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暴雨洪灾过后迎来开学第一课

2013年09月02日08:29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暴雨洪灾过后迎来开学第一课

昨日上午,英德市英西中学新学期开始注册,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学校。

昨日上午,英西中学高一新生在公告栏处查看自己的分班信息。

前日晚上,英西中学许多课桌椅仍未完全晾干,在教室外堆叠成排。

石港小学因需原址改建,石港村的四所祠堂变成临时教室。

经过这场洪水,石港小学的房子已经成为危房。

  本版摄影:戎飞腾 胥柏波

昨日上午,英西中学注册区,老师耐心地向新生讲述着入学后的事宜。

  昨日上午9时,在英德市浛洸镇英西中学门口,丘志康带着行李走进了半个月前曾被近3米深洪水浸泡过的校园。学校现在已不复退水时一派泥泞的景象,但墙上的水渍和教室外堆叠的课桌椅,还能看出当初洪水的痕迹。截至昨日下午,英西中学3100余名学生顺利完成注册,学校将于今天早上进行开学仪式。

  500公里外的普宁市占陇镇,同样于8月中旬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受损严重成为危房的石港小学,为了让学生们按时复课,在村内祠堂里搭起了临时教室。

  ●南方日报记者 戎飞腾 闫昆仑 胥柏波 谢文鑫 实习生 杨璐 统筹:胡念飞

  受灾

  师生经历最难忘一课

  8月19日下午,大水缓缓消退。英德市英西中学许多学生趴在栏杆上看着水位“一毫米一毫米地下降”。361名被困学生全部安然无恙,但课本作业本被泡坏,课桌椅损坏不计其数,刚装的十几套多媒体设备也尽数损坏

  昨日的英德市英西中学,迎新工作已全面展开。

  学校饭堂里的新生注册区人头攒动,排队的家长和学生秩序井然。老师们耐心地回答每一个疑问,高年级的学生志愿者全程引导,直至将新生顺利安顿到宿舍。

  今年的迎新志愿者多了一项任务——为家长和学生讲解学校的恢复情况,让他们安心。财务处负责收学费的赖老师也较往年忙了很多,他要为家里受灾严重的学生一一做缓交或免交学费申请,一天下来,光这项任务就得来回跑上数十趟。

  高三(10)班的曾丽勤早早来到学校当起了迎新志愿者。回校这几天,全班话题都是从8月17日晚开始直到20日早上结束的那场大水。“班里几十个人当时都被困在学校,两天三夜水才退。”大水涌进英西中学校园的当晚,曾丽勤正好因为家中有事没有在校,躲过了被大水围困的命运。庆幸之余,她反倒多了几分失落,因为“大家都说当时宿舍里还挺欢乐”。

  同班同学曾英连见证了“水漫英西”的全过程。大水来的时候她还住在一楼,水慢慢上涨,漫过了台阶,涌进了屋里。到浸过脚踝时,老师开始通知他们往二楼跑。

  匆忙中,他们只来得及带上一些随身物品。两个小时后,他们回宿舍取衣物和床褥的时候,水已经涨到了近1米深。之后的3天里,她们再也见不到才搬进去没几天的新宿舍了——大水淹没了一楼,水浪拍打着二楼的阳台外墙,引得趴在栏杆边看稀奇的孩子们阵阵尖叫。水面上还能看到平时几个男生都难搬动的书柜,“就像玩具一样漂呀漂。”

  第一天,孩子们还很好奇,长到十六七岁从没见过这样“壮观”的场景,而且全天不用上课。

  第二天,孩子们开始闷了,除了打牌再没有别的事做,每天就是听着风声雨声水声,最亲密的小伙伴都把话给掏完了。

  第三天,孩子们格外想家,肚子也饿坏了。3天来,他们只能靠馒头、饼干、八宝粥还有速食面充饥。

  8月19日下午,大水开始缓缓消退。“顺利的话,明天也许就可以回家!”老师带来的消息让许多孩子彻夜无眠。许多学生就趴在栏杆上看着水位“一毫米一毫米地下降”。

  8月20日凌晨4时左右,隐藏在水下多日的浛洸镇在夜幕下悄悄回复了本来面貌。终于挨到太阳出来,校园内的水还没完全退去,但路已经通了。接到学校通知的家长们,一早就将校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别说孩子们,就连老师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英西中学校长刘立新和几十名教职工一直在校园里陪着孩子们。在他眼里,这场水灾也是一堂课,而且是“最难忘的一课”。361名受困的学生全部安然无恙,这让刘立新自豪不已,“学生和老师们的表现都非常棒。”

  人员安全了,但学校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价值20多万元的课本和10多万元的作业本大多数都被泡坏,课桌椅损坏不计其数,今年春天刚装的十几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尽数损坏。“还有全校最漂亮的一台钢琴,等我们来搬时,已经来不及了。”帮忙物资转移的学生黄海庭说。

  此次大面积的水灾给全省多个地区的学校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重灾区汕头市潮南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单是该区就有148所学校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

  复课

  祠堂中搭起临时教室

  洪水造成普宁市占陇镇石港小学地面下陷,门窗变形,墙体开裂,被鉴定为危房。当地政府决定原址重建,揭阳商会当即从募捐资金中划拨120万元。石港村“两委”也对村里4座祠堂进行整修、消毒做临时教室,保证按时开学

  “往这边再走一点,不要挂歪了!今晚一定要把黑板都挂好。”普宁市占陇镇石港小学的校长叶楚虎反复跟工作人员叮嘱。这里并不是学校,而是石港村的一所祠堂。祠堂两边的过道里摆满了新添置的课桌椅,工人用简易材料隔出两间“屋子”,在靠里的墙上装上黑板,这里将成为石港学校的临时“教室”。“一所祠堂只能隔出两间‘教室’,我们一共借用了4所祠堂,隔出7间教室。”

  石港小学建于1981年,32年的风雨让这所小学历尽风霜,8月17日的那场洪水成为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洪水造成学校地面下陷,门窗变形,墙体开裂,被鉴定为危房。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决定原址重建石港小学。

  8月24日,广东省揭阳商会前往普宁灾区救灾,在短短一天内筹资238万元。25日,揭阳商会了解到石港小学受灾严重,当即决定从募捐到的救灾资金中划拨120万元用于小学重建。石港村“两委”也立即行动起来,对村里4座祠堂进行整修、消毒,用作临时教室,保证学生按时开学。

  英德市英西中学同样在洪水中受灾严重。幸运的是,学校主体硬件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直到前日下午,英西中学基本恢复了本来模样。

  由于开学在即,英西中学校长刘立新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老师、家长、领导……各种各样的电话蜂拥而至,多是询问是否能准时开学。

  从17日傍晚大水淹进英西中学校园起,刘立新已经半个月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直到三天后大水退去,学生们一个不落地尽数被家长接回了家,但对他而言,“战役”还远远没有结束——复课的压力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8月20日上午,大水刚退,刘立新便拎着扫把带领教职工开始了30年来最艰难的一场“大扫除”,上一次大水淹进英西校园还是1982年,而且“远远没有这次这么深”。

  大水不知从哪里带来了一堆玉米苞谷散落在操场上,一开始一些年轻老师还觉得“新鲜好玩”,但很快他们发现,淤泥清理的难度远远超出想象,许多地方一脚踩下去,连脚带鞋都“不见了踪影”。

  一天、两天、三天……全校200多名教职工都被刘立新“不讲理”地叫回了学校,扫把、簸箕、高压水枪……各种工具都派上了用场。

  好在,英德市教育局每天都组织近百名老师来支援,浛洸镇政府也带来了大型机械和清淤队。在一干人的努力下,学校主要活动场所清理完毕。25日傍晚,高三学生开始复课。

  复课的前两天里,学生们只能到校外吃饭,但午休时常主动回来帮老师清理校园。“学校这回的损失可大了,一楼十几个教室里刚装了不到一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给泡坏了,听校长说一台就要3万块。”高三(9)班的刘小开说。

  直到前天,全部经过紫外灯照射消毒的一楼宿舍重新迎来了新入住的学生,不过已经“人是物非”了。经过大清洁的饭堂尽管还散发着消毒水的味道,也重新开放,学生们终于吃上了半个月来的第一餐食堂饭。昨天下午,加急印制的新教材也悉数到位,上课所需的条件基本上备齐。

  汕头潮南区陈店镇是此次粤东水灾受损失较重的一个镇,该镇教育组组长周修烁一直奔波于23个村的27所学校之间。每一所学校复课准备的进度,周修烁都烂熟于胸。“想尽一切办法,确保9月2日正常开学。”这是他嘴上最常说的一句话。

  开学前夕,周修烁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流溪小学。这里的课桌椅全部损毁,还有大部分垃圾没有清理干净,不时散发出阵阵臭味。周修烁迅速找来校长,联系车辆将全部垃圾连夜清理完毕。

  课桌椅成为此次水灾中学校损失最大的设施。直到8月27日,陈店镇和司马浦镇还缺9000套课桌椅。

  得知这一情况后,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社会团体捐助购置了5000余套课桌椅和1万个书包,帮助受灾严重的陈店镇、司马浦镇和峡山街道。

  助学

  让每个学生都有书读

  “每个领导负责不同的年级,随班主任进行家访。”汕头潮南区陈店镇沟湖学校要求掌握所有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因灾返贫而辍学。英西中学每个班的班主任也在灾后第一时间就摸查灾区学生家里的情况

  在汕头潮南区陈店镇沟湖村沟湖学校,记者见到了校长张基铨。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几乎整个暑假都留在了学校。前期是为了申报教育强镇,从8月17日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让沟湖学校变成当地临时的避难所,而张基铨的工作重心也变成了救灾。

  直到8月22日,1米多深的大水逐渐退去,张基铨紧绷的神经才有所缓和。尽管如此,看到被水泡烂的课桌椅以及遍地的垃圾,张基铨意识到接下来的工作将会更加繁重。“为了保证能够按时开学,从24日开始,每天都有一个工作日程表。”

  全校80多名教职工几乎全部投入了这场抗灾的斗争中。几名学校主要领导也身兼数职:副校长詹创民是心理学出身,他负责全校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心理辅导课以及相关的卫生知识;教导主任张妙贤负责学生的注册与学籍管理,部分外来工子女在此次水灾过后跟随父母返乡而失去联系,摸查学生中是否还存在因灾返贫的学生。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书读。每个领导负责不同的年级,随班主任进行家访。”张基铨要求掌握沟湖学校所有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因灾返贫而辍学。

  8月29日,南方日报记者跟随沟湖中学的老师一同家访。在沟湖市场一带,记者见到了蔡凯勋和蔡洋勋两兄弟。

  正午时分,蔡氏兄弟和父母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里吃饭。借着昏暗的光,记者看清了这个家庭的布局——屋子的门庭被用来当作中药铺的门面,后面则是4口人起居的空间。家中唯一比较值钱的就是那台二手电脑。

  兄弟俩都是沟湖学校的学生,哥哥蔡凯勋读七年级,弟弟蔡洋勋读三年级,整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认识他们——蔡氏兄弟生下来就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病”,无法正常走路,每天都由父母背着去上学。尽管如此,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

  今年15岁的蔡冰璇也是沟湖学校七年级的学生。上个月,她妈妈因病去世,水灾中家里所有值钱的家当全部被水浸泡。父亲蔡燕鹏每月打工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要养活爷爷奶奶和蔡冰璇以及她的弟弟妹妹。懂事的蔡冰璇为了贴补家用,利用假期去姑姑开的小卖店帮忙。

  在得知蔡氏兄弟和蔡冰璇的情况后,共青团汕头市潮南区委书记肖尔晗告诉记者,团委将下一步针对一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摸查了解,适时给予帮助。

  潮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经筹集资金近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来自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捐款累计百余万元,“大水无情人有情,我们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书读。”

  同样,在英西中学,保障每一个学生有书读的计划,也在洪水后马上被提上了工作日程,每个班的班主任在灾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摸查清楚来自灾区学生家里的受灾情况。家住浛洸镇的陈祖富告诉记者,班主任在得知他家被水浸泡过后,马上找到他当面了解情况。他回答说并不严重,但老师还找到他的父母确认情况是否属实,“工作细得每个细节都想到了,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感动。”

  刘立新向记者表示,学校原本就有助学金,每学期有100多人受助。这次考虑到学生家受灾的多,将有200多人受惠,他们将根据不同的受灾情况得到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措施的照顾。

  同时,英西中学也收到许多社会热心人士和企业打来的电话,均表示愿意帮助受灾学生,“这项工作将在开学后根据学生情况一对一地落实到人头上,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受灾学生。”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