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登场:《心的处方笺》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河合隼雄 著 吴倩 译
每一个看似常识性的问题,都是普通人在生活中最常见、最常遇到的情境和困惑,作为战斗在咨询第一线的世界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给出了颠覆常人惯性思考模式的另一种答案。每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里,都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独到见解。有些犹如醍醐灌顶,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启发。
这世上总有些人爱说一些横看竖看都正确,而且是百分百正确的话,比如对不良少年说“你要改邪归正”等等。这些话不管对谁说、不管什么时候说、不管针对什么事说都是正确的,所以被说的一方只能乖乖称是,或胡乱扯些歪理来反驳。如果是后者,肯定又得被“你这样说是不对的”之类的话教育一通,倒不如干脆乖乖地听着更好。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不能讲正确的话,只是大家应该先弄明白,这种话根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
比方说,棒球教练对站在打者席上的球员说“要打出安打”,这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话一点没错——但也是毫无意义的废话。要是这位教练告诉球员“对方投手会在关键球的时候投出变化球”,这话对球员来说肯定是大有帮助,但却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对方的行动可能会出乎教练的预料,可能就因为这句话球员失误了,让对方得到先手。球场上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会那样,如果只想着思前想后圆自己的话,那教练就没办法指导了。在面对各种各样可能性的时候,如果必须当机立断,那么他会用最大的一种可能当赌注。要是一语言中,那自然是非常了不起了,可万一赌输了,他也必须得担起相应的责任。
其实,只要是在某个场景下当机立断的劝告,即便有可能导致失败,这劝告也是有意义的。没有赌上自己,也不想负任何责任,光是说些百分之百正确的话,单凭这个就妄想能帮到别人,这未免太天真了。要是这种百分百正确的话真能让人改变的话,那不妨先拿这些话在自己身上试试。“要好好工作”,“戒酒吧”,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试试看,恐怕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话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百分百正确的话基本来说是废话无疑,而且,在某个时候对某个人产生作用的话,也很难说是百分百正确的。只要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我说的这话也是一句十足的废话。可是,当某句话对某个人起了作用时,他往往会高兴得忘乎所以,以为这就是普遍的真理了。
某个宗教家相信“说想死的人里,没有人真的会去死”(其实,这种话绝对无法断言,有很多人都是说过“想死”之后自杀的)。有一次,他对一个扬言“想自杀”的人说“既然如此,我就教你自杀的方法吧”,然后就真的详细地教了他自杀的方法。对方听了以后,觉得可怕极了,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件事令他尝足了甜头。之后,他再一次遇到了个想自杀的人,他如法炮制,结果对方真的按照他教的方法自杀了。从此以后,这位传授自杀方法的宗教家就彻底消沉了。
这是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类似的事情却时有发生。第一次说出某句话,是赌上了最大的可能,做好了担责的准备。等到第二次,他就会侥幸以为会像第一次那样顺利,所以就偷懒耍了小聪明,随随便便说出了与第一次同样的话,结果事情却不能像初次一样顺利解决。当事情与某个真实的人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基本不太可能会出现“同样的事”。这个时候,一般人所想给出的百分之百正确的道理完全无用——人们最需要的,只是那个对自己适用却并非完全正确的道理。
3
别让心灵的沉重压倒灵魂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