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中心内多个场馆设备损坏严重
省科技厅:体验有损坏 将推5大新展项
“伤痕累累”、“体无完肤”,这是不少参观者在体验完广东科学中心后的感受。坐落于广州大学城的广东科学中心被誉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科普基地。第一期建设项目耗资19亿元。而今开馆不足五年,场馆设备却日渐老化。科学场馆到底该如何“保鲜”?
文/记者林亦旻、汤南
实习生周映月 通讯员陈燕舒
在昨日的“民声热线”栏目现场,调查人员播放调查视频反映,目前耗资20多亿元的广东科学中心馆内早已“伤痕累累”,多个项目处于破损或“设备维护”状态。
“幸存”体验项目少
根据“民声热线”节目调查视频,粗略计算中心的每个展馆约有10个项目是处于破损或“设备维护”状态。其中最明显的要数“交通世界”馆,这个馆内多个体验式设备早已“体无完肤”。在“交通世界”馆内,模拟城市占据了整个馆的三分之一面积,按照设计时的初衷,市民可以坐在模拟驾驶室内操控模型车,但是如今这里只是一个摆设。而另一方面,馆内碰撞体验、安全演示等项目甚至成为一堆“废铁”。
在广东科学馆内,虽然不少项目上都明显打出“展项临时关闭”的牌子,但馆内工作人员则透露,这个“临时关闭”的牌子其实已经挂了很久。一位身穿制服的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设备只是在暂时维修升级,但问及维修时间时,工作人员称,去年已经如此。一些特意从汕头过来参观的学生,对科学中心目前的状况也表达了不满。其中一位女学生这样评价自己体验科学中心后的感受,“有点失望,没有想象中的先进。”
体验也可能造成损耗
据了解,广东科学中心2004年动工,2008年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不到5年时间,为何馆内设备就被毁坏至此呢?
对此,原科学中心馆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可炜解释称,广东科学中心设备的维护不简单是一个管理问题,按照国际科学中心理念,科学中心应该让公众大范围参与、互动、体验,所以科学中心一直没有像“请勿拍照,请勿触摸”等提示标语“尽量让市民近距离体验,所以耗损率也特别高。”
王可炜透露,科学中心的天文馆,目前是馆内设备当中损耗率最大的,一旦有什么卫星发射的时候市民都会聚集到天文馆观看。王可炜建议,“如果我们可以建多一些天文馆就可以分散人流。”
对于部分市民关于门票是否太贵的疑问,王可炜指出,目前广东科技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票价是在比较国内国外后,由物价部门核定的。据透露,因为目前科学中心对很多特殊人群实行免费,加上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性活动,平均算来,广东科学中心的票价在20元左右。他表示,对此财政厅有统计数据。
据悉,最近一段时间广东科学中心正在积极筹备推出新展项,如岭南科技城等。到9月底,将有5个新的大型展项要推出。
相关数字
2004年3月28日奠基
2008年9月27日开放
建设历时近5年
位于大学城小谷围岛
占地45万平方米
开放首个黄金周接待13万人
平均每天接待近2万人
最多一天接待近3万人
新闻链接
据《广州日报》2008年10月6日A4版的报道:“在经历一个黄金周之后,八大展馆中出现了不少‘伤病员’:‘交通世界’展馆的模拟驾驶项目总共八辆汽车就坏了五辆,‘手动变速器’展项的变速杆也已被‘暴力’的观众掰断;‘实验与发现’展馆‘万有引力碟’的铁球2天内就没了13个,地动仪的蟾蜍甚至一度被拔起……”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