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水平崛起觅得突破口--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东莞高水平崛起觅得突破口

2013年06月20日08:1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今年东莞共安排市重大项目205项,总投资3868.8亿元。图为酷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流水线上生产手机。胡国球 摄

  天安数码城是东莞南城中央科技区,是东莞市政府打造的重点科技项目,园区完全建成后将引进企业约1200多家。

  胡国球 摄

  【三重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创造出了与“苏州模式”、“深圳模式”、“温州模式”并称的“东莞模式”,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跑行列。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莞市产业结构总体上却呈现出“满天星斗、缺乏明月”的状况,产业水平总体不高,东莞的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而散、产业平台小、科技创新能力低。怎么办?东莞再一次走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在东莞市十三次党代会上,东莞提出了“三重”建设战略,即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东莞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粤海、华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东莞,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产业聚集区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三重”工作已经成为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的突破口、“牛鼻子”、“加速器”。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戴双城

  背景

  “三重”是新一轮

  发展的需要

  让时间回到2011年,当时,有数据显示,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广州有50家、深圳33家、佛山7家、惠州5家、东莞只有1家。再从东莞与深圳两市的工业发展情况来看,东莞的企业户数有50万户,深圳是31万户,东莞比深圳多了19万户。但是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是深圳的三分之一,东莞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一局面。

  2011年12月,东莞召开了市十三次党代会,会上,东莞正式提出了“三重”建设战略,去年2月14日,东莞市召开2012年“三重”建设工作会议。在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明确提出,“三重”建设是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的突破口、牛鼻子、加速器。

  其实早在“三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前,东莞寄望用“三重”建设来带动东莞新一轮的发展已经初现端倪。

  在参加去年东莞“两会”的分组讨论时,徐建华专门阐述了“三重”工作对东莞的重要意义。他提出,要把重大项目作为推进产业高级化的重要着力点,把重大发展平台作为推进产业高级化的主要载体,把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推进产业高级化的主攻方向。

  去年2月8日起,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率东莞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广州、佛山、惠州,学习考察的重点是当地在重大项目、重大发展平台、重大科技专项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2月27日、28日,东莞市召开赴广州、深圳、佛山、惠州学习考察心得交流座谈会。徐建华在会上指出,广佛深惠四市发展快、项目大、平台优、产业强、环境好,东莞要尽快在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在重大产业集聚区上实现提升、在重大科技专项上形成特色。

  “三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徐建华和袁宝成再次北上北京武汉、东行上海合肥、西进成都,行程万里密集走访有关部委和高校。观察人士表示,东莞市党政代表团的高校行其实是一次招才引智之旅,为刚刚拉开的“三重”建设积蓄项目和人才。

  此外,2012年年初开始,一批大企业频频成为东莞政府的座上宾。袁宝成频繁会见央企、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代表。他更是公开表示,凡是世界500强企业来东莞,他都要会见。

  从参观学习到频繁会见大企业,再到“三重”建设工作会议,东莞迎来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好时机。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为代表的“三重”建设是这一轮发展的重要标志。

  成效

  大项目签约

  3000多亿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三重”建设已经结出硕果,在今年1月的“两会”分组讨论上,东莞常务副市长梁国英透露,东莞的项目签约达到了3000多亿元。

  据了解,2012年,东莞共有53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278.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5%,同比增长18.6%,现代产业项目有38个,占新开工项目72%,总投资350多亿元。南城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化项目、麻涌五矿钢铁物流项目、塘厦奥克斯智能手机生产项目等投资在10亿元以上,这些项目开工建设,对当地乃至全市产业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今年共安排市重大项目205项,总投资3868.8亿元。其中,重大建设项目122项,总投资205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0.2亿元;安排重大预备项目83项,估算总投资1809.1亿元。其中,总投资超600亿元的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3亿元的中粮广东粮油食品现代加工及物流配套项目等都是今年新纳入重大项目计划的“大块头”项目,这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将对东莞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改变“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状况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内容包括有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化、手机制造、通信光缆生产、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制造、中医药研发、现代物流等项目,大部分项目无论是科技含量高、还是附加值都比较高,对东莞产业升级转型、结构调整,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在重大科技专项上,几年来,为了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东莞围绕扶持发展LED、太阳能光伏、高端电子信息、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与多所高校院所、检测技术机构共建了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15个公共创新平台。引入了14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占全省团队数量近1/4,省市无偿资助专项经费5.25亿元(其中省3.5亿元,市1.75亿元),团队经费金额名列全省第三。

  东莞科技局积极组织发动相关企业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使一批高水平项目顺利开展。仅2012年,东莞就获得国家和省项目立项291项,承担科研经费约4.31亿元,居全省前列,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重大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也明显增强。东莞坚持市镇联动,以松山湖高新区为重点,集中抓好5个综合性园区和15个专业镇集聚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形成“5+15”的格局。松山湖高新区目前正在努力建设大学创新城、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合作基地、中以国际科技产业园四个市重大平台。虎门港正努力将立沙岛打造成为化工产业的国家级研发中心集群及中试基地。

  生态园经过近5年的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进入运营阶段,已经获国家相关部委批复同意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南城国际商务区建设如火如荼。镇街一级呈现出集聚区定位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营销环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进一步融合的特点。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三重”建设正在奠定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坚实基础。

  案例

  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东莞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项目

  去年12月,东莞市与粤海集团签约,将在谢岗共建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该项目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总投资不低于600亿元,为东莞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粤海产业园定位为集工作、生活、学习、休闲于一体,国际一流水平的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瞄准汽车零部件、工程装备、数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平台

  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位于东莞市谢岗镇,主要以穿镇而过的广梅汕铁路为分界线,涉及该镇黎村、大厚、大龙、谢山、谢岗、赵林和稔子园7条村。

  据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镇海介绍,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将是一个规划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的现代产业新城,项目总投资不低于600亿元。前期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导产业,然后将涵盖工程装备、环保装备、农用装备等产业层次更高的装备技术产业。项目分三期共10年开发建设,重点吸引汽车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完善珠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加速形成东莞新的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东莞特约研究员林江认为,粤海产业园项目选址地块位于东莞和惠州交汇处,并毗邻深圳,交通路网对接省内各大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将更加密切珠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合作,特别是将进一步加快莞惠深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同时,项目落户于东莞东部地区,对产业、人才、行政资源进行规划,重新整合、配置资源,将对东莞山区、埔田片镇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形成东莞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更早迎来拐点。

  已有汽车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粤海产业园项目签约以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粤海集团的高度重视。东莞有关部门与粤海集团积极谋划、深入协调、稳步推进项目。

  目前,这17平方公里的粤海项目选址地片区仍然保持着以农业种植为主的面貌。虽然园区土木工程还未全面铺开,但是谢岗镇正在进行征地拆迁、规划修编等前期工作。粤海集团负责园区整体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现已基本完成。

  围绕着园区定位的招商工作也已经启动。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东莞市-韩国牙山市合作交流会”上,粤海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海鹏向牙山政企代表团做了专题推介。粤海产业园引起了牙山市市长卜箕旺率领的政企代表团的注意。除了此次推介会,市有关部门与粤海集团已先后组织赴北京中国汽车协会及深圳标致、雪铁龙开展登门招商,赴上海组织召开项目专题招商会。目前,美国史帝普物业开发公司、日本Amess公司、东凌集团、广汽集团零部件公司等意向企业已赴谢岗进行实地考察。

  天安数码城:科技、产业与金融高度融合

  天安数码城是东莞南城中央科技区,是东莞市政府打造的重点科技项目,园区完全建成后将引进企业约1200多家,聚集3万—5万名研发工程师,企业年总产值可超180亿元,年纳税约16亿—20亿元。东莞天安数码城将起到招商引资、助力东莞市科技产业发展的作用。目前,园区已有100多家企业入驻。

  南城三大百亿项目之一

  天安数码城位于南城白马社区,是东莞规模最大的孵化器载体平台,是南城三个百亿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科技厅审核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东莞市“三资融合”示范科技产业园和创新型企业的加速器。项目于2007年正式启动。据介绍,园区占地约30万平米,建筑面积将达到10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整个园区规划为“四大核心功能组团、五大产业服务功能区”,包括电子数码科技产业组团、高端信息与电子商务产业组团、“云计算”应用研发产业组团、“物联网”应用研发产业组团,高端研发与人才交流/培训配套功能区、科技商务与物流服务功能区、高端科技人才配套商业与生活功能区、中央景观主轴休闲功能区、沿江生态休闲功能区等。

  据园区负责人何文介绍,园区以创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为使命,坚持服务创新型企业,积极引入高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入园发展。

  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

  去年12月8日,百余家科技企业集中办理进驻天安数码城手续。涉及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进驻企业80%为总部和研发型科技企业,20%为区域总部和华南研发中心。

  何文透露,园区将通过集聚一批科技企业、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抢占研发、设计、先进制造与营销等高端环节,推动南城乃至东莞实现产业高端化。据了解,为服务好进驻的企业,南城区政府与园区正共同筹备打造“东莞市南城区科技服务中心”,该中心设置政务一条龙、知识产权交易、技术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科技人才、科技创业、检测实验室、保税物流等服务,通过建立公共技术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招人难等问题。

  何文表示,园区将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入园企业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数字化服务平台、专业配套平台和商业配套平台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将研发、科技、金融有机融合,打造全市最大的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

  目前,一期共9.8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大厦己投入使用,100多家企业入驻,产业二期年底前将竣工。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