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图文:小视角折射大情怀

2013年08月31日07:00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图文:小视角折射大情怀

湖北日报讯 牛均富

  这是一部真实动人、近乎于纪录片风格的电影,通过“一个摄影师”的拍照,深情地讲述了一位伟人的平常之事,温暖和激动着我们的心灵。《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以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在严重灾荒、苏联逼债的窘迫日子里,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度过难忘的四个昼夜的故事。在短短的时空里,影片以真实的历史,浓重的笔墨,真挚的情感和生活细节,集中展示了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坚持信仰、坚持真理、深入群众、务实清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与百姓同甘共苦、血脉相连的宝贵精神。

  影片以小视角折射大情怀。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里,没有发生轰轰烈烈的大事,随着他走村串户的脚步,我们进入了一位伟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当看到伯延的村庄树木光秃、灰尘飞扬,总理脸上掠过一丝忧愁。当看到伯延公社为他精心准备的午餐,周总理刚要跨进门槛的脚又退了回来,和大家坐在一起喝稀糊糊,甚至连一个窝窝头都分一半给壮劳力吃,他的平民意识让人潸然泪下。当看到他在座谈会上带头为说实话的张二廷鼓掌,并深情地说:“我来晚了,可是国家不知道这里的真实情况,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愿望,国家拿什么来调整政策啊!”一番话,将党心与民心紧紧相连。当看到周总理陷入深深的自责,说自己“不称职”时,我们都为这样的好总理肃然起敬。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生活片段,将一代伟人的平民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伟人的高大不是高山仰止,而是他的身影牵动着我们平视的目光,在与芸芸众生一起行进中,走进情感的制高点,以博大和开阔的情怀,承担着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影片对伯延干部和群众的描写,也是很有新意的。这些生活在饥饿线上的人,面对周总理的到来,虽然开始时有这样那样的心态,其实内心都有一种国家情怀在支撑,那就是怕说出灾情,给毛主席、周总理心里添堵,给国家肩膀上添重。这些老区人民宁愿自己饿着、苦着,也要为党和国家分忧。这种平民的国家情怀与伟人的平民意识始终在影片中交织在一起,成为历史音响中的和弦,在观众心中流淌。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兼顾了思想性和观赏性,既描写了真实的时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时代生活,发出了对历史的思考之音。同时又能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造成情感的冲击波。例如,连第奶奶特地为周恩来做拽面时的情感投入,周总理提出要收养二廷的一个孩子时,二廷脸上的复杂表情。这些“戏眼”都是很好的艺术创作之举,在不事张扬中,给人很多想象。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朴素的,具有一种朴素之美,这种影像的格调,很符合故事的意境。“看似寻常最奇崛”,朴素之美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一种很美的造化。我们应该向这部影片致敬。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