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行至湖南洪江市托口镇,与渠水汇合后,始称沅江。
6月24日,跟随沅江源头的脚步,记者一行来到托口镇。正在建设中的托口电站,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沅江干流梯级开发的第五级电站,装机容量83万千瓦,年均发电21.31亿千瓦时,总投资95亿元。是湖南目前在建的最大水电站,为省重点工程。
下午,太阳格外刺眼。我们从托口镇附近的渠水,乘钢板船“湘洪江客0261”号,去清水江和渠水的交汇口。
一边水流湍急,浪花四溅;一边不疾不徐,静如处子。两条大河,交汇后形成宽敞的河面,给人江天一色之感。当地人说,现在是丰水期,清水江河面宽约300米,渠水宽约200米,是枯水期的一倍。
两江水色如一,引来我们感叹。托口镇的工作人员说,下过雨后,清水江青幽幽的,而渠水夹杂了泥沙,有如“黄河”,两种颜色的水在交汇口泾渭分明。究其原因,他们认为清水江江底多石头,且沿岸植被保持较好,而渠水泥沙多,大雨汇成大水,带走泥沙,便染成了黄色。
船靠岸,遇见一位正在收网的渔民。问他收获如何,他坦言还只收上3条小鱼。不过,他以前打过最大的鱼有10多公斤,说着把两手摊开,比划鱼的长度。他指着对岸告诉我们,电站建成蓄水后,对岸的房子将全部淹掉,蓄水位达到250米时,水大概深到半山腰。
同行的人中,有一位是托口镇安全生产管理站站长杨小林,他从20岁开始从事水上运输。他回忆,以前陆路交通不便,都是以水运为主,清水江上非常繁忙,托口镇排满了上游放下来满载木材的木排。托口镇的江底,就沉了许多木材。到2000年以后,清水江上电站、大坝越来越多,长途运输中断。
1994年,杨小林转到托口镇,负责水上安全管理,参与了托口电站的规划、设计过程。他认为,从长远看,建设电站对托口百姓是有好处的,一是通过建设,配齐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改善;二是大家搬迁后,全部住上现代化的楼房;三是无需再种田,旅游开发会带来经济效益。
岸边,一堆堆的沙子和碎石,如小山一般。由于筑坝和移民建房的需要,不少采砂船哐哐当当正在工作。
回到岸上,我们见到了托口镇党委书记周圣德。他介绍,托口电站项目于2003年启动,2005年副坝正式开工,2011年10月大坝成功实现三期截流。目前,电站枢纽工程进展较快,主坝混凝土浇筑完成99%,达到顶点高程253米,电站已完全具备大坝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的条件,将力争今年下半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蓄水发电后,水库正常蓄水位250.2米,库容12.49亿立方米,水域总面积48.86平方公里,最宽处将达7公里。
目前,移民搬迁工作仍在进行中。如此大的工程,移民的难度可想而知。水库将淹没湖南、贵州两省4个县市的11个乡镇,移民近4万人。其中洪江市为主淹没区,涉及2个镇的17个村、2个居委会,共7105户,移民2.4万人。周圣德说,至5月底,托口镇已有6000余户近2万人完成搬迁。
托口老镇也属于淹没区,如今已实现整体搬迁。新建的集镇比原来大一倍,其主街长3公里,可容纳2万多人居住。
电站建成后,耕地被淹,农民靠什么生活?周圣德表示,全镇将深入开发水上旅游产业,此外,还有11万亩山地,可种植本地盛产的杨梅、生姜、柑橘等。托口生姜,因为嫩、鲜、脆,荣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托口的杨梅也比较有名,颗大核小,甜而不酸。由于杨梅保鲜时间短,托口便利的交通,将为杨梅外销带来巨大优势。
有旅游专家表示,托口电站建成后,将成为洪江市、怀化市的重点旅游景区,并在全省旅游产业中占据一定位置。
记者感言:
高峡出平湖,带来的综合效益显而易见。为今后计,保护库区生态和环境,要从上游做起,从现在做起。(记者 李国斌 何力柱 黄巍 通讯员 周圣华 易茂)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