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牙齿是“终生事业”--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爱护牙齿是“终生事业”

2013年08月20日14:20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爱护牙齿是“终生事业”

  受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口腔外科主任 赖仁发&口腔内科主任 马淑媛

  广东省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 胡飞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实习生 张沛 通讯员 温志勤 梁剑芳 本版图/陈健怡

  “牙疼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很多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但是从中国人的就医习惯来看,不少人是到了“牙痛”了,才会去看医生。牙科医生指出,人类牙齿的实际寿命有120年,远远比人类寿命还要长。但中国人的牙齿从40岁就开始衰老。牙病非小事,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爱护牙齿应该是坚持一生的“终生事业”。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在我国,达到这些标准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年纪轻轻,牙齿却频出状况,如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冷酸牙、牙龈出血……据调查,目前我国龋齿发病率为45%,成年人中牙齿不健康的高达97%。无论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还是成年人,90%以上的人都有牙周健康问题。

  牙齿不好

  与护牙观念缺失有关

  白领张女士是个不折不扣的“蛋糕控”,每天早中午都要吃一个蛋糕才安心。为此,今年才不到40岁的她,却烂了11颗牙,掉了一颗,而且她几乎每次刷牙都会流牙血,常常牙龈肿痛。不要说啃骨头,就连硬一点的肉,她也咬不动了。而她年过9旬的奶奶,却至今32颗牙齿齐齐整整,没有一颗龋齿,高兴的时候甚至还能啃甘蔗。张女士很自卑,她竟然比她奶奶还要早成为“无齿之徒”。张女士现在才意识到自己从小就没有好好爱护牙齿,以致人到中年老往牙科医院跑。

  朱朱还是个大学生,却满口黑牙,还因此影响了几单面试的录用。原来朱朱有个爱喝可乐的习惯,餐前餐后必须要喝上几口,要是哪天没有了“可乐拌饭”,她就肯定食不下咽。这种习惯竟然从小学持续到现在。如今由于长期被碳酸饮料腐蚀,朱朱的牙釉质已经被严重破坏了,要彻底修复很难,如果想要改善外观的话,只能去做烤瓷牙或者牙表面贴片,但此做法无疑也是对牙齿的再度伤害。

  在单位上班的李先生很喜欢剔牙,有事没事就叼个牙签,以致被同事取了个外号叫“牙签哥”。最近,李先生觉得牙越来越不好使了。医生警告他,再不戒掉“牙签”,他的牙齿就见不得人。原来,由于牙签的长期作用,李先生的牙齿根部已经开始磨损,牙齿缝隙也越来越大,牙签和食物的反复刺激,牙龈也出现红肿流血的现象,才30多岁的李先生,牙齿质量竟然如同五六十岁的老人。

  广东省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胡飞说,年轻人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牙齿问题,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牙齿护理的观念,临床上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一年洗一次牙的意识,有龋齿(烂牙)也没有马上要去医院补的意识。像周先生的龋齿,再不去修补,过几年牙齿不但没法用,连牙都会没了。通常只有等到中老年牙齿不好使了,才明白牙齿护理的重要。

  过度美齿

  也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很多人将牙齿当门面,花很多心思和金钱在美化牙齿上。为了牙齿好看,很多人不愿将时间耗费在漫长的正畸治疗上,而是寻求捷径。但是,其实最美的牙齿就是最自然的牙齿,任何的烤瓷牙、牙齿贴片都不能代替。

  小美是个平面模特,为了让牙齿好看,在几年前就去做了烤瓷牙,由于工作熬夜和饮食不当,牙龈常常上火、肿痛,又由于烤瓷牙的压迫无法舒展,导致炎症。同时,烤瓷牙与牙龈之间的缝隙很难用牙刷清洁,积聚了食物残渣,也加重了炎症。医生在检查时还发现,小美自己本身的牙根也由于平时刷牙方式不当导致磨损,再不注意就会发展为牙周病。

  大学生晶晶很注意牙齿的保健,不但常常刷牙,还去漂白牙齿。最近,晶晶老觉得牙齿酸,特别是牙根部位,一沾上甜的酸的都疼得要命,而且牙齿也变得十分脆弱,连咬个苹果也吃力。医生指出,晶晶的牙齿是因为过度的爱护而被破坏了。原来晶晶刷牙的习惯十分不好,横着刷,将牙根都磨耗出一个个“小月牙”,同时,由于常常漂白牙齿,牙釉质受到破坏,牙齿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口腔外科主任赖仁发表示,过度美白、烤瓷牙、牙齿贴片等美牙手段对牙齿其实是一种伤害。如洁牙粉的长期使用,会伤害牙釉质,甚至使牙齿脱钙;而贴片牙、烤瓷牙会容易导致牙龈肿痛,甚至伤害牙根,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状况。

  护理牙齿

  必需从小养成好习惯

  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平均1000多人就会有一个牙科医生,基本上每个人半年检查一次口腔;而在我国,1.1万人才拥有一个牙医。即使是护牙意识日益增长的今天,大部分国人对牙齿的重视,还是停留在美化形象的层面上,对真正的健康利害关系,考虑得并不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口腔内科主任马淑媛表示,在国内多数人对牙齿保健不够重视,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一旦牙痛,就乱服消炎药,直到痛得实在不行了才去看牙医。其实,人的一生中,牙齿本是最长命的伴侣,但为何偏偏有人正值壮年,牙齿就舍弃而去?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这个“终生伴侣”没有好好爱护,或者不懂得爱护。其实,从第一颗乳牙萌出,护牙工程就应该启动并坚持终生。

  68岁的赵姨最近花了三万多元种了三颗牙,回家后对家中儿女说:“你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爱护牙齿,不然老了还被自己的牙齿折磨那才叫后悔。”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齿移位、牙齿变脆、牙齿变稀疏、牙龈出血、出脓、发炎,都是牙齿老化的表现。所以,饮食、作息、刷牙方法、用牙习惯稍有不慎,都会对它们造成伤害。胡飞说:“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爱护牙齿。”

  “老掉牙是可以避免的,爱牙护齿从现在做起,老来可有满口好牙。”马淑媛建议,爱护牙齿应从刷牙开始,每天只要吃完饭就刷牙,每1—2年就对牙齿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现在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把牙齿保健纳入日常规划的观念”。一口健康、白净的牙齿就像一个初生宝宝,需要我们无时无刻地关爱,不可马虎,也不可胡来。

  六大护牙期,

  你做好了吗?

  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白发斑白的老人,一口牙齿伴随人的一生。从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到老年期,不同时期,牙齿保健的重点也不甚相同。究竟怎样才能拥有一口健康、洁白、整齐的好牙,请听专家支招——

  0-1岁

  ——喝完奶给孩子喝水

  宝宝长出小乳牙是在6-8个月。然而,宝宝每天晚上通常都要喝一次牛奶才睡觉,有些家长没有为宝宝漱口的习惯,长期这样,有些宝宝在婴儿期牙齿就会发黑。所以,建议妈妈给3-6个月的宝宝逐渐添加固体辅食时,在添加时要避免选择含过多糖分的食品。蔬菜和水果中已经含有宝宝需要的所有天然糖分,婴儿食品添加糖分是不必要的。如果自己制备婴儿食品,请不要添加糖和盐。

  此外,宝宝在长牙阶段,喝完奶后最好喝口水清洁一下口腔,这样对牙齿有好处,如果实在太忙,没有注意也没有关系,只要在临睡觉前喝点水,漱漱口就可以了。

  2-6岁——教会孩子早晚刷牙

  孩子的牙齿通常在2岁半之前出齐,六七岁开始逐渐脱落,长出“恒牙”。不少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脱落换为恒牙,所以长了龋齿也没关系,等到换牙就好了。但赖仁发解释,一口烂牙会影响孩子咬合功能,不利于食物的咀嚼、消化和吸收,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乳牙也有诱导恒牙萌出的作用。

  此外,孩子咬手指、咬唇、咬笔头等习惯会将牙向外顶出,形成龅牙;长期张口呼吸会使牙齿上翘;边吃边睡,躺着吃东西,上颌和舌面会向外顶,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地包天。所以,家长要尽快纠正婴儿在该时期的一些不良小习惯,以免越拖越久,最终只能进行矫正。

  为预防奶龋齿,家长睡前最好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吃完后可以喝口白开水,冲洗掉食物残渣。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刷牙时,家长可以拿棉签蘸清水帮孩子清洗牙面,1岁以后使用像狼牙棒一样的软胶的牙刷,1岁半就开始使用这个年龄段的专用牙刷,2岁半开始使用儿童专用牙膏(不怕孩子咽下的牙膏)。3岁以后,则应逐步训练幼儿自己刷牙。每天早晚一日,最好饭后都刷牙。特别提醒,晚上睡前一定要彻底地刷牙。

  6-12岁

  ——换牙期及时拔牙

  到了六七岁时,乳牙后会有小小的恒牙萌出,乳牙松动脱落,人的牙齿迎来了一生中第二个重要阶段——换牙期。马淑媛表示,在恒牙已经萌出的情况下,要拔掉滞留乳牙。尤其是在恒牙长偏,不在正常位置冒头,错位萌出时,更是要尽早处理乳牙,这样恒牙才会慢慢长回正常位置。

  相反,若乳牙提早掉落,会不会对恒牙萌出有影响呢?马淑媛解释,乳牙有诱导恒牙萌出的作用,恒牙会吸收乳牙牙根进行生长。但如果乳牙提早脱落,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此时乳牙的诱导作用降低,只会导致恒牙生长速度变慢,但不会“罢工”不长。

  有些处于换牙期的孩子一口乱牙,让家长颇为担心,急着想马上给孩子矫牙。赖仁发表示,6岁-12岁也叫生理性丑牙期,孩子的颌骨还没有张开,比较窄小,等到颌骨长大后,牙齿会有一些调整,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对于民间俗称的“六龄齿”,即恒磨牙,建议做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指在不损伤牙体组织的情况下,将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当它流入并渗透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这种方法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预防龋齿。

  胡飞提醒,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换牙,这时期可以多给孩子吃些粗粮、豆类等能咬的食物,饮食不必过于精细,可适当刺激牙和颌骨。

  12岁以后

  ——牙齿矫正越早越好

  到了小学高年级,许多人已经经历完换牙,恒牙已经彻底接过乳牙的班,为我们固守口腔的第一道大门。在中学,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周末休息两天回校后,发现某个同学的牙齿上多了个钢丝套,一年以后,摘下钢丝套,该同学的牙齿变得比以前整齐好看。

  在换牙期结束后,如果牙齿仍有不整齐、龅牙等症状,可以从12岁后开始矫正箍牙。虽然矫正牙齿并没有年龄限制,但换牙期结束后,越早矫正越好。

  但这个时期的小孩,由于喜欢喝碳酸饮料解暑,所以特别容易长龋齿。一旦发现孩子有龋齿,也要尽快前往医院治疗,以免龋齿渐进性发展到伤害牙神经的地步,需要根管治疗,费时也费力。

  成年人——不当生活习惯损牙

  牙齿最大的作用就是咀嚼食物,所以在牙齿的健康保护上,自然少不了要注意饮食。赖仁发表示,吃饭不能用力太大,以免咬到某些食物渣滓等硬物,导致牙齿崩断;还有人喜欢用牙齿咬开汽水瓶、啤酒瓶,殊不知这种行为也易导致牙齿崩裂;饭后不少人喜欢用牙签剔牙,总是剔牙会使牙齿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为了清理食物残渣,用牙线是更好的选择。

  临床发现,IT人士、企业高管、设计业者等人群,应酬多、工作压力大、作息习惯不佳的人患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比率较高。许多人为了工作熬夜,突然感到肚子空空,就随便找点东西果腹后继续埋首工作,往往不记得刷牙,长此以往,口腔健康自然亮红灯。而牙齿作为第一个消化器官,其健康状态也和整个消化系统密切相关,应酬多加上熬夜,不良生活习惯经常导致上火,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作为胃肠道顶端的牙齿,健康状况也会有所影响。

  赖仁发称,成年人的牙疾中,给大家带来最大困扰的是——智齿。智齿虽小,带来的疼痛却不小。成年人的疑问是:“智齿到底要不要拔?”由于智齿容易发炎,真到牙齿疼痛就是“牙痛惨过大病”。所以,建议智齿要拔掉,特别是下排牙床上长的智齿,更容易发炎,可能导致面部肿胀、发烧,影响日常生活。

  最后,他提醒成年人爱护牙齿关键是早晚刷牙。要选择刷毛柔软的牙刷,有条件的人还吃完一顿饭就可以刷一次牙,时间在5分钟左右,刷的时候适度用力,不宜过度。

  老年人

  ——牙齿缺失要及时补

  进入中老年期,牙齿硬度也有所下降,有时牙齿掉了一两颗,这种情况要不要紧,有没有补牙的必要?赖仁发强调,一颗牙齿就是一个器官,缺了牙相当于缺了一个器官,缺了牙要及时补牙。

  他表示,最近有研究结果显示,缺牙多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较高,但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对牙齿健康不够重视。缺牙不是一件小事,一颗牙齿缺漏会让其他牙齿负担加重,进而无法咬碎食物,食物得不到全面咀嚼,更可能导致胃炎,关节疼痛等。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也可以选择种牙,或者保留牙根,在牙根基础上进行镶牙。

  你会刷牙吗?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副主任韦曦说,想要一口好牙用到老,除了定期的口腔检查以外,最好的保健方法不外乎好好刷牙,但是仍有很多人并不在意刷牙的方式方法,甚至因为刷牙不当引起了其他疾病。

  牙齿要这样刷:

  刷牙时牙刷指向牙根方向,顺序为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刷上牙时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时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注意横刷时用力轻,竖刷时稍加力。

  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

  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

  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刷头坚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水平颤动法用短颤的横刷动作最能洁净菌斑,故又称为“沟内刷牙法”。置刷毛毛尖与牙齿牙龈面成45度角而轻度加压,刷毛顶端部分进入龈沟,而部分在沟外,然后作前后向颤动6-8次,颤动时刷毛移动仅为1mm。上颌牙由上向下刷,下颌牙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

  刷牙时间:

  每天应做到早晚各刷牙一次,如果不能保证饭后刷牙,也必须要漱口。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