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3名学生 教学点办还是不办--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只剩3名学生 教学点办还是不办

2013年06月25日08:23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芦洲镇墩子场教学点随着生源的减少面临尴尬局面。南方日报记者 钱小敏 摄

  日前,惠城中心区小学报名,不少家长通宵排队抢学位。在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另一面,是大量乡村学校、教学点的零落。城区的父母忧心没有学位,乡村的父母则担心没有学校。芦洲镇墩子场教学点只有8个孩子,其中5个已是三年级,即将到卢岚中心小学念四年级;另外3个则是学前班学生,将升入一年级。下个学期,这个教学点将只剩下3个孩子,还能不能办下去?

  教学 设备简陋,英语教育已停一年

  2010年,墩子场教学点撤去四至六年级,并入卢岚中心小学管理。墩子场教学点在篁篁竹林深处、大岚河流水边。从城区出发,经水口、横沥、矮陂后,转入203县道,行车1个小时左右进入墩子林场地界,一路皆是丘陵,山上多树,道旁多竹,溪水清澈。墩子场教学点就在这林场深处,距矮陂镇与芦岚镇各有十余公里,仅有一趟从淡水发出、到观音阁的“888”路班车经过此地,每20分钟一班。

  墩子场教学点的教学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两层高,共八间课室。现在只开了一层的三间,两间是教室,一间是办公室。学校设备极其简陋。唯一一台电脑是2010年配备的,接了监控摄像头,用于校园安保,但是,这电脑不能上网。教学点负责人杜老师曾向卢岚中心小学的技术人员反映,但一直没能解决。电脑与打印机也不相匹配,不能打印。一台使用多年的电子琴是学校唯一的乐器,琴键已经发黄。高年级撤并后,教学点没有音乐老师,没人懂用,早已束之高阁。学校图书角的二三十本图书,还是今年3月可口可乐惠州公司捐赠的。

  “设备虽然简陋,但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把语数英学好就可以了。”杜老师说。这也是多数家长的想法。村民陈先生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上五年级,儿子则念三年级。他的两个女儿低年级都在教学点念书,到了卢岚中心小学后,成绩一直很优秀,常常拿班级前三名,陈家客厅墙上贴满了奖状。

  现在,陈先生最担心的是儿子的英语水平跟不上中心小学和其他教学点的学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教学点的英语课就停了下来。“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是打基础的时机,英语老师不来,到四年级时孩子们恐怕跟不上。”杜老师满是忧虑。学校的两位驻校老师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进来的,不会讲英语,教英语的是年轻的走教老师。对此,卢岚中心小学的徐校长表示,由于墩子场比较偏僻,路途较远、山林众多,且3位英语老师都是女性,不敢单独前往,学校也没办法派车,事情陷入胶着状态。

  学生 课余悠闲,英语靠兄姐补课

  林场里孩子的课余生活,很悠闲。城里孩子的学习压力,对他们而言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

  教学点仍遵循着传统农村生活的作息时间。家长们通常是十点左右吃午饭,吃完后上山下地,因此,学校七点上课,九点十分放学。放学后,三年级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越过两条小桥,在清澈的河溪边戏耍片刻,再穿过数百米长、两边满是翠竹的村道,来到县道边上的小卖部买点小零食打打牌。一路上,他们仿佛在进行自行车比赛,你追我赶,欢呼声不断。

  学校里为数不多的体育器材也给他们带来欢乐。学校有篮球场,但人太少,打个半场都困难。于是,羽毛球和乒乓球最受欢迎。乒乓球桌就放在学前班的教室里,下课后学生们可以自由使用。

  在作业之外的才艺学习或者补课,对于大多数孩子并不现实。他们的父母或以种田为生,或是护林员,难以真正督导孩子的功课。这时,年长的兄姐就成了这些孩子的“补习老师”。陈嘉聪念三年级。英语老师没来,年长他两岁的五年级姐姐就成了他的英语老师,教他英语字母和单词。陈嘉聪喜欢学英语,他对小学高年级的生活也充满向往。他的父亲担心他年龄太小到中心小学后会不适应,但他却说“我不害怕”。

  苦恼 一下大雨,小桥就被淹没

  在这些父母眼中,学校的师资、设备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每到下雨天学校门前的小桥就被淹没。校门前数十米外就是大岚河。河上的石板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两米宽,四五米长,这桥比两侧的道路要低上一米有余,一旦下大雨就会被暴涨的河水淹没。而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过河才能到学校。

  “一遇到夜里下大雨,我们就得早起,守在河边。如果水不算深、不太急,就会把学生带过来;有时候水深一两米,就让学生回家。”杜老师说。在这条桥上,她拉着学生淌过水,也背过学生,有时候好几个学生手牵手,老师家长两头牵。今年五月,教学点就因为大雨一周内停课三天。

  “希望能快点修好这条桥,让小孩子上学的路不那么艰难。”陈嘉聪的爷爷说。墩子林场书记何联辉表示,惠城区相关负责部门已经实地了解过情况,因桥在大岚河上,桥的改造属于大岚河整治的一个部分,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

  南方日报记者 钱小敏

  ■各方看法

  ◎家长:

  希望保证

  语数英基本教学

  “我们希望林场里的学校能一直保留。如果孩子四年级都出去外面念书,学校就只剩三个人,可能会被取消。一旦取消,想恢复就难了。现在林场里有办法的人,都到镇上或市里去了,剩下没办法离开的,孩子读书就成问题。”村民陈先生早年曾外出打工,五年前成为林场护林员。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在墩子场小学念书,当时学校还有完整的六个年级,共有120人左右。他班上20多个同学,如今在村里居住生活的也不过三五个。

  “英语课要重新开起来,保证语数英基础扎实。虽然卢岚中心小学的教学条件比较好,但是孩子太小,要一个人在学校住宿,我们不放心;接送也是比较麻烦的。”村民刘运先说。

  ◎教师:担心学生

  自制力不足

  “学生在外面读书,对成绩的担忧是其次,最让人担心的是,离开父母后,因为没人监管,他们沉迷网络或者手机。虽然中心小学有生活老师,但是不可能一直跟在孩子身边。”杜老师说。她1987年到墩子场小学教书,与村民熟识,也了解学生在镇上的生活。

  ◎卢岚中心小学:墩子场教学点

  或保留四年级

  “2010年,卢岚镇小学撤并,从原有的14所小学改为1个中心小学、6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的学生大约为二三十人,墩子场是人数最少的一个。要为几个孩子办一个完整的学校,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是,如果年龄很小就到学校寄宿也不成,因此,保留低年级的教学点就成了折中方案。”卢岚中心小学许校长说。

  对于墩子场教学点的情况,许校长认为比较特殊,“如果三年级的学生全部到中心小学,教学点就只剩三个学生了,课程安排存在难度,学校资源也不能充分利用,或许会保留四年级,目前方案正在探讨中”。

  南方日报记者

  钱小敏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