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两代寒门状元——张才荣与高海生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世宁 实习生 张适
近年来,“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表象便是来自贫困地区的高分考生逐年减少。今年广东高考成绩公布后,人们赫然发现,广东理科最高分考生、来自信宜中学的张才荣,是个地道的农村娃,“寒门”学子似乎又看到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希望。
32年前,信宜中学出过一名文科状元,两代状元产生的环境有何异同?近日,信宜中学新老两代状元在广州相遇,交流了他们的成功秘诀。
来自农村,
状元也是农活“达人”
1981年,从信宜中学走出的文科高考状元名叫高海生,当年《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还报道过他的事迹,至今不少年纪稍长的信宜人仍对此事津津乐道。
来自农村家庭,从小农活自然没少干,高海生印象最深的是中考结束后,为了筹高中学费,他一个人挑着差不多50公斤的担子,进县城卖扫把,“当时进城一个扫把能多卖5分钱,走一趟能赚几元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高海生回忆说,当时他走了30公里山路,那也是他这辈子步行走过的最长一段山路。就连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高海生也正在田里干活,“后来大队通知我回学校,说有记者来采访,我才知道自己是状元”。
虽然没有干过特别重的农活,但张才荣谈起插秧、除草、收割,也是样样全能。在农村,学生帮家里干农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张才荣的班主任王方荣老师表示,城里孩子上学,全家人都为他做后勤服务,而在农村,不少学生放学后,首先是煮饭做家务,然后才是学习,除了完成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学习课外知识,城里孩子这个时候则可能在看书或和父母聊天,在心理上城里孩子已经占了很大优势。
两代寒门状元,
各有过人之处
在高海生参加高考的年代,是不缺“寒门贵子”的,他所就读的北京大学法律系,那一届有四五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状元,其中三个是农村娃,所以高海生对于产生状元的条件也有了自己的判断,“状元的出现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要天资,要勤奋,还要一点点运气,游手好闲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状元的”。
在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两代状元都有一些过人之处。高海生对自己的记忆力特别自信,当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在1980年以理科生身份参加高考落榜后,被校长动员转为文科生。短短一年之后,这个理科出身的文科生竟然成了文科状元。
张才荣的过人之处则是他出奇的稳定性和思维的灵活性。王方荣老师是张才荣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对于爱徒的了解不可谓不深,即便如此,王老师也是在高三时才发现才荣是北大、清华的苗子,“高三几次考试之后,无论试题难易,才荣的成绩一直稳定在690分以上,这是大部分学生做不到的”。
在王老师看来,张才荣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如此稳定,一是基础知识特别扎实,二是思维的迁移性很强,“做完一道题他会总结反思每一步的联系,懂得举一反三,所以很多难题到了他手上都能迎刃而解”。
基础有差距,
寒门状元难复制
“寒门难再出贵子”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张才荣夺得理科状元,他所在班级67人参加高考,66人上一本线,而信宜中学的一本率也达到20%左右,证明在与城里孩子竞争过程中,农村学生仍有得一拼,这是否意味着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加入高分考生行列?
王方荣老师表示,早些年,与城里高中相比,无论从师资还是教学条件,基层高中几乎都是完败。近几年,基层教师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加培训,也可以便利地通过网络获取最新资讯,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可以说与城里教师相比已相差不大。“但是高考比拼的不仅仅是高中三年,而是从学前到高中的一整个学习过程。以前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学前教育,家长也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近年农村也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是看到效果要多年以后。”
此外,基层高中紧缺教学实验设备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理科实验,城里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而在很多基层高中,学生只能看老师演示一次,学习基本靠死记硬背。在高考中遇到的题目,就很难灵活应对。”王老师无奈地说。
张才荣的成功是否可被复制?王老师认为,遇到好苗子仍有可能培养出顶尖学生,若要大批培养,则有赖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进入大学,
与其自卑不如直追
近年,一直都有关于状元难成行业领军人物的说法,已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28年的高海生也坦言,按照当前社会有关成功的认定标准,自己混得只能算一般般——虽然是广东律师界的代表人物,但不是领军人物。成为状元,似乎就注定了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承受着因此带来的压力。
高海生还表示,农村孩子进了大学普遍有一种自卑心理,“城里孩子的知识结构、懂的常识性的东西比农村孩子多一大截。但这对农村孩子而言也是动力——差,就要想办法拼命学习,赶上去”。他告诫张才荣,不要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而自卑,在大学前的环境中已经做到最好了,在新的环境里,经过一两年的适应,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进了大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平起平坐,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大学,要学会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新科状元二三事
高中三年,无手机无电脑
“农村孩子,思想比较淳朴,接触外面的东西比较少,心思能集中在学习上;农村孩子的读书的意识绝对比城里的孩子强很多,生活安逸人就容易变懒惰,家里什么都有,自己可能就不想去学。”王老师说,高中三年,张才荣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这些城里学生必备的现代化装备,张才荣直到高考后才拥有。
华约招考,物理才20多分
除了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王老师看来,自主招生等选拔制度对农村孩子也不公平。高三下学期,张才荣曾参加华约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结果物理只拿了20多分,“题目都是奥赛的影子,农村学生看了根本一点思路都没有,而城里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很轻易就能考六七十分。”
王老师坦言,在基层学校,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参加竞赛获奖可以有高考加分。“当时我送学生参加自招考试,在场外等候,我收到一大沓传单,我这才知道,自主招生考试也有培训,甚至还有人教你怎样面试,当时就感觉这成了有钱学生的游戏。”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