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时代的永安百货。(来自网络)
永安月刊
引领
文/记者陈庆辉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出版《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的宋钻友接受广州日报采访,对广东人在近现代上海的摩登时代的创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广州日报:听说您专门写过一本书叫《永安公司与上海都市消费》?
宋钻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最引人瞩目的时代,人们把上海比作魔都,用以指称其现代、繁华,“摩登”一词风靡全市,市民的观念呈现昂扬向上的进取和开放。作为广东人郭乐、郭琳爽开的永安公司因长期坚持以中高档商品销售为主,对南京路的繁盛、浮华影响尤大,凡西方市场流行的商品,永安大都聊备一格,以满足特殊人群,从1918年9月开张到1949年,永安公司成了那个年代上海摩登生活的倡导和推动者。
从1918年开张,永安公司长期以销售环球百货标榜,公司派出人员,常年在世界重要商埠巡梭,搜求流行而又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商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安的商品长期引领着上海摩登人士的生活时尚。
首设西装部
广州日报:永安公司在服装上应该对国人有很大影响吧?
宋钻友:据了解,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核心人物。但是让西装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时尚的服装还是永安公司。永安公司是在上海首家设立西装部的公司,专售男女西装服饰,如美国金叶牌衬衫、美国羊毛领带、英国开领衬衫、德国什色丝围巾、英美国制皮大衣等。上世纪三十年代,永安设立新装部,制售各类西装。
不仅仅在大件服装上,就是在小件服饰上永安也引领着潮流。比如在国人穿的袜子上,20世纪初,舶来的袜子在用料和式样上对国人有相当的吸引力,永安的袜子部全部出售英法等国的著名品牌,如英国的雷云娜小方跟真丝女长袜,英国各厂男女羊毛袜、Kayser最薄全丝女袜、Holeproof厚薄长筒女袜、Rosaine全丝最薄摩登女袜。
粤音唱片热销
广州日报:据说粤剧在当时的上海也有很大的市场?
宋钻友:音乐部是永安公司的一大特色部门。销售商品有三类:唱机、唱片及乐器。永安销售过多种舶来名牌唱机,也销售过百代、高亭、璧架、物克多、大中华等公司的唱片,既有西洋音乐,也有京剧、苏滩、粤剧、申曲等。
公司为粤商开设,经理郭琳爽又酷嗜粤剧,可能因这一层关系,永安音乐部经常有粤剧唱片出售,如1926年7月4日《申报》报道,永安音乐部自美国进口一批粤调唱片销售,内有肖丽章之《爱娜姑娘吊影》、牡丹苏《唐明皇醉酒》等,皆印有唱词,随片奉送。
1935年后,公司加强收音机的销售,成立了无线电部。抗战时上海成为孤岛,市民对国内外战局发展十分关心,高级收音机,尤其能清晰收听欧美短波播音的收音机成为市场抢手货,此时创刊的《永安月刊》显示,公司销售多款高档收音机,并特别指出能收听短波广播,以促销售。
香水属顶级
广州日报:当时高档化妆品能高档到什么地步呢?
宋钻友:永安公司当然不放过高档奢侈品的经营。我从上海档案馆里看到,永安公司仅仅从法国进口的化妆品多达万余种,其中最有特色者,为巴黎道士各厂出品之爱情花香水,每套售价375元,而当时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也就是20元左右。这种香水是首次在亚洲市场面市,上海成了这款巴黎香水亚洲之行的首秀城市。
1930年11月冬季大减价期间,永安又进口法国雪花膏名牌百炼霜500箱,“巴黎妇女均视为美容圣品,既可保护皮肤,不使粗老,并能除斑灭累,嫩肤美容,堪称空前圣品”。
《永安月刊》
商场杂志的文学范
70年前,当时上海滩四大公司之首的永安公司曾推出一份文化杂志《永安月刊》,该刊于1939年5月创刊,至1949年3月止,十年间共公开发行118期,按月出版,从未间断,堪称海派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由于该刊登载大量上海文人的文学作品以及摄影、漫画、美术书法佳作,名噪一时,与当时流行的《良友》等杂志共享市场。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