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8月21日电 (记者励漪)近日,长沙一位律师状告中国移动“上网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公平引发热议。昨天,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数月沟通协调和公开约谈后,上海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终于作出部分“妥协”,承诺将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并制定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流量套餐。
针对社会关注的手机上网问题,上海市消保委近期进行了一项调研。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消费者。
调查结果表明,37.77%的消费者使用手机上网占总上网时间的比重在0到30%之间,超过五成的消费者这个比重在31%至70%之间,而手机上网占总上网时间的比重在70%以上的消费者有5.52%。
值得注意的是,83.75%的受访者表示使用手机上网套餐,其中,42%的消费者会选择较高流量及无线上网时长,保证每月不超出套餐。针对近期网友热议的手机流量问题,超五成消费者表示流量月底作废不合理,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的方式不够人性化,应当推行手机流量跨月度计费,让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习惯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流量。
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强调,套餐按月计费是国际运营商惯例,这一点今后不会改变。不过考虑到消费者诉求的合理性,上海联通已于8月初向总部提交了一个按季度收费的套餐改进方案,拟新增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流量套餐,例如一季度30元包含300兆流量。
移动和电信也以书面形式透露了各自的套餐计划。上海移动计划年底前推出季度流量套餐,有效期为90天,分30元、60元和90元三档,分别包含210兆、450兆及840兆流量。套餐内流量用完或过期后,流量包自动失效。
上海电信则表示已推出“流量卡”,用户可通过线上电子渠道为电信流量计费的手机号充入流量,不限当月使用,没有用完的流量会自动延续到下个月,有效期90天。流量卡分为10元、20元及30元三档,分别包含60兆、150兆及300兆流量。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人士提出,运营商还应尽力缩小套餐内外资费差异,进一步降低电信资费,制定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资费方案,方便消费者选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