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擒八虎”家喻户晓“革命少爷”诞辰百年--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智擒八虎”家喻户晓“革命少爷”诞辰百年

2013年07月10日07:1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卫国尧纪念小学举行烈士纪念活动。

卫国尧烈士祖祠。

纪念代表向烈士雕像鞠躬。

卫国尧烈士雕像。

  海珠区举行革命烈士卫国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他是广州土生土长的“革命少爷”,赴日留学归国之后,辗转各地投身抗日洪流。抗战期间,他在广州郊区建立了多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其“智擒八虎”的故事家喻户晓,31岁时在抗日战役中壮烈牺牲。他就是著名抗日英雄卫国尧,今年8月是他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

  文/ 记者廖靖文 图/ 记者邱伟荣

  昨日,海珠区在卫国尧曾担任第一任校长的卫国尧纪念小学举行纪念革命烈士卫国尧诞辰100周年活动,并为设在校园内的海珠区党史教育基地揭牌。

  “智擒八虎”为民除害

  日寇悬赏重金通缉

  今年84岁的卫泰治是卫国尧的亲侄子,后过继为子。卫泰治说,为掩饰身份,卫国尧回乡后在青年中秘密组织起“学习会”,在农民中组织“关帝会”、“兄弟会”。在卫国尧的影响下,沥滘村很多青年都加入了抗日组织中来。

  昨日的纪念活动上,93岁的卫民老人在儿子陪同下专程赶来参加,老人现在已经记不起当年的事情,但是他从事了几十年的党史研究工作,由其儿子卫建宁娓娓道来。

  当时沥滘村乃至新滘一带被“十老虎”把持,所谓“十老虎”其实是沥滘卫氏同父异母的十兄弟,原是村中一霸,后来又成了汉奸。“这十兄弟在番禺一带欺霸,依仗日本人的势力,横行于周围二十四个乡村”。

  卫国尧回到沥滘后,就开始与“十老虎”斗智斗勇。为了打消“十老虎”的疑虑和掌握他们的动态,卫国尧与“十老虎”常常一起饮茶、打牌以麻痹敌人。在潜伏之下,卫国尧摸清了“十老虎”的底细,制定了剿虎计划。1944年清明节那天,趁着“老虎”们都到番禺大石扫墓,一举把“十老虎”中的八只“老虎”捉拿,并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智擒八虎”为民消除了一大祸害。

  但是,“智擒八虎”也暴露了卫国尧的身份和行踪,日寇在全城展开了对他的通缉,“悬赏1000个大洋通缉卫国尧。”卫建宁说。

  原为地主少爷 留学东京帝大

  1913年8月,卫国尧出生于沥滘一个地主家庭。虽然出身富裕人家,却是个“红色的”地主少爷。他15岁考上中大附中,21岁赴日留学,考进了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在东京学习三年期间,卫国尧在进步校长冈山万之助的指导下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为了在回国之前把冈山万之助的译著翻译成中文出版,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终因劳累过度而得了肺病。

  1937年6月,卫国尧回国,1938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先后被派到武汉、长沙等地从事抗日工作,不久回到广东,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战斗中打掩护 胸部中弹牺牲

  1944年7月初,卫国尧被任命为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的大队长。同年7月25日,二大队在离市桥二十里的植地庄集结,准备袭击市桥的日寇据点。不料被潜伏在该庄的汉奸发觉,日军调集了近500人,连夜包围植地庄。

  26日早晨,游击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敌军七十余人。但由于敌众我寡,大队领导便决定率部突围。正患着疟疾,发着高烧的卫国尧在翻越塔沙岗突围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

  家乡人人以卫国尧为荣 纪念日缅怀烈士成传统

  革命老区、革命根据地这些字眼,听起来似乎与广州这样大都市关系不算大,但沥滘就是最靠近广州市中心的一个革命老区。与卫国尧一同牺牲的还有卫牛、卫泰洵、张莹、卫雪卿、卫耀富、陈细佬、冯润雪等多位烈士,沥滘人都以烈士的事迹为荣。

  “卫国尧的事迹在整个新滘、番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以前很多广州人提起沥滘,都会想起卫国尧。”住在海珠区的梁先生告诉记者。

  “每年7月26日是卫国尧牺牲纪念日,不论刮风落雨,我们一定要到他牺牲的植地庄举行纪念活动”。沥滘村干部邵大街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和7月26日的牺牲纪念日,整个沥滘村的全体党员、烈属、复退军人都会去植地庄缅怀烈士,这已经成为沥滘的一项传统。

  1994年是卫国尧烈士牺牲50周年,卫国尧于1942年创办了民智小学(1956年更名为沥滘小学)。为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小学更名为“卫国尧纪念小学”,并在校内设立了卫国尧烈士纪念馆,昨日,海珠区党史教育基地也在校区揭幕。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