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 君知否(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爨底下 君知否(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

2013年08月23日03: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爨底下 君知否(美丽中国·寻找最美乡村)

满村屋院错落有致,扇形展开,如一方被流年研磨的古砚。

  本报记者 余荣华 魏 薇摄影报道

爨底下村口石碑上大书“爨”字。

  本报记者 余荣华 魏 薇摄影报道

怎么去:爨底下村距北京城90公里,沿109国道按景区标识行驶即可抵达。

  玩什么:观古民居,游览京西“一线天”。

  吃什么:蜂蜜,香椿炒鸡蛋等农家菜。

  制图:蔡华伟

  爨底下,君知否?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时节已过,画院学生笔下的村落少了些艳丽色彩。京西门头沟斋堂镇,初秋的爨底下村韵味更足,如一坛老酒,静待品啜。

  放下纷扰,西出北京城。一路景色一路醉,同行者不免互相提醒,悠着点儿,前方才是“桃花源”。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76套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山地四合院依山漫坡而建,共计656间,被誉为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群。

  村口石碑上大书“爨”字。“爨”者,《说文解字》解释为“炊”,也就是“灶”。想起临行前问得数人,竟无人知得“爨”字写法。

  经村民介绍,“爨”字,共有30笔,发CUAN音(四声),可通过口诀记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关于爨底下的由来,一个说法是源于村上一公里处的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因为村子建于其下,所以得此名。

  爨底下的四合院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同有异,它也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更加小巧,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了远观村貌,我们爬上村南的半山腰。北有卧虎岭,东有蝙蝠山,清晰见得满村屋院错落有致,扇形展开,如一方被流年研磨的古砚。

  村中居民一家姓,都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仍在传承。

  村里的老支书韩孟林,今年67岁,是族谱上的第十五代,如今在村中开着一家“爨韵客栈”,一座四合院,10间房,能接待20多位游客。院内一副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正是家中一代代传下来的。

  老韩告诉我们,村里乡亲对古民居珍爱着呢,即使是必需的翻建整修,也得遵照“老规矩、老材料、老工艺”。岁月留痕,村中的一些古墙上,因此同时能看到明清的壁画和上世纪不同年代的宣传标语。

  回想爨底下村自明代开始,便是过往商贾的落脚之地,古道给这个村子带来了繁荣和昌盛。至今居住在此的老村民还依稀记得马帮路过时的清脆铃声。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路线就要经过村中的这条古道。不管悠闲的游人还是矫健的赛手,走在各色石板铺就的小道上,往往会放慢脚步。看那青色、紫色、灰色,温润如初。

  古碾、古磨、古井、古庙……拾级而上,偶尔停留。村民说,在这里,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景:春天杏花漫过墙头,夏天绿荫遮住窗边,秋天柿子掉落路旁,冬天白雪点缀庭院,加上斑驳的石墙,残存的石狮,祥和的居民,仿佛可以触摸到明清京西古道的那一份繁华和沧桑。

  一座村子,带动一条山沟。爨底下所在的这条沟峪,各村都有一些明清古建筑群,当地开动脑筋,整合发展,6个古村落,融为一条爨柏沟。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开客栈,请几个帮工,迎来送往前来感受明清味道的游客。如此秋天,不妨“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低眉,就是灰色微翘瓦顶;仰脸,即是朱色斑驳窗棂;头顶就是很高很高的碧绿天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