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于网络。
2013年6月16日傍晚,三亚大东海海域发现一头搁浅海豚,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多名游客不停要求救生人员将已经奄奄一息的海豚抬出水面与之合影。对此,一位路过的老渔民称,这些做法非常不妥,海豚很容易呛水而导致死亡。之后京华时报报道的最新消息是:海豚死了!
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洋哺乳动物。海豚被搁浅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因为海豚身体状况到了极限,追不上同伴的步伐;第二是被另外一些大型海生动物追捕,在追捕的过程中,游到了岸边;第三,一些外界声音干扰了海豚辨别方向,导致海豚迷路。海南省南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陈主任呼吁大家,在发现水生野生动物之后,应该第一时间跟当地渔政主管部门或是救助中心站联系,描述现场情况,然后根据工作人员做出的回应对野生动物进行初步护理。在救助人员没有到达之前,一定要保证不要让异物或水挡住了动物的呼吸口,也要防止动物的皮肤受到暴晒,导致脱水。“可以用一块毛巾或是吸水性较好的被子打湿,盖在海豚身上,每隔2、3分钟淋一次水。”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愿意与人类交往亲近。我们在海洋馆经常能看到的它像一个快乐的精灵,带给人类温暖和感动。可就是这样一个对人类示以友好的动物,我们却用无知行为伤害到它们。海豚搁浅死亡这一幕让我们对一些游客的行为感到失望,如果只顾自己开心不考虑后果,放任下去总有一天会影响到生态平衡。
我们知道保护动物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但每每到了需要用到学到的知识时,就会手足无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新闻:人类齐心协力营救需要帮助的动物,与之和谐相处。然而,这两种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游客将海豚托举出水面的一瞬间,他们的良知和道德也瞬间沉入了海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个别游客的无知和不自控。
许多人因为这次海豚事件联想到前段时间发生的埃及神庙刻字事件,又因此延伸到中国游客在国外旅行的名声差被外国人笑称是“有钱的傻子”,说到底还是文明出游的问题。在这个第三产业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许多人选择在小假期大假期体验一把异地生活、一把异国情怀。客观的说,不少国人是拥有爱国情怀的,在国外格外的注意自己的言行却常被人误认为是其他亚洲发达国家的公民,这是让人既无奈又气愤的事,但也从侧面反映我们国家在外的名声确实不尽如人意。
我们该如何摆脱这样的恶名,抛去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不但自己做到文明出游,也义务影响家人和周围的朋友文明出游。只有全民都行动起来,形成一种文明、理性、友好、绿色的旅行风尚,我们中国游客的名声才能渐渐好转,成为别人真正欢迎的“客人”。
中国游客前有到各国抢购成风的不理性消费“名声”,后有到埃及神庙前刻字的孩童的“挨骂”,现在又多了一项见死不救不保护珍稀动物的“罪名”。难道我们还不该反省吗?维护自身形象,做事前理性思考有那么难吗?今天被“无知”伤害的是一只可怜的海豚,明天呢?如果认个别游客只顾自己高兴不顾影响和后果,也许明天受害者就是我们!莫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行为,让我们的道德如那逝去的海豚一般沉入海底。(徐畅)
长城网特约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