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片和观众有个见面的平台--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让艺术片和观众有个见面的平台

2013年07月02日07:2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电影市场化之后,一些艺术质量很高但商业元素薄弱的电影在终端的出路越来越窄——过去,一直是导演、制片人代表的创作方为此焦虑、呼吁。现在,我们听到了来自发行方的呼应。这说明,创作者和发行系统都希望改变中国电影文化越来越单一的现状。”昨天,导演贾樟柯在出席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启动仪式时纠正了活动主持人的一个说法,“从今天起,艺术电影联盟介绍给观众的影片并非‘展映’,应该称作联盟的首轮发行影片。有了稳定的排片和固定的放映场所,艺术片爱好者能慢慢回到影院,年轻的观众也能逐渐接触到多元取向的作品。上海的这一试验能够成功的话,对其他大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和启发。”

10家影院一个月600余场次

贾樟柯口中的“稳定排片、固定场所”,是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在“首映月”亮出的整齐菜单,包括永华电影城、喜玛拉雅海上国际影城、莘庄海上国际影城、新衡山电影院、上海影城等在内的联盟首批10家加盟影院。它们每天都将拿出12点和20点两个时段固定排映艺术联盟影片。“首映月”五部影片包括《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记忆望着我》《万箭穿心》和《超越那一天》(3D),票价均为50元。

每家影院每天两场,而中华艺术宫艺术剧场和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定点影院将排映更多场次,一个月下来,5部影片总计排片场次将达600场以上。

健康的市场应是包容和多元的

“上海的力度特别大,我忒满足。”1982年出生的导演杨瑾面对镜头显得有点青涩。他的作品《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入围第63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但自去年8月完成后,一直未有国内影院愿意接纳,直到今年2月底起才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开始放映。“很多影院经理直接跟我说,别谈你的片子了。他们用商业元素计算,片子里有多少明星,几分钟能有一个笑点,制作规模多大,我一条都满足不了。”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在影迷网站评分高达四星7.8分,傲视市场上的多数国产片,杨瑾笑笑:“喜欢去这些网站的都是些文艺青年。”对于自己作品在一些影院的冷遇,杨瑾并不特别在意,“北京一家影院每个月放三四场,前5、6场都是满座的,现在基本有7成上座率。上海有10家影院、每天两场,这几天,我会去影院和观众交流,向他们学习,听他们的意见。”

“从我拍完这部电影起,就想让它和更多观众见面,而不仅仅是参加电影节。”女导演宋方的《记忆望着我》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处女作金豹奖。她介绍,自己的作品没有大事件,通过家庭成员间的谈话表现普通家庭的欢喜和哀愁。“我希望联盟成立是对影院和创作者都有益处的事,影院可以有更多观众,起码不影响他们的经营;而我们创作者有了这么好的平台,应该拿出更好的作品。”

入围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导演李睿臖说:“电影拍完、剪完了,不意味着终结。只有到电影院让观众分享,有所交流才是最后的完成。健康的市场应该是包容和多元的,让更多观众有机会选择他们想看的电影。”

有好策划,就不缺好内容

昨天的启动仪式上,著名导演谢飞自荐成为联盟策划顾问。“各种形式的艺术片放映组织,全国有过不少尝试,但多数没有坚持下去。艺术电影联盟要做得久,必须把艺术电影和小众电影放映当作文化产业来做,要有发行、有回收,建立一个丰富的储备片库。上海有深厚的电影底蕴和资源,许多电影大师的经典作品值得向一代代观众推荐,可以多策划主题影展。”谢飞现场策划的主题影展赢得满场认同,“最近电影市场有一个关键词很热,‘青春’。《中国合伙人》是70后的青春,《致青春》是80后,到90后的《小时代》。其实,一个世纪以来,各代人的时代与青春在电影中都有反映,20后是崔嵬导演的《青春之歌》,30后有王蒙原著、黄蜀芹导演的《青春万岁》,40、50后有谢晋导演的《青春》,60后有史蜀君导演的《女大学生宿舍》,只要好好策划,艺术片市场不缺好内容。”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