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登场: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 译林出版社 【澳】朱利安·阿桑奇著 任海龙 常江 译
他是全世界知晓秘密最多的人。他发现,暴虐势力的主要力量源泉就是它能够秘密地行使权力;于是,电脑荧光屏背后,他开启了机构和政府组织“信息公开新模式”。他本身即是个秘密。行踪不定的背包客,背景无从查起。阿桑奇到底是谁,网络英雄还是权力黑手?在他的自传中,他必须澄清。
在每一个工作过的国家,我们都发现有些人和有些组织受到权贵打压,生存在法律或人身威胁下。不管是为躲避当局而逃亡的那位马来西亚编辑拉惹·柏特拉,或是因为被房地产开发商起诉、被迫将业务转移到瑞典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美国房屋所有人协会,还是俄罗斯的改革派,以及被山达基教挥舞着法律大棒穷追猛打的众多人士,他们都需要在一个信奉透明、公正的避风港获得安宁,让自己的声音能够为世人所听到。这样的一个地方也应该是新闻的避风港,由法律规定保护消息来源。新闻自由将是法律的基本精神,网络自由将是现代精神的一部分,免予起诉将是一项标准。我对这个避风港的展望渐渐成形:一个政治独立的地区,一个人们可以不再逃亡的地方,一个将举报人视为英雄而不是公敌的地方,一个法律咨询随时免费提供、全民上网的地方。听上去似乎是极乐世界,我开始意识到,也许冰岛就是这样一个天堂。
2009年12月,我受邀去冰岛的数字自由大会上发言,开始真正考虑怎样才能够鼓舞冰岛成为世人迫切需要的开放性避风港。冰岛的国情在某些方面特别适合:经受了银行危机的重大打击,已经做好了变革的准备;劳动人口教育程度很高;网络普及率居西方国家首位;位于欧洲和美国的正中间;能源(地热能和水能,百分之百环保)价格欧洲最低,这点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运行大量计算机;气候很冷,是天然空调,服务器不会过热运转。冰岛也有较稳固的言论自由传统,而且就在银行泡沫崩溃之前,在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新闻自由指数榜上与卢森堡和挪威并列第一。选在冰岛的话,也特别符合我的幽默观:与典型的避税港恰好相反,冰天雪地的冰岛远离加勒比海,位于北大西洋中。我在会议上指出,具备了以上条件的冰岛,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佳的开放性避风港和出版发行人的天然家园。
种子已经种下,在与会者和冰岛其他支持者的脑海中生根发芽。2009年底我特别忙,还赶回柏林,在12月27日的混沌通信大会上再次发言,不过还是渴望尽早返回冰岛。2010 年1月5日,我们再次来到冰岛,仍然对创建避风港的理想满怀热情。当时有差不多13个人为该项目工作,如罗普·洪赫莱普、雅各布·阿普勒鲍姆、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斯马利·麦卡锡、克里斯廷·赫拉芬松、比吉塔以及其他一些新闻工作者、活动家和学者,从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香港和美国在线为我们提供咨询意见和专业知识。首先需要准备起草立法申请,与一家名为点子屋的公司合作,它们的角色是创业孵化器,为有点子但没钱的人提供服务。我们没日没夜地调研、游说、起草申请,为其被写入法律创造最大可能。比吉塔·约恩斯多蒂尔为了能让避风港的点子通过议会,不断努力拉票,我们也为一些保守议员做了特别演示。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比我一开始设想的要复杂得多,至少需要修改13项主要法律,但冰岛议会目前已经投票决定,命令行政部门起草法律,流程持续至今。
当真相与谎言边界模糊……
11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