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泳志
大兴区南苑至廊坊公路东侧,是南海子麋鹿苑,我国第一座以散养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南海子有丰美的苇草,泥泞的沼泽,为麋鹿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本为中国独有,但1865年被法国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送到欧洲。我国野生的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劫掠,猎苑毁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
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国家在北京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短短的8年里,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从20头繁育为200余头,成为仅次于乌邦寺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开始恢复了往昔特有的风貌。
明代诸帝在南海子内大兴土木,先后修筑了旧衙门提督官署、新衙门提督官署以及关帝庙、灵通庙、镇国观音寺等建筑,并按照二十四节气修建了“二十四园”,派1000余名海户放养和守护麋鹿、黄羊等禽兽。到了清朝,为让这一珍稀鹿种得以生存,就在南海子内选定一处小海子,作为麋鹿散养区,并配有一整套完整周密的保护措施。
到了清朝,南海子占地210平方公里,是京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皇家游猎场所,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到南苑打猎。南海子内泉水、湖沼星罗棋布,河道纵横。如小龙河、凤河、凉水河以及一亩泉、大泡子、双泡子、后泡子、三海子等河、泉、湖。丰富的地下水源,适中的水热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南海子地区成为京城近郊水草肥美、景色秀丽的旅游佳地。
如今的麋鹿苑亦是风景优美的大花园,绿草如茵,百花争艳;鹿鸣双柳,虎啸鹰台。每到春天,晴云碧树,别有一番特色。明朝大学士李东阳《南囿秋风》诗中有“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南海子的优美景色。
麋鹿苑还引进了豚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水鹿和狍等鹿科动物,使麋鹿苑逐步成为一个中国鹿科动物的研究地和博物馆。麋鹿苑内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呈葫芦状,约400亩的湖面,湖岸四周垂柳成荫,芦苇摇曳。在这里,散养的麋鹿或悠闲地躺着,或趟水吃草;几只鹤优雅地在麋鹿眼前散步。游人走过横跨小河的一条栈道,便可远远地观看那些生灵,毫不影响它们的生活。
【温馨提示】
电话:69280675
公交:乘地铁亦庄线旧宫下,穿过南海子公园可至麋鹿苑南门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免费参观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