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甚至是广东唯一的羽毛球国际级裁判长雷铭基,他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裁判队伍的断层与“羽球之都”地位不甚匹配,希望更多人努力去弥补这个缺憾。
雷铭基也是广州羽毛球发展半个世纪的见证者,在他眼里,尽管广州已拥有了良好的羽毛球氛围和发展前景,也涌现出大批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但广州羽毛球裁判队伍的发展却没有与之匹配。迄今为止,广州甚至广东的国际级裁判长只有他一名,而且就连比国际裁判长稍低一个等级的国际A级裁判员,广州还无人考取。“不得不说,裁判员队伍的断层是广州羽毛球发展中的一个缺憾,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才能弥补。”雷铭基说。
不过,在谈到广州羽毛球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时,雷铭基是如数家珍:“从举办第一场国际比赛到现在举办世锦赛,广州羽毛球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场馆的增加。记得广州在1956年首次举办国际赛事时,广东队和印尼队打友谊赛,连一块像样的场地都找不到,只能在中山纪念堂里进行,而且当时是把中间的座位拆掉,才腾出一片场地。如今广州的羽毛球场已经达到了2000多片。”
“第二是广州羽毛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目前广州已拥有300万、400万的羽毛球人口了。再一点就是群众活动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广州都会举办大量的青少年羽毛球比赛,为广东省队输送了很多后备力量。”雷铭基说。
而作为一名经历过国内外各种大赛的国际级裁判长,雷铭基认为广州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于球迷:“广州球迷有三个特点。一是人数众多;二是球迷热情很高,让现场气氛浓厚;三是他们更懂球。与其他地方的球迷相比,广州球迷观赛时除了为主队加油外,对客队的精彩表现也会喝彩。这是其他地方球迷无法比拟的。”
南方日报记者 朱小龙
实习生 张琛平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