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默尔曼在庭审现场等待宣判
在新奥尔良市抗议“马丁案”判决的集会上,一名黑人牧师慷慨陈词
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艺术家绘制了巨幅画作纪念特雷翁·马丁
“很少有非洲裔的美国男子没有这样的经历:走在大街上可以听到汽车里的人慌忙锁上车门的声音。很少有非洲裔的美国人没有这样的经历:在进入电梯后,同一电梯里的女士紧张地握紧钱包,屏住呼吸,直到她有机会下电梯……你知道,当特雷翁·马丁刚刚被枪杀的时候,我曾说过,如果我有儿子,这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他身上。换个说法,如果倒退35年,特雷翁·马丁的遭遇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2013年7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白宫的新闻发布室。在这场突然宣布举行的记者会上,他出人意料地就一起案件的判决发表了看法。
原本看似普通的一起案件,在美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多个城市的黑人上街游行抗议这个案子的判决。为什么一起普通的案件会引起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
A
引起悲剧的偶遇
齐默尔曼开枪打死了马丁,随后被带到了警察局接受审问。警方因未能发现任何能够否认齐默尔曼证言的证据,就释放了他
杰罗姆·赫顿是特雷翁·马丁生前的橄榄球教练,在他眼里,马丁是一个害羞的大男孩:“他不喜欢成为焦点,马丁上学放学的时候总是穿着连帽衫、戴着耳机,如果不是在接打电话,就是在听歌。马丁的好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正如其他17岁的孩子一样,马丁也非常爱听歌,说唱乐是他的最爱。马丁11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但两人共同承担了小马丁的监护权。
时间回到2012年2月26日,地点是在佛罗里达州的桑福德。那天下着雨,路上行人稀少。马丁从附近的便利店买完东西,准备返回父亲女友居住的双湖住宅区。这时候,齐默尔曼也正好因私事准备开车离家。为了不让雨水打在头上,马丁将连衣帽戴在头上,一摇一晃地走着。大约晚上7:09,身为街区保安志愿者的齐默尔曼向桑福德警方拨打了一个非紧急电话,报告自己在双湖社区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他在电话里说有一个未知姓名男性“在周边乱逛,似乎在寻找什么”。
在齐默尔曼看来,这个到处乱逛的家伙很可能不怀好意。因为从2011年到2012年2月26日以来,这片街区已经发生了8起入室抢劫案件,9起偷盗案以及1起枪杀案。如此高密度的犯罪事件,让这片住宅区的所有居民被恐怖的气氛笼罩,身为街区保安志愿者的齐默尔曼难免会高度紧张。
另外,马丁也是因身穿“连帽衫”,才引起齐默尔曼的注意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连帽衫随着纽约街头文化一同兴起。玩世不恭的年轻人通常穿着宽大的连帽衫、棒球帽以及低到胯部的牛仔裤。在美国和英国,穿连帽衫的人总是带着“黑暗”的气质,2011年伦敦骚乱中,连帽衫和棒球帽的组合几乎是所有暴徒的“标配”。
齐默尔曼一直在向电话那头的调度员报告可疑男子的动向,通话持续了两分钟。突然,齐默尔曼说:“他要逃跑。”“他在跑吗?往哪一条路跑?”调度员问道。齐默尔曼的声音忽然被一阵车门打开的声音中断。齐默尔曼打开车门,走下车来开始跟踪马丁。调度员问齐默尔曼是否在跟踪马丁,当得到齐默尔曼肯定的回答时,调度员说:“我们不需要你这样做。”“好吧。”齐默尔曼回答说,然后他让警察赶到以后给他打电话,这样他就能向警方提供可疑男子的方位,接着齐默尔曼在7点15分结束了通话。
就在齐默尔曼结束与警方的通话以后,齐默尔曼想凭自己的力量抓住这个“坏人”。不明现状的马丁也向齐默尔曼发起攻击。最后,齐默尔曼在近处开枪打中了马丁的胸部,马丁当场身亡。
当警察赶到案发现场时,鼻子和脑勺都在流血的齐默尔曼声称他自己是出于自我防卫才开枪打了马丁。随后,齐默尔曼被带到了警察局接受了长达数小时的审问。审问结束后,警方未能发现任何能够否认齐默尔曼证言的证据,就释放了他。
B
庭审和证言
若要得出二级谋杀判决,检方必须证明齐默尔曼表现得有恶意、恼怒情绪或是有卑鄙的想法
警方的做法,让这起事件迅速上升到了种族歧视的高度,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发表了一番备受争议的言论:“马丁被杀,使我们该好好检视这个‘国家的灵魂’。”
佛罗里达州检察官安吉拉·科里于2012年4月被指定并负责对特雷翁·马丁枪击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查。4月11日,安吉拉·科里决定以二级谋杀罪的罪名起诉齐默尔曼。对马丁开枪究竟是自卫还是谋杀,成为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
报警电话捕捉了在齐默尔曼射杀了马丁之前与马丁的对峙的声音。在庭审现场,这段录音被作为呈堂证供提交给了法官,首席辩护律师还参与了动作实景模拟。
说服陪审团相信电话录音的呼救声属于谁对控辩双方都至关重要,因为这会帮助陪审员决定在这场对峙中到底谁是攻击的一方,最后导致马丁死亡。马丁和乔治·齐默尔曼的亲属在到底是谁在呼救的判断上提出了完全矛盾的说法。齐默尔曼的母亲和叔叔都作证说呼救声毫无疑问是齐默尔曼发出的。马丁的母亲和弟弟周五也在证人席上说声音属于马丁。齐默尔曼自己在之前的警方质讯时曾说呼救声听起来不像是他的,然而随后他和他的家人便说呼救声是他的。
齐默尔曼的很多朋友都作证说录音中的呼救声是自己的朋友,这份电话录音在法庭中也被播放了很多遍。在为齐默尔曼的好朋友桑德拉·奥斯特曼播放录音之后,辩方律师马克·欧马拉询问了这是谁。“是的,很清楚,是乔治,”奥特斯曼作证说。
检方同样为桑德拉·奥斯特曼播放了一段并非警方报警电话的录音,是齐默尔曼报告警方马丁穿过街区的录音。在电话中,齐默尔曼使用了一些词句,“小流氓(Fucking Punks),这些混蛋(These asshole),他们总能逃脱。”桑德拉·奥斯特曼指认这是齐默尔曼的声音。
当被欧马拉问到她是否能从齐默尔曼话中听出恶意、恼怒或是敌意的口气,奥斯特曼斩钉截铁地说:“NO。”为了能得到二级谋杀判决,检方必须证明齐默尔曼表现得有恶意、恼怒情绪或是有卑鄙的想法。
检方主张认为,齐默尔曼通过自己的合理猜测认定马丁在街区内非常可疑,正如上面所说齐默尔曼所在的街区当时也发生了一系列入室偷窃事件。
C
颇具争议的判决
6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认定齐默尔曼在枪杀17岁少年马丁一事上无罪,做出这个判决的全白人陪审团本身也颇具争议
在经过16个小时的深思熟虑之后,6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在今年7月13日深夜向法院递交了自己的决定。她们一致认定齐默尔曼在枪杀17岁少年马丁一事上无罪。(注:美国法律中先交陪审团认定是否有罪,即事实审——定罪;无罪当庭释放,如果有罪则进入下一个环节,由法官进行法律审——量刑)。十多位证人和一系列的争辩,经过数周的对质之后,齐默尔曼恢复自由身。
“确实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陪审员在接受CNN的采访时说。这位陪审员的编号是“B37”,根据她透露的消息,这个由6人组成的陪审团在刚开始对马丁案进行审议时,曾进行了一次初步投票,包括她自己在内的3名陪审员认为齐默尔曼无罪,两人支持过失杀人罪,还有一人投了二级谋杀罪。随后,陪审团开始审查本案的证据,并要求法律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有多名陪审员想要判齐默尔曼有罪,但她们找遍了法律条款,也无法找到合适的依据。
支持齐默尔曼无罪的法律依据,是佛州2005年通过的“不退让法”。该法令规定,当事人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可以在没有事先尝试逃离或者躲避的情况下,可以用武力对抗武力,甚至动用致命武力。根据这种法律,要证明开枪理由不正当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马丁案发生之前,这一法令就已极具争议。执法机构普遍认为,该法令含糊其辞,容易被犯罪分子钻空子,而且很难公正执法。尽管“不退让法”不合理,但检方也没找到能定齐默尔曼罪的有力证据。根据CNN的分析,共有以下两大因素导致了最终判决。
过高指控:刑事辩护律师休斯说,问题在于检方提出了过高的指控。如果检方起初提出的是过失杀人指控,裁决结果可能会不同。二级谋杀是指带有恶意或怨恨的未经预谋的杀人事件。为证明齐默尔曼有罪,陪审员需要断定他“作出蓄意举动导致马丁的死亡”。
证据不足:齐默尔曼是唯一一位目击整个事件的人,辩护方和检方都没多少实体证据可以依靠。
做出这个争议判决的陪审团本身也颇具争议。根据本案中的一名黑人证人瑞秋·金特尔透露,6名陪审员都是白人女性。“其中有一名是西班牙裔,但是她被夹在中间。我当时就感觉到判决会是无罪……让我们诚实一点吧,这就是种族主义,”瑞秋说。
美国国内对齐默尔曼枪杀马丁案的讨论日趋激烈,两派各执一词。在这纷乱的质疑声中,最有力的也许还是马丁家人那一句愤怒的发问:究竟是谁给了他(齐默尔曼)权力,让他以为自己是法官、陪审团和刽子手的?
D
推波助澜的媒体
媒体在报道这起案件时,有意或无意地把它塑造成“白人警察对手无寸铁的黑人少年开枪”的事件
这起诉讼进行了一年多,由于媒体在报道这起案件时,有意或无意地把它塑造成“白人警察对手无寸铁的黑人少年开枪”的事件,这就引起了一些非洲裔的注意。当陪审团裁定齐默尔曼无罪之后,黑人社区舆论大哗,全美各地的黑人社区,示威抗议更大有一发不可收的态势。
今年7月15日,在加州洛杉矶南部的克伦肖,上百名示威者从一个和平示威活动中分离出来,开始打砸路边车辆、破坏附近房屋窗户,甚至有人放火和攻击行人。在加州北部的奥克兰,示威者阻断880号州际高速公路。暴力事件发生后,洛杉矶警方紧急调集约350名警察驱散示威者,并逮捕其中14人。
关注审判全程的人会发现,齐默尔曼本身是白人和拉美裔混血,他的家人和朋友说他曾做过义工帮助少数族裔。而事件本身的情况也与一些媒体报道大相径庭。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播放剪辑过的齐默尔曼报警电话录音。在这一录音剪辑中,齐默尔曼说:“这个人看起来形迹可疑,他看上去是黑人。”而事实上,齐默尔曼说的是,“这个人看起来形迹可疑,好像吸了毒,天在下雨,他还在东张西望”,接线员随后问此人的种族,齐默尔曼回答“他看上去是黑人”。
除此之外,大量美国媒体反复使用的马丁12岁时候拍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中马丁瘦弱矮小。而根据警方的验尸报告,马丁身高1.8米,体重72公斤。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民众更倾向认为,这起案件跟种族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
E
该案怎样影响美国社会?
利用这一案件煽动种族仇恨,还是推动种族和解,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美国社会走向何方
7月20日,100多座城市的美国人发起了集会,抗议法院对“马丁案”的判决。在纽约、迈阿密、芝加哥、洛杉矶、威奇托、堪萨斯、亚特兰大等100多座城市的联邦法院前,美国民众要求“公正对待马丁”。
美国音乐人Jay-Z、碧昂斯与马丁的母亲西布丽娜·富尔顿一道参加纽约集会。富尔顿说,自己将为社会进步和法律完善而斗争,让非洲裔青年人不会因肤色而受到怀疑,希望人们认识到这次悲剧不只涉及马丁一个人。“我向你们承诺,我同样也要帮助你们的孩子……今天是我的儿子(受害),明天可能会是你们的(孩子)。”马丁的母亲向集会者喊话说。
这起枪杀案究竟是一起种族犯罪还是单纯的刑事案件,各方众说纷纭。但这已经不仅仅是案件本身的问题,而是重新审视美国不同种族间差距的契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份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经济层面上,美国种族之间的差距近年来不断扩大。这份研究显示,2009年美国白人与拉美裔、非洲裔等少数族裔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至2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白人家庭净财富中间值相当于拉美裔的18倍和非洲裔的20倍。
美国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主席本?杰勒斯在“马丁案”宣判的第二天就在网上发起签名请愿活动,要求司法部对齐默尔曼展开民权诉讼,得到大量民众的积极响应。面对压力,身为非洲裔的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说,他对此案引出的各种关切感同身受,司法部正在对这一案件开展调查。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政治“基本盘”。因此,奥巴马政府面临的政治压力可想而知。
马丁案看似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但其持续发酵的背后却显露出美国社会巨大的种族伤疤。正因为有种族裂痕、种族歧视和种族不公的存在,才使得各种充满仇恨、误解和恶意的言行得以扩散。是利用这一案件煽动种族仇恨,还是以此为契机推动种族和解,美国政治与社会领袖的抉择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此案将把美国社会引向何方。
·赵鹏·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