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媒体关注首起案件。
昨天三中院举行全体干警宣誓仪式。王世洋 潘园园 摄J161
三中院首案 原告是蒙牛
新建三中院今天开始办案 上午收案11起
上午8时30分,北京万慧达律师事务所的陈晓玲律师拎着两箱牛奶,走进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庭。走到取号机旁,她在屏幕上一按,拿到叫号条一看,有个大大的“1”,这意味着,陈晓玲律师所代理的案件,成为三中院将受理的首起案件。
今天上午9时,市三中院正式对外办公并受理案件,截至上午10时30分,已收案11起。
现场
拎着两箱奶
律师来立案
“我还真不是特意赶在今天来立案的。”一看众多记者围了上来,陈晓玲律师摇摇手,否认自己是来抢“1”号的。据陈晓玲介绍,她的律所在友谊宾馆,所代理的案件发生在平谷区。搁以前,这种知识产权案件,她得去二中院起诉,而现在,归三中院管了。
陈晓玲手里拎着两箱牛奶,一箱是蒙牛特仑苏,一箱是天津特仑苏公司生产的“上品牛奶”。她是蒙牛的代理人,此行是代理蒙牛起诉天津特仑苏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标的为50万元。
据陈晓玲介绍,蒙牛公司在2005年推出特仑苏牛奶,并申请注册商标。但是,天津特仑苏公司在2008年登记,并推出上品牛奶,还把“特仑苏”在包装上特意放在醒目位置。因此,蒙牛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50万元。
上午9时,电脑开始叫号:“请1号当事人到2号窗口办理。”陈晓玲拎着牛奶到了立案窗口,交了6份起诉书、16份证据。立案庭法官王蕾蕾仔细审核后,告诉陈律师:“经过审查,您的材料符合我院的立案条件,现在给您办理立案手续。”
9时20分,陈晓玲拿着诉讼费交费单离开立案窗口,前去10米外的中国农业银行交费窗口,交了8000元的诉讼费。交完费,她的案件正式立案成功。
“整个立案流程比较顺畅、高效、便民。”立完案后,陈晓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表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别说是律师,即使是没打过官司的当事人,前来立案的话,在引导员的指导下,立案也是非常方便的。
陈晓玲是坐5号线地铁过来的,她在北苑路北站出地铁,步行15分钟就到了。她说:“早就关注过三中院的成立,知道我们这个案子归三中院管了。今天来也是想体验一下三中院的新气象,感觉非常不错。”
观察
一站式立案
方便当事人
“大家肯定想不到,我们这个立案大厅,原来是个车库,经过改造,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三中院立案庭庭长李宏宁对大厅的布局非常满意。
记者看到,一走进立案大厅,正中间是个导诉台。胸前挂着导诉员标志的服务人员,用敬语迎接每位当事人的到来。导诉员会引导当事人根据其所诉案件的类别,到旁边的排队机上取号。
李宏宁介绍说,导诉法官不仅仅是承担简单的带路功能。当事人进入大厅,无论是立案、开庭、谈话、旁听或是补交诉讼材料,都可得到导诉员的指引,避免浪费时间。
在排队机旁,有两台触屏式查询系统,可以查询三中院的基本情况、诉讼指南等内容。当事人只要刷一下身份证,或录入法人的组织机构代码,相关案件信息就能显示在屏幕上,只要输入当事人的手机号,这些信息还能马上发送到手机上。李宏宁表示,这个系统在北京市法院属于首创。
陈晓玲律师今天一次立上了案,如果材料不全,要跑几次?记者了解到,对于符合立案条件、但立案材料不全的案件,三中院立案法官经过审查后,要填写《补正材料清单》,一一列明需要补正的材料,让当事人一次性补齐材料,确保其最多跑两趟就立上案。
除了上述的一些内容,以及各法院均有的诉讼指南手册、各类格式用纸、书写桌椅、笔、老花镜、饮水机等便民措施,三中院还把中国农业银行引入立案大厅,设立了专门的缴费窗口和财务换票窗口。如果当事人想立案,从写起诉材料,到递交材料、审查、缴费、立案,全部程序都可以在大厅完成。
公正
在立案环节杜绝暗箱操作
“能不能找个熟悉的立案庭法官,把咱这个案子给立了啊?能不能把咱这个案子分到某某法官手里啊?”在实践中,总有想走后门的当事人,而三中院则利用电脑的自动分配系统,在立案和分案环节,杜绝暗箱操作。
李宏宁介绍说,立案大厅设有电脑排队机,当事人来大厅后,从排队机上取号,按顺序等候立案。立案法官按照电脑叫号原则及时接待当事人,防止关系案的发生。此外,立案庭制定了各类案件的立案操作规范,对审查的内容和程序以及提交的材料,进行统一规定,努力避免立与不立的随意性。
最重要的是,案件一旦受理,在当事人办理完缴费手续后,电脑马上自动随机分案,将所立案件立刻分到案件承办人的手中,避免人情干扰,避免人为指定承办法官。
特色
四种法庭让人耳目一新
三中院的办公大楼是改建而成的,硬件设施比较简陋,办公条件有限。但是,该院有四种法庭的设置让人耳目一新。
走进少年法庭,给人的直观感触是“温暖”——暖色的灯光、浅黄色的桌面、暖色木的封面。与传统法庭的设计不同,少年法庭把法台设计成椭圆形,公诉席、辩护席和被告席位于法台的不同方位,但属于同一水平面。这种设计可以有效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紧张情绪,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数字法庭面积不大,却体现了信息时代庭审的科技化水平。多媒体语气展示系统能放大证据细节,让旁听人员也可以清楚看到。当事人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播放证据。
远程视频法庭有两块屏幕,一块显示的是法官的本地画面,另一块显示的是远端当事人的画面。法官介绍说,之所以设立远程视频法庭,是因为三中院管辖着几个远郊区县,一些当事人因路途遥远,诉讼成本大。而远程视频法庭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远程身份核对,远程打印庭审笔录。
外事法庭的被告主要是外籍刑事被告人。在该法庭内,除设有证人室、会见厅之外还配备了同声传译室,方便诉讼的进行。
人员
360名干警已培训20天
三中院院长索宏钢介绍说,按中央编办的“三定”方案,三中院内设机构27个,政法专项编制550名。目前,该院已设立内设机构17个,配备干警360余人。
三中院的干警主要来源于北京市法院系统内部调配,部分来自于基层法院遴选、社会公开招录等。其中,还有从事过律师职业的人员。据统计,该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警有201人。
据介绍,三中院所有工作人员在今年7月29日报到,目前已进行了20天的岗前教育和业务培训。目前,三中院正在着手开通“院长信箱”、“三中院官方微博”、“法官微博”,以沟通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社会呼声。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