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手信与台湾伴手礼差距何在?--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广东手信与台湾伴手礼差距何在?

2013年08月07日08:19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广东手信与台湾伴手礼差距何在?

  除了老婆饼、鸡仔饼、广式腊味之外,我不会考虑去买一罐酱油或者一罐豆豉鲮鱼送给朋友。因为真的不好意思拿出手,就拿那些饼类来说,可能以前人们很爱吃,但是现在不一定爱吃,而台湾凤梨酥东西合璧,口感酸中带甜,非常讨喜,这是我心中广东手信与台湾伴手礼的最大差别。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大陆游客消费实力惊人,台湾地区伴手礼市场商机无限,其中又以凤梨酥为冠,各家业者竞争激烈,除了知名店家维格、佳德等店外,很多以造型抢市的伴手礼或者小吃也成功引起话题,吸引不少大陆客购买。台当局观光部门此前公布的2012年赴台旅客调查显示,台湾2012年全年观光收入达117.69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36%,创下历史新高。全体赴台游客日均消费额为234.31美元,其中以日本游客日均消费308.65美元为最高,大陆旅客以265.26美元居榜眼。但就消费明细而言,购物花费以大陆游客每人每日消费157.37美元最高,超过了日本游客的71.36美元,且购物成为大陆游客在台消费的最大花销,占日均消费的59.33%。

  大陆客带动的庞大商机,让凤梨酥成了一颗颗的“台湾金砖”。据台方统计,大陆居民赴台游开放后,近四年来凤梨酥产值翻了近17倍,去年达260亿元新台币。以台湾某以凤梨酥为特色的饼家为例,该饼家在台湾拥有十几家直营门市,产品以凤梨酥、绿豆糕为主,今年前6月营收高达新台币6.4亿元。这家饼家专攻团体客,各家直营门市都可以看到外头停满一辆辆的游览车,大批大陆客挤爆店家,从试吃、销售到装箱、外送,提供给大陆客“一条龙”的完整服务,成为大陆客心中台湾凤梨酥的领导品牌之一。开放赴台游这五年来,大陆民众赴台游累计超过620万人次,他们手提肩扛的行李中总少不了几盒凤梨酥。凤梨酥伴手礼也带动起台湾凤梨的相关产业链,从种植凤梨的果农、西点面包厂、观光工厂到凤梨酥门市,整个市场都活络了起来。

  没想到小小一盒凤梨酥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广东的旅游产品——广东手信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笔者想起此前前往北京出差,想顺道带点广东特产给老同学,但是想来想去,问来问去都没有人能够说得出,带点什么礼物最有广东特色,总不能带一幅广绣去吧?这种礼品太正式了,最好是能吃的,送给老同学,一家大小都可以吃,先是说带老婆饼鸡仔饼,但是我以及我周围的朋友都不喜欢吃,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带给朋友?不厚道,后来带了些广式腊味,总算是完成了任务。笔者查阅新闻资料得知,2011年广东曾评选过“十大手信”,其中包括有致美斋岭南名酱、咀香园佳节有礼、皇上皇广式腊味组合礼盒、莲香楼鸡仔饼、利工民文化衫等等,但是笔者很诚恳地问一句,这些手信有多少是得到过广东街坊的认可的?这些手信都是街坊们平时喜欢的吗?也真的是外地游客喜欢买的吗?

  至少笔者认为,除了老婆饼、鸡仔饼、广式腊味之外,不会考虑去买一罐酱油或者一罐豆豉鲮鱼送给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真的不好意思拿出手,就拿那些饼类来说,可能以前人们很爱吃,但是现在不一定爱吃,是它们的“老字号”给它们带来现在的光环,而台湾凤梨酥属于东西合璧做法,酥脆外皮类似西方烘焙,内馅则属中式传统,口感酸中带甜,非常讨喜。这是我心中广东手信与台湾伴手礼的最大差别。在我们品尝得到的差距之外,还有看不到的差距,凤梨酥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可以有不同的厂家生产,而广东十大手信都是具体为某一个个体,个体最缺乏竞争力,也最难有说服力,如果是无人不晓的单独产品,或许可以单独作为手信来推广,但是看看国内的手信,基本上都是集合名词,北京烤鸭、武汉鸭脖子等等。

  也许有人说是因为我们的推广不够,但是这个看法很片面,宣传推广只能让手信加速让游客知晓,而无法加速让游客认同。如果买回去的礼物不好,口碑不好,以后谁还回来买这样的产品做手信?台湾的凤梨酥为什么热销?因为当地人也很爱吃,你到一个地方,最特色的礼物莫过于当地特有的而当地人又特别喜欢的,而且还要便于携带。昨日广州迎来了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旅游团,对过境免签政策的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每年可能会带动数十亿的收入,而景点、住宿和日常饮食是必须的开销,旅游购物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广东以及广州而言,推动过境免签游客购物最大潜力在于旅游特色产品,什么样的产品会吸引他们,什么样的产品在他们眼中才是真正的广东手信,你知道吗? 蔡华锋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