘书处努力提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水平。为符合条件的采购商、参展商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为展会期间举行供应商大会或专场采购对接会的采购商提供场地;为预先提交采购意向的采购商提前配对供应商,实现快捷高效的现场对接;为现场设展的采购企业优先提供免费展位服务,对参展商免收标准摊位展位费。在展会内设立产品质量监督和投诉管理功能区、检验、检测服务区、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保护服务区等,提供咨询和受理服务,协调处理展会范围内的经济投诉问题。同时,大会加强证件管理、交通、食品卫生、安全保卫、医疗保障,提升参会客商的服务满意度。
转型升级典型企业
时代皮具:从代工厂到收购国外品牌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时代集团经济形势却一片红火。时代集团敢于放眼全世界之势与其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境外投资、收购境外技术和品牌有很大的关系。
“在奢侈品手袋这个细分领域中,时代皮具是其中规模最大、水平最好的代工厂之一。” 时代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杨和辉说,时代皮具在全球奢侈品代工企业中的市场份额已高达5%。
他介绍,时代皮具创立于1968年,为多个欧美奢侈品牌箱包代工已超过40年。长期客户包括Prada和Coach等世界知名奢侈品牌。
2011年,时代集团花费超一千万成功收购意大利拥有超过35年历史的品牌TUSCAN'S。“再过十多年这个品牌就有五十年的历史,发展潜力巨大。”叶伟深表示,他们随后推出TUSCAN'S品牌及小皮具,截至目前在国内成都、重庆、上海等城市已开出超过50家独立零售店及9个百货店专柜。
“基本上一个月能卖出几千个”,杨和辉说,由于时代皮具在皮具制造上非常在行,业绩一路上涨,预计未来一年利润会翻番。公开资料显示,在2012年7月至12月间,该公司自有品牌TUSCAN'S实现2260万港元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近5倍。
东莞加贸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东莞是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加工贸易企业11781家,加工贸易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1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88.6%;2012年进出口总额1083.9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5.1%,占广东进出口总额的20.5%。
2008年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借助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东莞充分把握作为 “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机遇,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坚持不懈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企业转型
超4000家企业变“身份”
将来料加工企业迅速转型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三资企业,是东莞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但按照正常的政策,在转的过程中需要先停产,这对东莞的来料加工企业是一个打击。”东莞市副市长贺宇说,东莞率先在全国探索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法人企业的“无障碍通道”,在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通过部门协作先后解决了企业最为担心的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权转移、进口设备解除监管、停产转型等100多个实际问题,为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形成了一套统一机制和操作办法。2008年以来,全市超过4000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了不停产转为法人企业,占转型前来料加工企业总数超过六成,来料加工出口企业占比从原来的32%下降到8.2%。
资金扶持
10亿元鼓励企业研发
“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设备、工艺流程大部分来自境外,创新能力不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拿出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和1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分别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产品升级能力。”贺宇介绍,东莞先后引进建成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10个,虎门服装设计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11个,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7个。通过这些公共科技平台,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创意概念、产品企划等多方面的服务,努力打破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来技术的路径依赖。从2011年起,东莞将“科技东莞”工程资金提高到每年20亿元,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创立品牌。并率先在全省推行外资企业“内销集中申报”,东莞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内销“集中担保”。
科技创新
境外专利获得量增4倍
数据表明,2008年以来,东莞市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11.3个百分点;ODM+OBM混合生产模式出口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值率提高7.9个百分点。全市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提高8.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自主品牌拥有数量从2068个增加到5985个,增加3917个,增长一倍多;加工贸易企业新设研发机构661个,是2008年之前总数的73倍;加工贸易企业当年研发投入由2008年的51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127亿元,增长149%;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由原来101家增加到208家,增长106%;加工贸易企业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从329个增加到1595个,增加1266个,增长384.8%。
“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体现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贺宇表示。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