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练是沈孝智无悔的选择。
沈孝智(左)在1959年广东省运会上。
沈孝智(右)参加首届新兴力量运动会。
年纪轻轻的李龙飞已经拥有了“飞哥”这温暖的称呼。
张连伟将携手梁文冲出战男团比赛。
刘婷婷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十二运广东代表团最年长与最年轻的教练和运动员亮相
十二运今日正式开幕,在广东代表团公布的参赛名单中,共派出784名运动员(含双计分)参战,平均年龄为22.1岁,参加过全运会的比例为46.6%,另外还派出150名教练员出征。在934名指战员中,年龄跨度达到了63岁。年纪最大的为76岁,是田径队著名教练沈孝智,而最小的来自体操队,是2000年9月出生的女孩刘婷婷。
最年长
教练
本报记者 周婉琪
76岁沈孝智的“十二”运
最开始
沈孝智说:“蓝色的短袖线衫,圆领子上还有一条白色的边,参加首届全运会的广东代表团还是很醒目很帅气的。”半个世纪前的一幕还仿如昨日。第一届,他获得了400米的第6名,4×400米接力的第5名;第二届,除了赢得4×100米接力这枚当时广东唯一一枚田径金牌外,他在200米的复赛中还平了全国纪录,遗憾的是决赛中拉伤了。
50多年过去了,虽然训练比赛的条件以及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他跑的还是煤渣跑道,为了减轻牛皮钉鞋的重量而光脚穿鞋,但沈孝智依然感到惬意,他说虽然当年运动员的饮食不如现在品种丰富,但比普通老百姓是好很多了,早餐有牛奶,正餐能保证有猪肉,管吃饱。沈孝智还记得当年他们运动员每月的伙食费是45元,比普通工人的工资还高,一次到广西参赛住招待所,那里的厨师还非常头疼,因为他怕做不出每个运动员1.5元一天的伙食,标准太高了点。
最辉煌
经过漫长的10年等待,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沈孝智开始了他辉煌教练生涯的前奏,他入队仅有1年的弟子袁国强获得两项第3,而袁国强就是后来广东短跑的著名运动员与教练员。为什么沈孝智是金牌教头?据统计,1997年前他培养的弟子已经获得过108项全国冠军。
回想过去50年,沈孝智说最辉煌的岁月还要感谢他的几位得意门生: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袁国强获得了100米和200米的第一;1980年,袁国强/何宝栋/余壮辉/王少明就称霸中国4×100米接力;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沈孝智带着这“短跑四少”以破亚运会纪录夺得了4×100米接力的亚洲冠军;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广东田径队以10金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沈孝智的弟子何宝栋一人独揽100/200/4×100/4×400米四枚金牌,如果不是王永华屈居400米第2名,沈老就能囊括5枚短跑金牌;1987年六运会,广东田径队再拿9金,王永华又夺400/4×100/4×400米冠军;此后就是王少明、韩朝明等名将。
桃李芬芳,沈孝智说这十多年辉煌的教练生涯令他觉得是“不枉此生”,时至今日,他最满足的还是广东田径人对他的尊重,还有弟子们与他父子般的融洽关系。半个世纪的体育生涯,当然难免有失意的时刻,但沈孝智说他习惯了,可以说已是宠辱不惊,“但最难过的是什么?不当教练就最难过。”沈孝智说,1990年左右,他曾有机会晋升为副大队长,相当于今天二沙中心副院长,但他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搞行政工作,只有短跑教练的工作令他如鱼得水,何不干到退休呢?有意思的是,当时沈孝智以为自己就再干七八年的样子,没想到20多年的岁月依旧,他的弟子都当完教练退休了,而他依然在干。不过,沈孝智却以此为骄傲,他说无悔这样的选择。
最甜美
全运55年,沈孝智还有着自己的“最甜美”,那就是他的全运家庭。
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沈孝智夺得过18枚全运会金牌,而他的妻子谭艳文也是首届全运会的冠军得主,当时她获得了4人单桨无舵手、8人单桨无舵手两枚金牌。两人因体育结缘并育有一个“好”字。沈孝智的儿子沈毅是六运会男子4×400米接力的冠军,1990年获男子400米栏全国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因拉伤错失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金牌。难得的是,沈毅的儿媳吴国慈也是八运会花样游泳双人项目的亚军,2009年作为教练带队获得了十一运花样游泳集体项目的金牌。
说到全运家庭,沈老强调很多体育人都是,但却难掩嘴角的那丝甜蜜笑意。他也坦言自己是挺满意,因为二沙的“父子兵”,老子带着儿子训练,倒真只有他一个。不过,沈老说一切要顺其自然,并非所有人都能与体育结缘,当年排球队也相中过他的女儿,但自己的小胖妹却不愿意。而最近,他看到自己的孙子太胖,也逼着他到二沙来跟他跑步减肥,结果减了一点体重的小子却喜欢上了网球,网球队的教练还说他基因好挺有爆发力。不过沈老说目前他还看不出孙子的运动天赋,要看发育情况,就像沈毅,也是到了18岁才发挥出速度和长高,他说自己也没有刻意培养儿子,只是后来机缘巧合才将沈毅从省体校收到麾下。
最启发
全运55年,沈孝智还有着自己的心得。
广东田径全运会的历史最佳绩是1983年的第五届,为什么不是作为东道主的六运会和九运会?那是因为广东当年走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得益于此,广东的体育也是迅猛发展遥遥领先;而1993年全运会本来是让成都办的,结果没搞成还是因为经济不行;看如今,全国各地都在争着搞全运会,除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他们看上的也是全运会对一个地区经济与城市环境发展的大促进。
近几年,广东田径难拾当年辉煌,经济带动体育发展是主因,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自己的现实。沈孝智坚信,去外面找半成品就如“无源之水”,更多应该从增强体育广泛性出发,在本土发现有天赋的苗子加以培养,广东短跑的传统优势与广东人的灵活与天分有关,关键是怎样才能找到有天赋的选手。因此,对于广东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沈老认为应该率先转变观念,如果动辄就因个别伤病取消体育课,压缩体育锻炼项目,小孩自小都没机会接触与热爱体育,谈何选才、谈何青少年训练、谈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每位家长都能扭转观念,社会自然会发生从上到下的转变。
沈孝智,被誉为广东短跑的“教父”、金牌教头,他是广东唯一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田径教练。十二运,沈孝智作为返聘教练,仍将率领女子短跑组,还有十一运男子400米冠军刘孝生等几名男运动员出战,这样,他不仅以76岁高龄成为广东代表团年纪最大的一位,更创造了参加新中国全部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传奇,就让我们来倾听一下沈老的“十二”运故事。
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到今天,全运会已经走过风雨54年的历程,而自1958年进入二沙头,沈孝智的全运岁月已经足足有55年。1959年开始作为运动员连续参加两届全运会,他在第二届全运会赢得了男子4×100米接力的金牌并破全国纪录,这也是沈孝智第一枚全运会的金牌,从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开始,沈孝智就以教练员的身份参赛,之后从未间断。过去11届全运会,他总共获得了18枚金牌,仅有第一、第三与第十这3届无金。由于身体原因,沈老坦言,十二运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全运会了,而他期待着能够帮助广东田径队拼下男子4×400米接力的金牌。
最年轻
教练
22岁李龙飞甘当“阿飞哥”
本报记者 孙嘉晖
22岁少帅带队出征全运会?这听起来像个神话,而广东全运代表团中就有这么一位年轻帅气的教练,队员们亲切地叫他“飞哥”——李龙飞。实际上,“徒弟”中不乏比他年长的大哥。“他们叫我‘飞哥’多一点,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教练的称呼无所谓,大家齐心协力取得好成绩就行,个人感觉(称呼什么)不重要。”李龙飞说。
全国冠军刚下队就任教
原来,李龙飞是河南自行车队退役队员,曾在2010年和2011年全国锦标赛上取得竞速赛团体冠军。“我2012年下队,当时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毕竟骑车这么多年,也是很难抉择的。”李龙飞告诉记者,这个让他抉择艰难的问题拨动了他的心弦,毕竟他这个年龄正处于运动生涯的上升期和黄金期。
李龙飞说,自己也是遇到了成绩提升的瓶颈期,忍痛选择了退役。刚好广东自行车队主教练韩永奇是他的恩师,于是他今年年初南下广东,继续自己的自行车梦想。李龙飞告诉记者,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务农,家族中他是第一个运动员,“作为一个农村娃,能通过体育改变命运,也希望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
从市体校到省队,李龙飞一路走来,成了自行车上的“游侠”。“我们今年4月份就从广东出来拉练了,先后到浙江、北京训练比赛,因为从小离家,习惯了这种游荡的生活。几位教练一起,开车从南国一路北上,来到沈阳全运会赛地。”
师徒角色转换非常重要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李龙飞完成了从队员到教练的角色转变,这对于一个22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但生活教会了他沉稳、冷静并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岗位和角色。
“作为自行车运动员,我有经验、体会心得,”李龙飞说,“当助教以来,我的很多体会更深刻了,对训练的认识,对事情的看法,比当运动员更全面、更成熟,对自己的帮助挺大的,我和队员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李龙飞说,他不计较队员们称呼他什么,一声“飞哥”已经很温暖。
“大家在一起互相配合,家和万事兴嘛,不管是队伍还是家庭,和睦相处,才有好的结果。”李龙飞很诚恳地说。
他告诉记者,每一个骑车的人都有一个梦想——参加环法自行车大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中国车手出现在这项百年大赛上。“现在中国教练逐步年轻化,和外国教练的交流也很多,视野逐渐开阔,特别是基层训练队的水平都很高,”李龙飞说,“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有好的车手出现在环法大赛上,我每年都关注环法,今年看了几站比赛,如果有机会,希望我的学生将来在环法大赛上圆梦。”
最年长运动员
48岁张连伟
首战全运
本报记者 孙嘉晖
48岁,首次出战全运会,成为广东全运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他就是中国高尔夫球的“大哥大”张连伟。
张连伟出生于1965年5月,是中国高尔夫球界的传奇人物,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球的诸多纪录。由于成为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高尔夫也顺理成章被列为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张连伟以全运新兵的身份出战。
说起即将开幕的全运会,张连伟异常兴奋。“我们都是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在哪里打球应该没有区别,我们希望打好全运会,将预赛第一的良好势头延续下去,”张连伟表示,“当然,决赛时所有队伍的高手都集中在一起,比赛肯定有困难。”他将以队员兼教练的身份,携手中国高尔夫球现任“一哥”梁文冲出战男团比赛。
对于即将承办全运会比赛的沈阳高尔夫球场,张连伟表示:“我们10天前去沈阳训练了几天,对场地、果岭的状况比较了解,我们随后去山东烟台南山进行集训,月底抵达沈阳赛地。”
之前在上海进行的全运会预赛上,共有2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有男女各8支队伍晋级决赛圈。
“平时是个人参赛,这次是打团体赛,4个人取3个人的最好成绩,团体赛一定要团结,”张连伟表示,“1990年和1994年,我两次出战亚运会,也是这种赛制,对大家来说,比赛的难度、场地、气候都是公平的。”
据悉,沈阳全运会高尔夫球场地是属于旧场改造场地,因此,对任何一位球手来说,都是新鲜的。
前几天,记者曾当面采访了中国高尔夫球界的新“一哥”、福建选手吴阿顺,他表示,“全运会最大对手是广东队”。对此,张连伟笑笑说,福建也是强队之一。
赛前,中国女子高尔夫首个大满贯得主冯珊珊将回归赛场。对此,张连伟非常开心,因为女队预赛获得第2名,此番再添强援,意味着广东队在男女双线都具备了夺冠的实力。
最年轻
运动员
13岁刘婷婷
初出茅庐
本报记者 周婉琪
刘婷婷虽然年仅13岁,但由于女体操运动员周期短暂,因此她已经是广东体操为奥运新周期打造与发掘的新星,虽然在全运会是初出茅庐,但刘婷婷也将作为主力之一竞逐团体奖牌,同时她希望能闯进全能、平衡木与自由体操的单项决赛。
刘婷婷出生在广东湛江,两岁多就随父母到广州花都打工安家,从花都区开始练习体操,层层输送,作为广州籍运动员,于2012年年底入选国家队训练,在今年的全国锦标赛暨全运会预赛中,首次参加全国成年赛的她就获得了全能的第6名,最近几个月,她在动作难度方面又有提升。
应该说,刘婷婷是目前国内同龄体操女孩中能力较为突出的一个,如果按照良好的势头发展,肯定能成为好的苗子。最难得的是,刘婷婷不仅性格开朗,而且对体操有浓厚的兴趣,练体操能给她带来快乐,她肯动脑筋,总是非常配合地自己想方设法去把动作练好,有时还会因为自己练不出来而急得哭了,这样的态度令她得到认可。人们都说全运会是奥运会发掘新人的一个最好平台,首次出战全运会的刘婷婷当然也希望能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自己的风采。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