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清一体化’的前景,我十分看好。”原清远县委书记赵伯杰与广州打了多年的交道,虽然如今已经退休,但只要谈起广清合作的未来,他都持乐观态度。
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赵伯杰历经过清远县属韶关管辖、清远县划归广州、清远建市不同阶段。回首往事,他对于这段历史怎么看?对于广清一体化的未来又有什么期待?
《清远观察》:清远与广州从历史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清远与广州的特殊关系?
赵伯杰: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清远隶属于广州的时间很长,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初年,1200多年间。建国后,原属韶关地区的清远、佛冈二县又划归广州市管辖,直到1988年清远建市。
从交通上来讲,清远去广州非常方便,水路上有北江,铁路上有京广线(解放前称为粤汉铁路),陆路上,清远到广州的距离也并不远。因此无论是铁路、水路还是陆路,去广州都很方便。
而且广清经济上的联系也很密切。清远是农业大县,清远的农副产品基本都往南运送至广州,而日用品从广州运来。这种商品的自由流动,不管行政区域怎么变,都不会变的。
《清远观察》:从1983年原清远县划入广州,到1988年清远建市,您作为亲历者,对这段时间的清远怎么看?
赵伯杰:对清远来说,这是一次质的跨越。总的来说,影响就是经济实力增强、辐射范围变广、带动潜力增大。
广州接管后,清远如鱼得水。可以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当时清远有财政上缴任务,但对上缴的财政款,广州市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返拨给我们,大大超过了上调数。
1982年清远发生大水灾,全县31个乡镇被淹,24个乡镇是重灾区,受灾人口54万,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清远县划入广州后,这些损失得到了广州市的大力支持。
1983年10月广州市原市委书记许世杰来清远检查工作,问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不敢开大口,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广州市委、市政府帮助我们恢复建设滨江迳口水利枢纽工程,要求支持300万元。许书记当场拍板说可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1984年12月就竣工投入使用。这是当时清远县最大的一宗中型引水工程。这个工程从1983年到现在依然非常坚固。
工业发展了,电力不足怎么办?经过研究,我们决定在龙须带水电枢纽工程建二级电站,但资金缺口大。一次广州市财政局党委书记来清远检查工作,我们向他提出支持1500万元资金用于建二级站的要求。他说只要我们能立项,他们就给钱。当我们找到市计委的有关同志时却被告知年内的立项计划已安排完了,不过你们如果能够解决资金,我们可以安排。最后得到广州市财政局支持,广州市计委还是专门下了文件,同意我们立项。最后经过努力,把这个工程也建起来了。
当时广州的经济实力雄厚,对清远也十分关心,帮助清远做了一些事关长远发展的好事。
《清远观察》:清远划入广州后,背靠这座大山,对清远的辐射带动作用一定很大。
赵伯杰:清远县是农业大县,以农副产品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并入广州过后,依靠广州的辐射,带动清远经济的发展。
1986年春,广州市委召开了市、县、镇三级干部会议,提出动员广州市把一些企业转移到郊县发展。会议开了三天。
会上,广州市三角牌电饭煲厂厂长邓绍森,也在会上发了言。此前我听说这间厂有条生产线想迁出广州。这次开会,刚好我和他在大会后台闲聊,便主动邀请他来清远考察,他答应了。会议结束后,我们请他在银盏温泉住了一晚。当晚,通过洽谈我们和他在银盏温泉签了合同,成立广州清远三角牌电饭煲厂,计划年产100万件。第一期30万件,投资800万,双方各占50%。
那次市、县、镇三级干部会议后清远工业发展势头好猛,历史少见。一年左右的时间,包括洽谈和签合同在内,就有30多个项目落户清远。
还有一个数据,清远1985年以前,农业产值高过工业产值,但1986年以后数据有改变,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3.6%。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农业也没有丢掉。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年突破8亿斤,达8.08亿斤。以前从未超过8亿斤的。1984至1987年的粮食总产量都在八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在全省99个县(市)中,我们名列第七,在广州市8个郊区县中名列第一。
能在工业、农业上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广州的辐射作用。
《清远观察》:带动潜力大指的是哪些方面?
赵伯杰:以清远第一个中美合资企业华美洁具为例,华美洁具厂当时佛山想拉去,佛山的优势是有技术、有人才,还有名牌效应。但佛山的原材料靠清远,政策让利也没我们多。再就是我们有广州作后盾,广州的名气大,所以华美选择了清远。其实,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广州为我们解决了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提供500万美元贷款给清远,同意合作时限扩大至20年。
还有,广州市的各部门对清远县各部门有很大的带动。公安部门交通、通讯等,广州市公安无偿给清远公安使用;广州市的计生部门也无偿支援清远计生部门交通用车,有的部门甚至出资给清远的部门建宿舍……这对于清远的带动潜力很大。
《清远观察》:虽然,我们一直以来与广州保持了密切合作,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清远离广州这么近,没有搭上广州的发展快车非常可惜。对此,您怎么看?
赵伯杰:这个要辩证看待,首先,清远划给广州的时间不长,才四五年时间,再加上前一两年主要抓恢复生产,抓基础设施建设,刚好起步,清远又划出广州了。其次,在清远划给广州的那段时间,在短时间内引进了不少项目,这是非常少有的。由于清远本身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划归广州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清远的发展没有实现与广州同步。
《清远观察》:如今两个城市正在从多个方面推进广清一体化,对于前途您怎么看?
赵伯杰:清远虽然离开广州20多年,但一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个人角度而言,广州的一些老领导,我们现在还经常来来往往。从两个城市的交流而言,两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一些重要项目上进行合作,比如花都区北江引水工程项目、广清农副产品专供基地项目、广清城际轨道等,这些都是和广州加强联系的重要纽带。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清远和广州的关系肯定会更加紧密。我对未来的广清一体化充满信心。
赵伯杰,清远人,生于1936年,1982年1月起,担任原中共清远县委常委、副书记。
1983年,清远划入广州管辖。1984年6月至1987年12月,担任中共清远县委常委、书记。1988年清远建市,担任清远市建市筹备组成员、中共清远市委常委。清远建市后,他先后担任市委组织部长、副书记、政协主席。
专题撰文:龙跃梅专题策划:邓翠萍 梁有华
专题统筹:高常立 杨世华
黄 津 龙跃梅
合办单位:清远市史志办
编辑统筹:姚楚湘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