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产与芝加哥复兴 给顺德带来哪些启示--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底特律破产与芝加哥复兴 给顺德带来哪些启示

2013年07月26日08:35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7月18日,顺德赴美学习班结束了为期三周的美国学习行程,搭乘航班返程中国。飞机刚一落地,大洋彼岸传来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消息,汽车之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成为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城市。

  4天之后,顺德召开上半年工作会议,会议首项议程就是由赴美学习班学员代表做学习成果汇报。据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勇介绍,此次赴美学习班共计20名学员,涵盖十个镇街镇长主任及大部门主要负责人,行程三个星期,访问了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城市,除了了解行政体制运作之外,重点是学习经济转型经验。

  在采访学员代表过程中,“底特律破产”事件被频频提及,与芝加哥的成功转型案例进行比较,并引发现场共鸣。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赖雪晖坦言,容桂的区位和现状与底特律非常相似,资源逐渐流失,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容桂是千亿大镇,如果把握不好机会,最容易慢慢向底特律靠近,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要求镇街要从底特律破产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思考未来发展。

  “底特律破产”为何会震动顺德官员?而与底特律背景比较相似的芝加哥是如何复兴的?它的经验可以给顺德转型带来哪些启示?

  底特律

  转型最需要投资人力资本

  底特律在法语中是“海峡”的意思,与纽约和芝加哥一样,最初也是一个水运商业中心,曾是美国的第四大城市,在大工业时代因大规模生产汽车而以“汽车之城”闻名于世,成为美国单一产业城市的典范。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底特律因汽车产业的变迁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退。从1950年到2008年,底特律的人口下降了100万以上,占其原来人口总量的58%。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三大汽车公司裁员14万人;2009年,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今年2月,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口。

  不少人都关注到,高额的债务让底特律当局最终走向破产,但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产业和城市转型失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就探寻了底特律为何会走向衰落的原因。

  爱德华·格莱泽指出,底特律作为工业城市的衰落在美国并非个案,在1950年的美国十大城市中,有8座城市的人口此后至少下降了1/6。工业城市衰落的原因在于他们丧失了城市生活最为重要的特点,如技术创新、大量的小型企业和紧密的对外联系。

  据介绍,底特律原来在制造和维修发动机方面的技术优势使得该城市成为了生产汽车的理想地点。但这些充满活力的小型企业和独立供应商培养出了大型的、全面一体化的汽车公司,后者却逐渐成了“停滞”的代名词。当工人成本的上升后,汽车公司开始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开设新生产基地。

  福特明白如何合理地设计生产线,以便能够利用文化水平较低的美国人,但从长远来看,技能水平低的底特律人给底特律造成了经济上损害。因为在过去50年里,拥有大量小型企业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由大型企业主导的地区,技能水平高的城市远比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成功。

  事实上,在发展的过程中,底特律也曾有转型的努力。曾依靠联邦政府提供的城市改造资金来拆除贫民窟并建造高楼大厦。但爱德华·格莱泽在书中指出,在价格已经很低的地方投资大楼而非人才可能是最近60年以来城市政策的最大失误,底特律真正需要的是人力资本,比如像福特和杜兰特以及道奇兄弟一样的新一代企业家,他们可以开创一些新的产业。

  “大量的工厂雇佣着成千上万低技能水平的工人,除了向世界各地大量提供廉价和相同的产品外,这些工厂自给自足,独立于外面的世界。”底特律的发展历程与顺德有诸多相似之处。尽管顺德不是水运中心,但也是依靠沿海水运让大量产品走向世界。如今,在人力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制造环节开始外迁。正因为如此,在“底特律破产”消息传出当天,广东宝丽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就在微博指出,事件值得顺德业界思考,当产业整体转出之后,本地该怎么办。

  芝加哥

  提供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成功

  “相对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爱德华·格莱泽写道。

  芝加哥和底特律一样,也是依靠水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走出了与底特律不同的道路。资料显示,芝加哥在1970年到1990年间,居住人口流失了18%,虽然低于底特律,但也高于纽约波士顿等地。但地方当局认识到,只有通过提供对企业友好的环境和体面的生活质量,芝加哥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实施了一系列城市环境提升改造措施,在保持高密度的同时维系城市的舒适性。

  据《城市的胜利》介绍,芝加哥通过大兴土木提供了大量优质且具有吸引力的房地产,满足了各种人才的居住需要。不仅房地产比波士顿或纽约更新,而且更便宜。同时,还建设了大量的写字楼,在1990年到2009年间,它在市区新开发了大约40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面积,这些新建的楼宇压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多年以来,芝加哥的写字楼租金一直比波士顿或旧金山便宜30%左右。

  自1990年来,芝加哥便成为了少数几个有所增长的中西部地区较大的城市。爱德华·格莱泽写道,金融企业家之所以选择芝加哥,是因为相对于曼哈顿来说,芝加哥拥有可以提供他们公司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服务的城市规模和高素质雇员,同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友善、对健康有益的中西部地区的气氛。

  爱德华·格莱泽在书中也指出,如果要蜕变成功,城市必须彻底抛弃原有的产业模式,就像一条蛇褪去它的表皮一样。在一座城市成功地振兴之后,蜕变往往是非常彻底的,以至于我们忘记了那里曾经是一座工业城市。比如20世纪50年代,纽约曾是美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它雇佣的工人比底特律汽车业雇佣的工人还要多出50%。美国的工业革命是从大波士顿地区开始的,但是现在任何人都不会将高高耸立的烟囱和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城市都实现了振兴。

  “悲惨之城”

  1950年到2008年,底特律的人口下降了100万以上,占其原来人口总量的58%

  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三大汽车公司裁员14万人

  2009年,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

  今年2月,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居住人口只剩下70万

  高额的债务让底特律当局最终走向破产,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和城市转型失败

  “转型之城”

  1970年到1990年间,芝加哥居住人口流失了18%,虽然低于底特律,但也高于纽约波士顿等地

  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城市环境提升改造措施维系城市舒适性

  1990年来,芝加哥却成为了少数几个有所增长的中西部地区较大城市。拥有专业人才和高素质雇员

  1990年到2009年间,在市区新开发了大约40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面积,这些新建的楼宇压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渐渐地,人都都忘记了这里曾经是一座工业城市

  芝加哥转型经验

  ●产业转型:以制造业为根向多元化发展

  ●城市环境: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公共设施

  ●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构建社会

  详见AⅢ02版

  撰文:张培发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