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夫在与荔湾区师生交流 李春暐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春暐、通讯员王光琰报道:他深爱摇滚乐与莎士比亚;他每天6点半准时到校,风雨无阻30年,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昨日,作为教育国际化试点建设系列活动,“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到荔湾区进行连串交流。他的坦诚直率,让不少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荔湾区区委书记唐航浩也一度到场“取经”。
学生成绩只对老师有用
雷夫是一名小学全科老师。从教30年,却从不掩饰对考试的厌恶,“我其实不喜欢别人说我教的是数学、历史,而更喜欢让人评价我教的是学生……”雷夫说,他更关心所传授的知识能让学生“在十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学生能否通过各种繁琐的考试。
“我其实真的很讨厌家庭作业,也很讨厌期末考试。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必要的。”雷夫发言时,坦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他的意见肯定都会被很多人质疑,但他依然坚持己见。
荔湾区委书记唐航浩向他提问:你这种观点也有不少中国家长支持,但中国应试教育无法让孩子们彻底摆脱考试的束缚。人们很想知道,美国的教育经验能否帮助中国摆脱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
雷夫回答说:美国也有考试,孩子们每周要参加数学测验,每年3次自然测试、4次读写测试;美国也有僵硬的教育制度。他本人的做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延后4个月才公布,“到那个时候,孩子们和家长早就忘了有这么一回事了”。他说,任何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无法和体制对抗,但至少能努力把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他向唐航浩再三介绍,考试成绩只对教师掌握并改进教学方法有作用,“那些阿拉伯数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则没有任何意义”。
发怒:台下老师玩手机睡觉
在一场交流活动中,一直和颜悦色的雷夫突然发怒。他表示,看到台下两名教师在玩手机,还有老师睡着了。“我很相信你们都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不睡觉,请问你们怎么教育学生做你都没有做到的事呢?”
安静、勤奋,这是雷夫对孩子们的要求。他说,自己坚持以身作则,不吵闹,而且从来都是最早一个到学校,最迟一个离开,30年从未改变。他认为,这是他教育成功的最大原因,“因为孩子们都知道我很勤奋,以我为榜样”。他说,“孩子们都很聪明的。不要以为他们不了解你,你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他说:“老师们,我们要共享的是,我们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就会有无限的快乐,不要因为制度的缺憾而迷失方向,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迷失,你的学生也会迷失。学生实际上并不需要一个体制,你是他们的榜样和英雄,你才是最重要的”。此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链接
雷夫其人
雷夫·艾斯奎斯,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这所小学是美国的第二大小学,九成孩子家庭贫困,且大多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称为 “天才与圣徒”。
雷夫是一个“全科教师”,他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着迷般地每天提前两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
学生的成绩,在美国全国标准化测试中高居前5%。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的学生,几乎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不少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就读。他的事迹,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