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拜孔子 点朱砂 学做人

2013年09月02日08:31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拜孔子 点朱砂 学做人

老师给学生点朱砂启智。

  马喜生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马喜生)叩拜先师,额点朱砂,写字做人,击鼓鸣志……昨日在广州市正声小学,新入学的孩子们身着汉服,手执毛笔,进行了一次尊师崇礼的启蒙教育,完成了人生四礼中的头一礼——开笔礼,以最雅正的形式体验了新学期的第一课。

  “开笔礼从孔子时代流传至今,是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正声小学位于诜敦村,是孔子世家迁居岭南的分支所在,让孩子通过开笔礼懂得感恩立志、尊师重道,将正声的雅正文化发扬光大。”正声小学的朱海校长表示,这样的开笔礼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繁文缛节”中明白做“人”的意义和责任。

  端正衣冠换新貌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朗朗的诵读声,拉开了正声小学新学期开笔礼的序幕。在主持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先“自正衣冠”,整理自己的着装,意味着做一个干净整洁的人;然后“互正衣冠”,帮助父母整理着装,意味着做一个孝顺的人;最后“师正衣冠”,老师们亲自为学生整理着装,意味着做一个谦逊的人。

  “衣冠不仅是为了遮体,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朱校长解释道,“童蒙之学,始于衣冠。让孩子们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雅正少年。”

  叩拜先师敬孔圣

  开笔礼作为古时人生的首次大礼,在开学的第一天,学童都要早早起床来到学堂,参拜孔子像。

  正声小学的开笔礼也将这一传统沿袭,正衣冠之后,随着主持老师的一声口令,孩子们一个个低头弯腰,向孔圣人鞠躬行礼,表达敬仰,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对即将展开学习生活的向往。

  朱砂启智“开天眼”

  “‘朱砂启智’又称为‘开天眼’。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老师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央点上红痣,称为点‘聪明’。”

  正声小学的督导刘秀丽老师解释道,“痣”通“智”,用点红痣来寓意孩子们能够开启智慧,做一个聪明、好学、快乐的人。

  随着古乐声的响起,老师端起朱砂,手执毛笔,在学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为学子们祝福。

  一撇一捺学做人

  一方砚台,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撇一捺,一个方方正正的“人”字,在孩子们还握不稳毛笔的小手中跃然纸上。在书法教师韩月德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学生都认真地书写起在学校的第一个“人”字,它意味着孩子的做人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从写下这个还不太漂亮的“人”字开始。

  一年级新生颜同学激动地对记者说:“老师告诉我们,‘人’字是需要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才能写好的。”尽管简单,却不是随便就能写好的。家长纷纷表示,要收藏孩子的第一份墨宝。

  “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在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击鼓明志树理想

  咚咚咚……击鼓三声,明志立誓。“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孩子们为了三声响鼓,提气用力,把自己的鼓声传出去,把自己的志向传出去。

  “我长大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老师们知识渊博。”“我要去当兵,做个大将军。”“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要孝顺父母。”孩子们一个个上台,击鼓鸣志,千奇百怪的理想逗得家长和老师忍俊不禁,更是让家长们直呼:“孩子长大了,是开笔礼让孩子开始懂得什么是梦想和责任。”

  茶敬亲师谢教导

  幽幽茶香伴着甜甜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孩子们端起茶杯,向敬爱的老师敬茶致谢。

  一年级的钟同学表示,为了老师每天在讲台上辛勤的付出,也会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爱和关怀。

  每一位老师都为孩子送上一本书,希望他们可以好读书,读好书,最终读书好。

  学生家长李女士表示:“正声小学这样的开笔礼特别好,让我们看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这样的活动更是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希望正声小学多一些活泼有益的文化活动,让孩子增进见识、开阔胸襟、快乐成长。”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