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水河上的纤夫
本报记者 徐行 摄
酉水皮划艇竞渡
湘西铁骑队向借母溪进发
资料图片
游客参与土家婚礼
凤滩水电站
本报记者 徐行 摄
龙兴讲寺
清澈的借母溪
文/本报记者 龙文泱 图/李健
她从西南来,“三千里碧水为路,五万峰青山作营”,与古老的沅陵城相遇,是沈从文眼中“美得让人心痛”的画。
她是土家人的母亲河、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从历史的长河中逶迄而来,每片波光都泛着灿烂文明的光辉。
酉水河,传奇故事多。7月27日至28日,1100多名户外运动达人集结沅陵酉水画廊,参加中国·湖南(沅陵)首届山水运动节,“笑傲黑木崖,竞渡酉水河”,追寻一条河的传奇。
山中寺 大儒情,少帅恨
相关景点:龙兴讲寺、凤凰山
沅水溯流而上到沅陵。“北枕沅水,南傍土丘”,据说,这是沅陵县名的由来。但当地人认为,沅陵是沅水边的君王陵,《水经注》里写:“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窑头村黔中郡遗址所有的四十余座圆土山组成了巨型墓葬,墓主人兴许是历代黔中郡王。
沅水从西南来,在县城西北部与从西北方来的酉水交汇,继续向东北方向流淌,像一双手将城捧在掌心。水运发达,沅陵成为沅水中上游最大的天然码头,文化和宗教也兴盛起来。佛教盛行时,小小县城内的寺庙竟多达285处。如今城内仍有两处:凤凰山的凤凰寺和虎溪山的龙兴讲寺。
县城西北角,“临沅对酉,二川交汇”处,茂盛楠木的绿叶间,龙兴讲寺红墙灼灼。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修建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以此感化“判服无常”的西南群蛮,成就了这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
从牌坊式的头山门上行,左侧的黔王宫是明清时的商人会馆,内设的戏台与看台可想见当年水边小城的热闹喧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的二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记录了历史的足迹。无钉无铆的木质结构是典型的唐朝构造,大雄宝殿内八根直径80厘米的楠木内柱经碳十四测定为宋代遗存,镂空石刻讲经莲花座相传源自明代。
龙兴讲寺曾是五溪的佛教中心,香火鼎盛,但吸引大儒王阳明讲学一个月的,却是它的山幽林静。“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间沉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其弟子纪念他所建的虎溪书院紧接寺后。经寺内和尚治好眼疾的明代尚书、书法家董其昌见此美景,欣然题就“眼前佛国”匾额至于大雄宝殿。
如今,龙兴讲寺还作为沅陵县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县的厚重历史。元代知州黄澄存及其夫人合葬墓出土,男性古尸保存完整,在考古界享有“湖南第二马王堆”美誉。墓中还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广告——元代商品包装广告,一系列服饰弥补了当时对元代服饰研究的空白。
往沅水下游去,河岸边的凤凰山因为张学良名声在外。1938年3月,张学良被秘密从郴州苏仙岭转到沅陵,幽禁于凤凰寺。
古寺香火轻飘,古井清波微荡。少帅已逝,宁静的凤凰山却忘不了他的点点滴滴。屈将室尽诉少帅生平,二楼一座石桥通往江边的望江楼。
有时,张学良和发妻于凤至会过桥到望江楼欣赏风景。沅陵老城就在山下,沅水穿越两岸的青山和土家吊脚楼逶迤而过。美景如斯,却无法消解张学良心中的苦闷:“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在防空洞内默默刻下“雪仇”二字。次年11月,日军进犯湖南,张学良被迁移到贵州修文县阳明洞。再后来,江水淹没了老城,少帅的身影也沉寂于茫茫历史长河。
两条船 纤夫号,新娘泪
相关景点:二酉山、酉水画廊、凤滩水电站
山水运动节赛事:
7.27 上午9:30-11:00 酉水皮划艇漂流赛(凤滩—高滩—二酉山,30公里)
7.27 下午4:30-6:00 “书山有路”二酉山登山比赛(345台阶—二酉寨—999台阶—仰止亭)
7.28 上午9:00-11:30 龙舟竞渡(酉水风情画廊主码头,俱乐部为单位竞赛)
酉水,沈从文笔下的白河,有着令人沉醉的风光与往事。
酉溪与酉水交汇处的二酉山,山不高,却满身的诗书芳华,被誉为中华文化圣山。下游的二酉苗族乡乌宿村是有名的教授村。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二酉山以“藏书”闻名。连山的样子都因起伏状如书页,得名万卷岩。传说,德圣善卷为避舜的禅让来此守护黄帝藏书,教化民众。秦始皇焚书坑儒,博士官伏胜将五车(两千多卷)竹简藏于山腰的藏书洞。
攀登345级台阶,书山寻路。千年前,年轻的诸葛亮曾来此寻书未果,拜学识渊博的水镜先生为师,并根据二酉山东面的鳄龙山取号“卧龙”。绿树、芦苇与野葡萄藤夹道的山间小路弯弯曲曲,串起藏书洞、启蒙泉、聪明泉、糊涂泉、法华泉,通往山顶的土家寨子,是又一个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的世外桃源。从古至今,当地孩子开蒙前,登二酉山、祭善卷、拜伏胜是必不可少的开蒙式。
过了二酉山再北上,8公里的酉水画廊最能体现水边土家人的痛与乐。体验酉水河道文化,坐纤夫船。参与土家婚俗,坐花船。
喝下码头拦门酒登上纤夫船,变身酉水船工。船内供着河神像,高壮的船老大正在用玉米和黑米在竹篮里摆八卦图,准备祭河神。升帆、摇橹,船老大站立船头念念有词,船工唱和,把米粒撒下河,完成祭河神仪式。船到号子谷,读《祭河神文》。打夯号子、盘木号子、车水号子、油榨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远响亮的酉水号子响起,随劳动动作有节奏地起起伏伏,把人带回“四十八滩到长安,四十八滩到武汉”的船工时代。
那时候,有世界第一空腹拱坝之称的凤滩水电站还未建成,酉水不像现在这样宽广丰盈,河窄、水少、滩险、浪急,滩滩有纤夫,岸岸有寡妇。西岸那座香炉岩,到此定要烧香拜祭祈求平安。东边浪塘村的窝屎岩,是水边的厕所。再往前,由于地形复杂、乱石林立、水流滩急,纤夫们必须像狗一样俯在岩石上拉纤的地方是狗拉岩。悬崖上一条曲折的黑色铁链名叫寡妇链,是公公、丈夫、儿子皆拉纤坠河的明朝寡妇乞讨筹资所铸。
越往上行,险滩越多,也越深入土家人的历史。青山夹岸的土司门旁的红字碑记录了长沙王马希范和土司王彭士愁的两次溪州战争,这里还是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溪州铜柱的原址。数年前,凝视青绿的酉水河,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说,酉水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前,川商就避开三峡天险,在川东坐船,经酉水到古黔中的郡治沅陵,从沅水转运贵州,再组成马帮走黔、滇山路,用水陆联运的方式到达印度。
也许水上的生活太过跌宕,土家人办喜事也被咸湿的泪水浸泡。花船上,可做新郎,扮新娘。一片树叶吹起《木叶情歌》,阿哥阿妹情意浓,《五更调》调调有情。菩萨选定新人,新娘披上红头盖,开始哭嫁。祈福拜祖,摸摸竹牌看生男生女。祝酒添福,喝完十大杯,再喝十小杯,一首《十八摸》,唱得人心里蝴蝶乱飞。唢呐声中,坐轿上岸,走过篱笆墙,到堂屋里三跪九拜,终入洞房。
一条河,两条船,满载土家人的悲欢。
巫风盛 山悬棺,溪借母
相关景点: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巫傩圣山
山水运动节赛事:
7.27 上午9:00-11:00 山地自行车赛(凤滩—陈家溪)
7.27 上午9:30-下午2:00 溯溪赛(陈家溪—借母溪)
7.27 上午9:30-下午2:30 穿越黑木崖(大黑木崖—小黑木崖)
赶尸、放蛊、辰州符,金庸笔下的“辰州三绝”源自沅陵。沅陵是巫傩文化的发源地,除了传统龙舟(纪念当地苗族先祖盘瓠)和沅陵山歌,辰州傩戏也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往酉水上游走,神秘气息愈浓。在明溪口镇,6座大山貌似傩戏面具,有眼睛、鼻子与双角,被当地人誉为巫傩圣山。其中一座海拔664米的山,左眼里有巨型悬棺,右眼里有洞,洞内有20多米高的佛型钟乳石。
楚地巫风盛行,巫傩圣山周边几百里仍流传着跳丧、跳香、跳七姑娘等风俗。明香节是沅陵人祭祀盘瓠的特有形式。“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肴奠于祖茔……是月望日农家祀五谷神,曰降香……”《辰州府志》风俗卷十四载,每年十月十五至十六,跳香花(野菊花)盛开,村村寨寨都会齐凑钱米做香豆腐(水豆腐)、香糍粑(糯米粑粑),在供奉着360尊面目狰狞的“五谷”木雕神像的庙中欢庆节日。
巫傩圣山深处的陈家溪村,国家自然保护区借母溪的“借母”传说引来了许多探秘者。传说借母溪山高路远,男子难以娶媳妇,由妞子客从山外带来女子生子后送回,谓之“借母”。
达到“借母”传说的山中深村,要徒步溯溪而行,走过17公里林溪交织的路。山谷里翠绿叠嶂,溪流清清,是徒步、溯溪、探洞、攀岩、速降、漂流等户外活动的天然运动场,也是夏日的清凉之处。大大小小的螃蟹和鱼儿躲在石缝间,孩子可以在水浅的地方捉蟹戏水。寻个无人的深水处,借母溪就是一个天然浴场,泡上十几分钟,满身的轻松自在。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