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鹏:你看过他拍的《奖学金》吗?--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王凯鹏:你看过他拍的《奖学金》吗?

2013年08月20日14:20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王凯鹏:你看过他拍的《奖学金》吗?

微电影《奖学金》截图,剧情在讲述四个学生在打麻将,埋下了故事发展的伏笔

拍摄《奖学金》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郝婧羽

  实习生 卢沁

  新星档案

  姓名:王凯鹏

  毕业高校: 广东商学院2009级广告学

  毕业设计:微电影《奖学金》

  入选理由:王凯鹏导演的微电影《奖学金》从2013年3月份起连续登上优酷、56等视频网站原创首页,网络总点击量超过百万。

  奖学金有可能是金钱、

  女人及其他

  《奖学金》全剧15分钟,讲述了家庭经济条件紧张、迫切想拿到5000元奖学金的阿伟在得到好朋友“官二代”阿坚帮忙弄来的贫困证明后,还是只拿到了几百块的贫困助学金,而并不贫困的阿坚自己则以贫困生的身份获得了5000元奖学金。原因是贫困评审小组成员晓璇在两人票数均衡时把票投给了请过自己喝饮料的阿坚。不过阿伟还不能“恨”阿坚,因为阿伟妈妈治病的医药费,还是阿坚请亲戚帮忙多给报销了一部分。不过,阿伟发现了当官的好处,于是学习目标发生了转变,他踏上了考公务员的道路。

  这条片子连续几个月都被放在几大视频网站的原创首页上,点击量超过百万,虽然很多人看了之后表示“晦涩,看不懂”,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有共鸣”。片子的导演叫王凯鹏,拍摄时,他还是广东商学院广告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

  说起《奖学金》,王凯鹏这样表达:“我想通过这个题材来真实地再现奖学金对一群人带来的可能影响。‘奖学金’只是一种物象,在大学是‘奖学金’,出了社会就可以是‘金钱’、‘权利’、‘女人’等等,它的正面可以归纳为一种追求,负面就是一种诱惑。也许奖学金就是我们进入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方式的一种缩影。”王凯鹏的解释颇具社会意味。虽然手法仍显稚嫩,但《奖学金》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尝试已经使它和一众校园青春微电影区别开来,已能可以窥见创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心理和事与事之间戏剧性的连锁反应的描述尝试。

  它成了毕业展上的一匹“黑马”

  为了拍这部作品,王凯鹏大四没有去实习、找工作,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青春毕业礼。“想到毕业后自己恐怕再没办法拍片子了,所以何不利用大四最后的时光和精力,全心全意用自己所喜欢的形式去讲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王凯鹏说。

  王凯鹏告诉记者,本来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是不用参加毕业展的,但是《奖学金》在网络上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加上其他同学也有很不错的作品,所以广告学系主任李雨婷老师才专门在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上争取了一个展位,展出了包括《奖学金》在内的作品。这个本来不在展览之列的作品,后来却成了毕业展上的一匹“黑马”。

  大学和他,就是三条片的关系

  清瘦、戴着黑框眼镜的王凯鹏总是一副严肃专注的样子,在听到有趣的专业方面的问题时会发笑。王凯鹏的表哥,在他上小学时候就手把手教他Photoshop等软件和一些设计理念,教会了他用现代图像技术去表达的能力。高中后王凯鹏惊叹于影像所能承载的故事、情感和思想,决心学习影像的表达方式。那时起,高中生王凯鹏就拿着卡片机把生活中的搞笑场景摄录下来,剪辑成简单的片子。

  读物理的王凯鹏没有资格填报编导等艺术类专业,他选择了与影视稍有关联的广告学专业,预想毕业以后拍影视广告。进入大学后,他一头扎进了自己最爱的拍片,大一时,同学们都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打游戏时,王凯鹏独自在宿舍自学软件教程;大二大三,同学们都在争当学霸或谋求社团发展时,他开始了拍片;大四同学都在实习找工作时他还在拍片。大学四年王凯鹏一共拍了三条片子,《广商英雄》、《精子的反击》和《奖学金》,于是,在大学里,王凯鹏就成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导演。“大学与我,就是简单的三条片的关系。但从来没想到,因为这些片子,我最后竟然有勇气不去找工作,而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而且拉上了三个同学。”王凯鹏说。

  放弃找工作 自己成立工作室

  王凯鹏的个人工作室叫“蔷虎映像”,今年六月份成立。工作室目前一共有四位成员,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另外三位成员都是王凯鹏的同班同学,他们都是热爱影视放弃了实习和工作加入到王凯鹏的团队。目前工作室定位于品牌的微电影和人物纪录片的创作上,王凯鹏担任导演,另外三位同学担任编剧、摄像和美术指导。王凯鹏自嘲:“名义上是‘导演’,其实是个杂工,什么事情都要处理。”

  从大学生进入到公司的层面,中间没有一个过渡的阶段,给这群年轻人带来了很大压力。但是幸运的是,王凯鹏很快就接到了第一个商业单,而且是为一家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拍广告片。可以说这是一次相当难得的机会。王凯鹏告诉记者,广告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讲述一位72岁的老人骑摩托车追逐梦想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和广告片中的老人很像,我们都热爱并追逐自己的梦想,拍这个片子时很有共鸣。”王凯鹏发出小小的感慨。

  自评“性格不好”

  老师却说是好事

  王凯鹏说自己性格不好,表现在对细节要求苛刻,频繁NG经常让参与拍摄的同学感到崩溃。比如《奖学金》片尾的一个镜头一直拍不出王凯鹏想要的效果,NG了40多次。那么他的老师是如何评价他呢?广告系主任李雨婷评价说:“王凯鹏是一个执着的人,在拍片过程中始终独立制作,从他每一年交上来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进步。专业上的成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许多接近成功的人总会有些旁人看起来偏执的特质,而王凯鹏恰恰幸运地拥有这些特质。”老师的帮助让王凯鹏始终铭记在心,他反复强调,广告系的老师们十分支持他拍片,即使是毕业了,老师们仍然为他找资源、讲市场,朱伟基老师甚至还把自己的镜头借给他用。对于老师,他很是感激。

  世上总是有那么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放肆地追逐着他们的梦想。纷繁的影视市场,王凯鹏和他的同伴们带着影视梦且思且行。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