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租借威海卫前,驻扎此地的清兵(1889年)显得臃肿、松散,连鞋子也各穿各的。那顶军帽仿佛从摊贩那儿捡来的,站立的姿势更显出慵懒的中国人的习惯。
清兵的训练虽然也引入西方军队的办法,但那时连枪也只是两三人一支,只有在训练场还可以摸一摸,这种军队怎么打仗?
2▲英国无视中国主权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租威海卫专条》的有关规定,立即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烈反对。此时英方又辩称在威海卫招兵组建军队,是为了维护租借地的安全,不会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使用该部队。
3 ▲一支由 300多名中国流民组成的雇佣军于1899年在威海卫正式成立了。由于这支部队是在中国组建的,按照英国当时以组建地为部队命名的惯例,把这支部队称为“中国军团”,又称“华勇营”。
4▲该军团的尉级以上军官均从英国的正规部队调任,士兵则在中国招募。招募范围,完全违背了“只在威海卫招兵”的承诺,扩大到了山东、直隶等地。除了乐队、译员、卫生队之外,还设置了长枪连、机枪连、炮队和骑兵队。
5▲还未穿军装的战士,也要学会站如松坐如钟。英国人的训练使中国人知道西方军队的强盛在什么地方,也吸引一些青年去参军。
6 穿上了英国人的服装、皮鞋,仿佛变了一个人。许多人也冲着这威武的姿态加入了华勇营。人们不知道,八国联军攻打清朝的战争中,德英精锐主力竟然是“华勇营”!中国人打中国人!
7 这支部队经过正规的英式训练之后,分别驻扎在威海卫的北大营、寨子和南北竹岛等地,担负威海卫界内治安和对外防卫任务。
8 ▲为了表彰这支部队攻克天津的战绩,战役结束之后,英国陆军便特意设计了一种以天津城门为图案的徽章作为中国军团的团徽,镶嵌在军团士兵的帽子和衣领上;为了纪念阵亡的官兵,殖民政府在威海卫特意树了一座刻有23名阵亡官兵姓名的纪念碑作为对这支部队的褒奖;1902年又挑选了12名官兵代表中国军团到英国参加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
□苏婴素
1898年11月,英国陆军部派员到香港和上海招募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然后到威海卫招募士兵,组建中国雇佣军团:英军华勇营。1898年7月1日《租威海卫专条》签字后,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清楚地认识到,光靠一纸空文难以实现殖民统治的目的。要想在威海卫站住脚,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作保证。中国雇佣军团组建后不久,就成为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威海人民的得力工具。特别是1900年威海人民掀起武装抗英斗争的时候,殖民当局就是利用这支武装力量对从事抗英斗争的中国民众进行了疯狂的镇压。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