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女友米尔斯
□本报记者 张文 编译
爱德华·斯诺登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叛国者,我只是个美国人。”但是,当他爆出全球最大情报机构——美国国安局(NSA)的监控项目“棱镜”和更多猛料时,挺他的人说:他是英雄。指责他的人说:他是叛国者。这位反窃听者的风云故事,可能刚刚开始。
自白:
没做任何亏心事
5月20日,拖着黑色行李箱、背着电脑包的爱德华·斯诺登到达香港国际机场,那时谁都不会注意他。因为大家并不知道,在他携带的四台电脑中,有美国政府的高级别机密文件。
6月9日,美国“棱镜”计划曝光。这个美国国安局开展的秘密项目,可以监控美国民众的私人电话、互联网信息、邮件,引发轩然大波。当天,“棱镜”爆料人斯诺登借英国《卫报》公开自己的身份后,立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随后,他还爆出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进行数量庞大的情报搜集。
对于斯诺登,舆论呈两极化。民主党和共和党这次口径很一致,美国国土安全委员会反恐和情报处主席、共和党国会议员彼德·金称斯诺登是“叛国者”,应该尽快引渡回国并且处以严厉惩罚。民主党籍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也指责斯诺登是一个“叛徒”。喜欢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唱反调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11日谴责斯诺登的行为,指责他是“叛国者”。
也有力挺斯诺登的。白宫请愿网上,美国民众呼吁赦免斯诺登,得到上万人签名支持,许多人还为他捐钱设立基金来援助他。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10日称斯诺登为“英雄”,并说两人之间有“间接联络”。
斯诺登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叛国者。”斯诺登说,他揭露这些秘密,是想证明“美国政府的伪善”。在“棱镜”计划曝光后,他担心自己的同事受到无端揣测,于是也把自己曝光了。他说:“我无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因为我没做任何亏心事。”
尽管决心曝光,他却一再坚持说自己不想被媒体打上聚光灯。“我不想获得公众的注意,因为我不希望这仅仅成了我的故事,我想让大家看清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
牺牲:
不指望再回美国
29岁的斯诺登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戴着一副半框眼镜,头发短而黑,留着稀少的山羊胡子,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但实际上他没能完成在马里兰州一家社区大学的计算机学业,学历背景只是通过了等同于高中毕业的“普通教育发展考试”(GED)。2003年,斯诺登参军,本想加入特种部队去伊拉克作战,但在一次训练事故中摔伤了双腿,他不得不退伍。之后他被安排在美国中情局当技术助理。斯诺登说,他对互联网和项目的理解力,帮助他克服了学历不足的短板。
2007年,中情局让他伪装成外交人员驻在日内瓦,这让他能够大范围地接触机密文件。斯诺登说,这些经历加上后来在中情局官员身边呆的三年,让他开始质疑美国政府的监控政策。2009年,他离开中情局,开始为美国国安局(NSA)承包商博斯公司工作。这四年中他接触并复印了监控计划的机密材料。
斯诺登说,他过着“舒适而优渥的生活”,年薪十几万美元,和女友米尔斯住在夏威夷一栋靠海的公寓里。但是,他同时也因自己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内幕信息感到深深的不安。“当我级别更高、能了解到美国监控政策背后的可怕真相时,人性的弱点困扰着我,”斯诺登在自白笔记里写道,“利己主义的自私困扰着我:这是否值得以失去所爱的一切为代价。”
“我知道答案了。”
在离开美国前,斯诺登向上司请假,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他也没有将离开的真实原因告知女友。5月20日,他只身前往香港。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不指望自己能再回到美国。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表示,美国政府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起诉斯诺登。穆勒坚持称,斯诺登向媒体曝光的政府有关计划完全符合美国法律,他们已经展开对斯诺登的刑事犯罪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经对斯诺登采取行动。
受访:
拿魔方作为暗号
为什么是英国的《卫报》首先公布了斯诺登的信息?斯诺登说,他有自己的考虑。一开始他考虑的是《纽约时报》,但是他了解到,在2004年美国大选时,有一条关于小布什政府未经授权监控普通民众的大新闻,《纽约时报》压了一年才发出来。这让他开始寻找那些反政府并用博客和社交媒体发声的媒体人,他锁定了《卫报》的评论员格林沃德。
2013年1月,斯诺登开始和纪录片导演、记者波依塔斯联系。2月中旬,斯诺登向住在巴西的格林沃德表示,他想通过加密邮件进行沟通。斯诺登甚至还在YouTube上制作了一个使用加密邮件的教程视频给格林沃德。当时格林沃德不知道斯诺登的身份,也不知道事情的真假,便没有行动。直到3月份,格林沃德接到波依塔斯的电话,才意识到自己需要认真地对待此事。
在香港与斯诺登会面之前,格林沃德和波依塔斯都不知道他的长相。格林沃德说斯诺登“精心策划”了这次见面。他们被告知去往酒店三层,并向工作人员大声问路。格林沃德猜测,此时斯诺登就躲在暗处,听他们说话。进到一间放着假的大鳄鱼的房间后,他认出了斯诺登。他们约好,斯诺登手里要拿着一个魔方。格林沃德很吃惊,他没想到,斯诺登如此年轻。
斯诺登的酒店生活并不好过。由于担心被监控,他用枕头堵着酒店房间的门缝以防止被窃听。他还把一个大红色的罩子罩在他的头和笔记本电脑上,再输入自己的密码,以防止任何隐藏的摄像头监测到它们。他表示有些焦虑不安,甚至酒店的火灾报警器响了,他都躲在房间不敢出去,怕这是抓他的人制造的陷阱。
然后,当接受《卫报》采访的视频曝光后,人们就视频里的光线和装修风格寻找蛛丝马迹,最终还是找到了他入住的酒店。不过此时,他已退房离开,没人知道他隐匿在何处。
心声:
自由安全难两全
斯诺登告诉记者,他将留在香港,和美国政府可能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引渡他的企图做斗争。他说:“有人说我选择香港作为目的地是个错误,他们误解了我的意图。我在这里并不是要逃避法律制裁,而是要揭露罪行。”“事实是,我冒着巨大的个人风险来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不管他们来自美国、欧洲,还是亚洲。”
陷入舆论漩涡的奥巴马日前为“棱镜”计划辩护,他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不能监听电话,而只是收集有关电话的信息。他补充说,“棱镜”计划只收集了美国境外的外国人的电子邮件。奥巴马还说:“我认为有必要理解的是,你不可能在保持百分之百隐私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百的安全。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将不得不作出一些选择。”
美国国安局局长亚历山大13日在美国参议院一次特别的秘密听证会上,介绍美国政府如何通过秘密监控侦破数十起恐怖阴谋案件。亚历山大表示,斯诺登泄露监控计划给美国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美国已经没有两周前那么安全了。
斯诺登则在采访中用缓慢的语速引用了参加起草《独立宣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为了安全而牺牲自由的人,既无法安全,也不配自由。”这话对他来说,太能引起共鸣了。
现在,数家媒体都在香港全城搜索斯诺登,关于他的争论、猜测还在持续。他的命运,远未明朗。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