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湖片区是构建“岭南文旅RBD”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的重要载体。图为听音湖景区总体效果。
今天上午,听音湖文旅RBD投资环境推介会在西樵召开,官山人家、五星级酒店等4个重点项目对外招商。这是经过近两年的改造提升后,南海西部听音湖片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标志着南海西部开始跨入“听音湖时间”。
作为南海西部重点项目和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的重要载体,听音湖片区将打造为岭南文旅RBD的核心区域。“山上观音,山下听音”,传承西樵山这座“珠江文明灯塔”的岭南文化精髓,依托听音湖片区改造提升,南海西部正以文化引领产城人融合,探寻突围发展的特色路径。
撰文:盛正挺 伍新宇 李瑞茹 梁秀玲
核心驱动
听音湖片区提速
将成“西南海之核”
此次招商推介的4个项目分别是“官山人家”滨水商业项目、听音湖北畔五星级酒店项目、樵山大道侧高端商住项目、锦湖大道西高端住宅项目,总面积600多亩,均位于听音湖片区核心区。
其中,“官山人家”滨水商业项目尤为引人关注。该项目位于听音湖片区水系纽带吉水涌两岸,定位为旅游服务中心、入口广场、岭南水乡文化商业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邵凯健说,南海西部谋划以“官山人家”为依托,盘活官山涌、岭西涌和九江涌等西部三镇水网,“用类似乌篷船的交通工具,打造南海西部水上观光绿道”。
南海区委常委、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俞进说,此次招商推介是听音湖片区改造提升后首次正式对外亮相。该片区位于西樵山西北山麓,规划总面积为3.7平方公里,是构建“岭南文旅RBD”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的重要载体。南海计划将其打造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聚集区和城市综合体,成为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示范区,最终发展为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核心。
今年听音湖片区进入加速建设期,樵山大道已于5月顺利打通,锦湖大道和“听音八景”中的听音广场、樵山瀑影年底前也将通车或建成,今年底整个片区将现雏形。
“听音湖片区将成为南海西部的城市之核,也将是整个西樵山风景区的主入口。”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说,听音湖片区把5A西樵山从山上延展到山下,形成“山上观音,山下听音”的格局,并将水网、桑基鱼塘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带动西部文旅发展。
整体突围
强化三镇联动
一主三副建“岭南文旅第一极”
“听音湖片区坐拥西樵山及周边地区独特的自然、历史及人文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是资本人流集聚的首选之地,也是西部承接市、区政策资源的最佳着力点。”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建设规划局局长李耀茂介绍,按照规划,听音湖片区不仅汇聚大量的优秀文旅项目,更是引入高端酒店和商住区。游客和市民在此既能感受岭南文化,也可以享受到一站式吃喝游购娱服务。
对于南海西部打造“岭南文旅第一极”的目标而言,听音湖片区的改造提升,强化了西樵山在西部文化旅游轴线上的核心节点作用,扩大了5A景区的龙头和辐射效应,促进了南海西部文化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拉动西樵中心城区向西拓展,优化了西樵山下城市的品质和环境,巩固了其作为南海西部“一主三副”格局中“一主”的地位。
未来,听音湖片区将以南海会馆、樵山瀑影、云影琼楼等听音湖八景与西樵山南海观音、云泉仙馆、奎光塔等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渗透岭南文化精髓的文化景观轴。通过西部旅游大道与九江、丹灶的自然人文景观有机整合,把南海西部区域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变成城市竞争力。
届时,南海西部三镇依托各自的城市特色建筑、文化、景观,配套各类商业服务设施,必将形成巨大的旅游吸引力,打造出一个富有浓郁岭南风韵的文旅RBD商业休闲区,从而实现西部片区的整体突围。
观察眼
从“山上”到“山下”
文翰樵山再发现
“山上观音、山下听音”。在听音湖片区规划建设之后,一个山上与山下联动的“文翰樵山”新景观格局已经呼之欲出。
从“山上”延展到“山下”,是南海西部一次很有象征意味的战略举动。以往,外界对南海西部包括西樵镇的认知,更多聚焦在“山上”,即集中在西樵山身上。而听音湖区域的规划和建设,让外界对西部的认知得以从“山上”延伸到“山下”,这不仅是南海西部景观格局的一次再完善,也是旅游资源的一次再整合。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从旅游景观层面来看待听音湖片区的推进,显然并不能完全看清楚西南海未来的意图和方向。从“山上”到“山下”,实现上下联动发展,不仅体现在景观资源的再整合,更体现在整个西部产业、城镇布局的再塑造。
形象地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南海西部龙头的西樵镇,其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个“山下—山上—上下联动”的历史演变轨迹:改革开放初期纺织产业等的兴旺,是西樵产业以“山下”为重点的体现;自上世纪90年代起,西樵山旅游风景区的崛起和壮大,是西樵“产业上山”的最好说明:而在过去三年里,南海西部确立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与纺织、物流、汽配产业等互动发展,南海西部正期待演绎一出“山上产业”和“山下产业”联动发展的精彩大戏。
而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之下,南海西部核心区的城镇化进程同样经历着演变:
在西南海内部,城镇化进程已从此前以西樵山为投入重点,悄然走向一个以“大西樵山”为核,以三镇联动为延伸,更加立体丰满的岭南文旅RBD新格局。
在西南海外部,龙湾大桥下月投用,新西樵大桥明年年初正式通车,更让我们猛然发现,西南海距离佛山中心城区已经从“那么远”转变为“这么近”,更深入地融入佛山中心区和广佛核心区——南海西部的区域价值,同样亟待外界来一次“再发现”。
从“山上”到“山下”,我们对南海西部的再发现,还不止于此。在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新四化”之后,新型城镇化即将成为中国未来大战略。对佛山而言,新型城镇化系“1+2+5+X”组团、探索“产城人融合”;对南海而言,新型城镇化是“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三大片区统筹协调发展。而对南海西部而言,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应该是什么?
当西南海的产业布局、城镇进程伴随着独有的文化景观要素,从山上延展到山下,达致更加融洽的“三位一体”,一条“文化引领、产城人融合”的特色路径,已经在南海西翼逐渐清晰。这正是南海西部样本价值的“再发现”。
当中国即将迎来新型城镇化历史时刻,当西樵山正式进入“听音湖时间”,就让我们仔细倾听来自“文翰樵山”的阵阵涛声。林焕辉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