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许琛报道:好不容易才告别了“走鬼”生涯,却被告知安置点今天要拆除,海珠区石榴岗路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的部分档主只好推着板车再当“走鬼”。海珠区江海街道办称,该疏导区的土地为农用地,涉嫌使用违规,海珠区国土执法部门已对村社进行了处罚。
档主:拆除令来得太突然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石榴岗路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档主陈先生称,他是做生姜生意的,9月2日下午5时多,有贴出的通知称,安置点将于9月5日拆除,让他们9月4日前搬走。“太突然了,时间太紧迫,我只能打折清货,多少收回一点本钱吧。”
在临时疏导区外,已经重新出现不少在马路边经营的小贩。小贩刘阿姨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她在安置点内租了两个铺位,租金将近4000元,生意还过得去。由于安置点马上就要“下岗”,刘阿姨只好重操旧业,回到街边做“走鬼”,“丈夫的收入也不高,要是我不做走鬼,根本负担不起儿子读书。”
在疏导区买菜的王女士说,这里的菜价较为低廉,也很方便,“街坊都不希望拆除这个安置点,‘走鬼’重现,对这个地区的市容市貌也会造成影响”。
据了解,该疏导区总共有326个摊档,尽管即将拆除,但八成以上的档主仍在观望,个别重操“走鬼”旧业。
管理方:正在努力进行调解
记者多方了解发现,今年7月份开始,该疏导区先后因为竞价入场、重新规划变相提升租金,两度出现风波。
疏导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徐小姐称,本次拆除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想拆除这个安置点。“这次拆除,是江海街红卫第十三社下发的公告,与前两次竞价入场和租金问题无关。”
徐小姐表示,市场管理方正在努力进行调解。“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做好档主方面的工作,退还他们缴纳的押金。”徐小姐称,目前仅有少量档主取回押金,大多仍在观望。
街道:该疏导区属于违建
乱摆卖的“走鬼”现象,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的顽疾。2009年9月1日,广州立法规定,市、区政府应引导流动商贩入场(室)合法经营,随即在多个城中村或城乡接合部开设流动商贩疏导区进行试点。记者采访发现,石榴岗疏导区尽管曾发生过有关租金的争执,但附近街坊和档主对该疏导区颇为认可。
那么,为何要拆迁呢?
记者留意到,在临时安置点办公室外的公告栏上,有公告称:“按照穗海国土监执催字【2013】1号文件要求,疏导区属于农用地,需撤销并恢复原状。”
江海街道办事处李副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今年的土地执法检查中,发现该流动商贩疏导区的土地为农用地,涉嫌使用违规。市区国土执法部门向村社发出土地整改通知,要求按规定拆除上面的建筑物以及改变硬化的地面,做到复耕、复绿。海珠区国土执法部门也对村社进行了处罚。
李副主任称,村社与市场管理方沟通后,于9月2日通知市场业主,决定近期进行拆除,“村社方面如不整改,将再次面临上级部门的处罚”。关于该疏导区内300多名商贩的安置问题,街道会与区人社部门在了解商贩具体情况后,引导他们再就业。
(报料人卢先生、王先生,三等奖各100元)
(来源:羊城晚报)